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同款老人吗?说多了都是眼泪啊!
我是家里最小的闺女,打从老爸走后,我就搬回老屋陪我妈。这一陪,就是八年。当初兄弟姐妹都说“你离得近,多担待”,我心想也是,老妈拉扯我们不容易。本来觉得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可这些年我才咂摸出味儿来——有时候,心太软反而是场灾难。
![]()
一、老小孩,越哄越难缠
我妈今年八十六,身子骨还算硬朗,就是脾气见长。早上给她煮粥,稠了说噎人,稀了说像喝水;晚上陪她看电视,演员哭她跟着哭,演员笑她骂人家“没心没肺”。最让我憋屈的是,每次大哥大姐打电话来,她声音立马软绵绵:“都好,别担心……”可电话一挂,转头就对我甩脸子:“你看你二姐,又给我寄保健品!你呢?天天就会煮白菜!”
一开始我还较真,偷偷给二姐发微信:“妈说你买的保健品太甜,下次别买了。”二姐直接回我:“妈昨天还夸我买得对呢!”得,里外不是人。
![]()
二、谁的孝心更值钱?
大哥住同一个小区,每周来一次,拎一袋水果,坐半小时。每回走后,妈能夸三天:“你大哥忙啊,还抽空看我!”我天天洗衣做饭、端茶倒水,倒落下一句:“要不是你住这儿,我早跟你大哥过了。”
去年我妈住院,我守了五天夜,黑眼圈掉到下巴。大姐从外地飞回来,陪了半天,妈拉着护士的手说:“这是我大闺女,特意请假回来的!”护士看我一眼,我尴尬得想钻地缝。后来护工大姐悄悄说:“老太太精着呢,谁远谁亲,谁近谁嫌。”
![]()
三、有些眼泪,是武器
上个月,妈因为三哥忘了视频生日,哭了一下午。我劝她:“三哥在国外,有时差。”她立刻炸毛:“你就向着他!你们都是一伙的!”那天我气得躲进厨房掉眼泪,突然想通了——老人的抱怨像下雨,你非要打伞去接,最后浑身湿透的只有自己。
从前她一说“命苦”“白养你们”,我就内疚得睡不着,现在我会接一句:“可不是嘛,您当年吃糠咽菜还能养大四个,我们这一代真比不了。”她反而愣住,然后嘟嘟囔囔换话题。
![]()
四、别当父母的“情绪垃圾桶”
邻居赵阿姨更惨。她妈九十了,每天坐楼道里逮人诉苦,从“闺女偷我养老金”说到“孙子不来看我”。后来才知道,养老金是赵阿姨代存着,孙子昨天刚来过。赵阿姨说:“我妈不是需要解决办法,她就是需要个观众。”
老人像一口深井,你拼命往里填爱,却听不见回声。不是井太深,而是井底早就被陈年旧事堵住了。
![]()
五、孝顺要有“分寸感”
现在我再听到妈念叨“你大姐穿金戴银,你瞅你”,就笑着打岔:“您要是羡慕,我明天就捡瓶子给您买金镯子!”她反而噗嗤笑了。后来我琢磨透了:
1. 耳朵要“软”,心要“硬”——她说任她说,你左耳进右耳出;
2. 孝心不包治百病——她闷闷不乐?倒杯热水塞她手里,比讲大道理强;
3. 兄弟姐妹别攀比——谁出力谁吃亏,心里有杆秤就行,撕破脸更累;
4. 给自己留个“透气口”——每周约老姐妹喝茶跳舞,雷打不动。
![]()
六、父母和子女,终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
前阵子妈对着老照片发呆:“你爸要是还在,肯定嫌我作。”我头一次没接话。其实她什么都知道,只是人老了,害怕被忘记,才要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感。
![]()
现在我妈依然会挑刺,但我学会了在粥里撒点虾皮,她嫌咸我就自己喝;她夸大哥买的车厘子甜,我明天就买草莓——不较劲,不争宠,做好本分,守住底线。
互动时间
各位朋友,你家有同款老人吗?你是那个“出力不讨好”的子女吗?兄弟姐妹间为照顾父母闹过矛盾吗?
(故事来源:网友真实经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