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11月中旬,随着天气转冷,济南红叶谷万山红遍的盛景逐渐进入后期观赏阶段。黄栌林、元宝枫、火炬树等红叶树种与银杏交织,绚丽画卷吸引了远近游客。
这样的生态美景,如今正在齐鲁大地上不断延伸。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4—2025年度山东省生态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名单,集中展示了山东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经验成果。25个案例各具特色。它们有的曾是矿坑、荒坡,如今却变成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生态+文旅带来氧吧、绿洲
“二十多年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还不足40%,现在达到了98%,鸟类由原来的不足20种,增加到目前的200余种。”红叶谷企划部工作人员贾敏介绍,景区自开发时就定位于生态旅游,围绕四季特色打造了春季郁金香花节、夏季百合花节、秋季红叶节、冬季梅花节等品牌节庆活动。
4000余亩黄栌林是景区的“金字招牌”,更是秋冬之际吸引游客的核心亮点。贾敏介绍,今年红叶节以来,工作日客流量最高时能达到4000人次,周末吸客1.5万人次左右。“这里吸引我的是景色好,还有动植物,假期能带家人和孩子放松一下。”家住济南市区的刘先生说道。
![]()
红叶谷又被称为“江北九寨沟”,由绚秋湖、竹林谷、天趣苑、欧洲风情谷等十二个专类园区组成。被列为济南72名泉的第54位的圣水泉也在这里。如今,景区已成为集森林康养、夏令营、研学、拓展、娱乐、住宿、会议于一体的设施齐全的旅游风景区,是一年四季休闲、度假、娱乐的目的地。
放眼山东,通过生态修复摇身一变的还有许多案例。因“十一”假期推出“晴天险”而获赞无数的沂蒙山云蒙景区,配合林场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退化公益林修复与森林质量提升工程9000余亩,现在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了从“绿”向“好”的发展态势。青岛灵山岛投入5.15亿元实施植被群落、岸线、牡蛎礁修复,建成全国首个“负碳海岛”。菏泽青龙山景区通过12万平方米废弃矿坑实施“仿自然地形重塑+三级水净化”系统性修复,将植被覆盖率提升至72%,并成功引入梅花鹿等珍稀物种重建生态链。东营红滩湿地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耐盐碱植物翅碱蓬,“红地毯”景观面积扩大40%,黑嘴鸥、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
从单一观光到多元文旅体验
“享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还能看山间风景,很独特的享受。”游客韩女士体验过新甫山景区过山车项目后点赞。位于泰安新泰的新甫山景区,2024 年在对土地利用、生物量、水土流失等进行生态影响评估论证的基础上,打造了新甫山丛林过山车项目,过山车全长3820米,是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官方认证的世界最长过山车。景区营销中心总监丁雪介绍,项目线路避开了园区内建筑和丛林密集区,主要利用林内山体,在满足基本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让游客近距离直接感受林海魅力。“自2024年11月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
据了解,景区将98%的区域纳入生态保育区,实施严格保护,仅在2%区域开展低密度生态游憩设施建设,确保核心区“零开发”。“我们自主开发了森林课堂、鸟类保护课堂等,联合学校开展自然教育,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与当地50余所中小学共建研学基地,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400批次,年覆盖学生约4万人次。”丁雪表示,2025年1-5月,景区接待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加46%。
山东各地景区在“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持续深入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比如,枣庄峄城冠世榴园以石榴为媒,开发石榴饮品、化妆品等46种深加工产品,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依靠“石榴全产业链+文旅”模式,2024年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8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7亿元。烟台蓬莱丘山谷引入七大国内外精品酒庄,打造“葡萄美酒+休闲度假”体验。日照万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4.2公里阳光海岸绿道,推出直升机“飞越金沙滩”、海上嘉年华、“超级周末”万人音乐会等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超2200万人次。
从景区独美到共享生态红利
“生态+文旅”的红利持续释放,不仅推动了景区自身的发展,更带来了产业融合的叠加效应。
贾敏介绍,红叶谷景区自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近1000万人次,解决就业人数3000多人,景区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绿色农副产品销售,促进新增20余处农家乐等收益增加。
新甫山景区通过“产业链延伸”让更多人受益,采摘旅游线路引流田间果园,促进果农增收,间接带动1500余人从事生态相关产业。“景区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业态收入年均增长25%,形成‘游在景区、吃住在乡村’的消费闭环。”丁雪说。
除此之外,比如,德州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从滞洪区变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余个高端文旅项目带动5000 人就近就业。聊城茌平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优先聘用周边村民90人,担任保洁、保安、绿化养护员等工作岗位,年人均增收2万元,村民们还开发了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依托公园进行展示和销售,进一步拓宽了收入渠道。
近年来,山东聚力发展生态旅游,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依托丰富的山地、森林、湖泊、海洋、河流、乡村等生态资源,重点打造了以揽胜、寻幽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游,以科普、探寻为代表的生态研学游,以徒步、骑行、登山等户外活动为代表的生态体育游,以露营、垂钓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游,以温泉、疗养为代表的生态康养游等体验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推动生态旅游目的地提质升级,打造“四季皆可游、处处是生态”的生态旅游山东样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