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0日发生的“狗咬人引发的命案”因为11月13日一审开庭的缘故,又重新被推上舆论高位。
事发地是山西长治,起初只是邻里之间一起狗咬人引发的纠纷,后来发展成命案。如今随着开庭、证据浮出水面,事件的细节也逐渐清晰。那些最初被掩盖的真相,远比外界想象的复杂得多。
![]()
据悉,涉事双方原本是邻居,平时红白喜事也有往来,并无明显矛盾。但今年春节前后,申某良的儿子在自家门口被邻居郭某某家的狗咬伤。狗虽拴着,但狗链长达四五米,当时孩子并未察觉,被咬后情绪激动,顺手将狗摔死。
事后,申家并未选择激烈对抗,而是第一时间报警,并希望与对方协商处理伤情及赔偿问题。但郭家态度强硬,拒绝调解,警方虽出面协调,也未能达成一致。
![]()
1月30日当晚,郭某某带着妻子、妹妹、妹夫等共9人闯入申家,不仅破门而入,还砸了窗户。申某良的女儿小倩回忆,几人手里都带着工具,不仅打砸玻璃,还出口威胁,“狗比你们一家人值钱”。
![]()
屋里只有60多岁的申某良夫妻,和女儿三人,儿子外出未归。面对人数悬殊的局面,又是深夜突然袭击,现场很快陷入混乱。申某良在厨房角落摸到一把剔骨刀,慌乱中挥刀自卫,最终导致郭某某受伤倒地,送医抢救无效身亡。
此后,郭家三人受伤,申某良被警方控制,案件立案调查。
如今,随着案件再次走入公众视野,双方对于案发的细节也是各执一词。
申某的女儿说对方都是带着铁锹棍棒打砸门窗,强行进入家中,并且还威胁说“今天晚上就要弄死你们。”
![]()
但死者郭某某的妻子事后接受采访时,称丈夫进院子十几秒就倒地,根本没动手,也没带工具。妹妹哭诉称:“我们才是受害者、没有打人、没有威胁,只是砸了一下玻璃”。
![]()
但随着案发现场视频流出,外界终于看到了真实情形,死者妹妹的说法被打脸。视频中,申家院外一片狼藉,窗户上的玻璃几乎全碎,连两米多高的门框上的玻璃都被砸没了。七七八八的破碎了很多块门窗,玻璃碎满地,屋里一片狼藉。
![]()
显然,这根本不是“只是打了一下玻璃”,而是破坏范围极大。这种程度的打砸行为,也不可能是空手造成。至于死者妹妹所说的“没有带工具”,显然站不住脚。
从画面判断,对方闯入时动用了器具,而且破坏行为持续时间不短。就算没人当场看到谁先动手,但现场残留的痕迹,比任何口供都更具有说服力。
![]()
11月13日,案件终于在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申某良的辩护律师李圣指出,本案应认定为正当防卫,且提出了几项重要证据:
一、剔骨刀上仅检测出死者郭某的DNA,三名伤者的DNA均未检出。
二、现场未找到第二把凶器。警方确实发现了一把剪刀,但上面没有任何指纹或DNA,说明不是作案工具。
三、3名受伤者的伤口与剔骨刀不符,说明可能另有伤人凶器。
这就引出了关键问题,还有一把凶器去哪里了?
![]()
律师分析,事发当时,很可能是混乱中郭家人误伤了死者郭某某,又为了规避责任,事后将凶器藏匿。
从现场画面来看,一片混乱,屋里空间狭小,闯入者手持工具又情绪激动,互相误伤并非没有可能。
这也正是舆论中所称的,郭某某极有可能并非死于申某某之手,而是被自家人误伤导致的死亡。
![]()
被告人律师抛出的这一下线索很重要,若成立,案件性质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值得一说的是,在郭家人持续强调“我家一死三伤”的同时,他们刻意弱化了“9人夜闯民宅”“手持器具打砸”的违法行为。可法律审视的是行为本身,而非结果。
正当防卫的边界在于是否面临不法侵害,是否超出必要限度。而从现场证据、人数悬殊、夜间闯入、工具破坏等多个维度来看。申某良的反击,很难说是“故意伤害”。
更何况他已年过六旬,面对9人围攻,选择抓起手边刀具自卫,确实是出于本能反应。
![]()
律师指出,如果连这种情形下都不能认定正当防卫,那普通人在面对侵害时还能有多少安全感?这起案件不仅是个案,更关乎公众对合法防卫权的理解与边界认知。
现在回头看,这起案件从狗咬人开始,每一步都透着悲剧的味道。从协商失败到情绪升级,再到夜间冲突,其实任何一个环节处理得当,都不至于发展到流血收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