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的秦岭
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
层林尽染的美景让人心动不已
部分户外探险爱好者
受“探秘”“挑战”心理驱使
未经许可“非法穿越”自然保护区
这样的行为
既是对自身安全的不负责
更是对秦岭生态的破坏!
近日,陕西省印发了《秦岭违规穿越探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结合秦岭实际划分治理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具体管控措施,构建全方位体系。那么,什么是“非法穿越”?为何秦岭非法穿越被严格禁止?11月13日,959《交通有话说》特别连线安康市发展改革委(市秦岭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科科长李武,在线科普。
![]()
李武
Q1
什么是“非法穿越”?“非法穿越”具体包括哪些行为?
李武:未经批准、未按批准或备案线路和事项开展的违规穿越探险活动。例如:未经批准进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核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等。
Q2
涉及安康境内的重点管控范围(区域)有哪些?
李武:经初步排查,安康市秦岭核心保护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除外)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共涉及5个县(市、区),分别是:汉滨区、旬阳市、汉阴县、石泉县和宁陕县。目前有违规穿越探险活动的主要在宁陕县。分别是通往秦岭鹿角梁、跑马梁、东梁等秦岭核心保护区(分别是:秦岭服务区-东梁,蒿沟-鹿角梁、跑马梁,皇冠镇高速路出口-东梁,新场镇菜子坪-东梁)。
![]()
Q3
国家为何对秦岭非法穿越如此严格?
李武:首先,是秦岭的重要地位。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也是“生物基因库”: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在此栖息,红豆杉、珙桐等多种珍稀植物在此生长,其生态与科研价值独一无二。
![]()
其次,是非法穿越对这样的“宝库”伤害极大。一方面植被损毁,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珍稀植物一但被破坏,几十年难以复原;另一方面土壤的退化,乱丢垃圾、随地生火会改变土壤结构,降低透气性与透水性,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再就是破坏生物链,人类的频繁活动可能会导致野生动物迁徙或繁殖率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链。
第三,是非法穿越对自身的威胁同样致命。秦岭核心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极易走失方向;气候多变,短时内可能出现暴雨、狂风、暴雪等极端天气严重危机生命安全;救援难度大,非法穿越区域多无信号、无路径,救援人员无法快速定位,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Q4
个人未经许可非法进入核心保护区,将会受到哪些处罚?
李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核心保护区不得进行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自然保护区重大污染或者破坏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Q5
如何避免“非法穿越”?针对户外徒步探险爱好者有哪些建议、提醒?
李武:给大家提三个建议。第一,要选择合法的路线。开发有序的正规线路,景区、运营平台、监管部门、开发者等各方共筑安全防线,设立有安全设施和救援保障体系,确保活动安全进行。
第二,要做好活动规划。务必提前向有关管理部门咨询、报备,获得许可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路线规划、形成安排、应急措施等。
第三,要提高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非法穿越的巨大风险,不仅会对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还会关乎自身的生命安全。
“非法穿越”探险
既是对自身安全的不负责
更是对秦岭脆弱生态的伤害
禁令之下,没有侥幸
保护秦岭
需要我们共同恪守禁令红线
以敬畏代替征服
以责任守护绿意
![]()
请关注安康交通广播视频号
![]()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中配图、文字等均来源于网络,并已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如未告知,视为版权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记者:向溪
编辑:汤小珊
责编:童慧
终审:张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