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中心区地铁口周边“三区分离”。
清晨7点,宝安中心区的地铁口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在宝安地铁站C出口,行人、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井然有序地各行其道,一改往日“人车混行”的混乱局面。这得益于新安街道在宝安中心区推行的“三区分离”试点工作。
“过去这里经常出现‘人车混行’(的情况),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挤占人行道,行人不得不绕行,甚至发生剐蹭事故。”新安街道综合执法队专职副大队长孟超指着示范点介绍,“现在,我们通过‘三区分离’,将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和车辆停放区域明确划分,不仅解决了交通混乱问题,还提升了城市形象。”
据介绍,“三区分离”指的是划分行人通行区、非机动车及共享单车通行区及停放区。根据地铁口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三区”,部分示范点空间不足的,优先划分通行区及非机动车停放区。停放区划分为非机动车停放区及共享单车停放区,通过不同颜色的划线强化区域边界。
“三区分离”并非简单的划线,而是集“彩色分区、物理隔离、导向指引、管理配套和人员值守”于一体的系统化城市设计。在停放区,蓝线划定的区域供市民自有非机动车停放,绿线区域则专供共享单车,并鼓励不同品牌分开摆放。
“以前我经常看到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人行道上,现在有了专门的停放区,颜色区分明显,出行更安全方便了。”市民王女士在扫码使用共享单车时说道。
据孟超介绍,该试点工作已在宝安中心区的18个地铁口试点实施,旨在打造安全、有序、美观的城市慢行环境。他表示,“三区分离”的核心是“通过‘分’来‘合’”,即通过合理布局和充足车位促进便捷性,通过人车分离提高安全性,通过美观设计增强城市美感。
记者在各试点地铁口走访中发现,尽管在部分老城区试点仍存在“人车混行”等情况,且初期有市民对“划线太细”提出疑问,但街道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设置温馨提示和固定值守点(配备遮阳伞、休憩椅)等措施,逐渐赢得了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自觉按规定区域停放和通行。
从解决“人车混行”的交通痛点,到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与安全感,再到营造更具温度的城市文明氛围,宝安中心区的“三区分离”分出的不仅是清晰的功能区,更是城市治理的秩序、安全与文明。
正如宝安区委党校副教授、社会治理中心主任池蕾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所言,“三区分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慢行系统的痛点,这不仅分出了“秩序、安全、文明”,更分出了城市应有的温度,让“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每一个出行细节中得以彰显。
评论
“三区分离” 十分用心
如何让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既便捷又安全,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宝安中心区推行的“三区分离”,看似只是几道标线的划分,其背后折射的,却是城市治理理念从粗放向精细的转变,十分用心,可见一斑。
这份“用心”,体现在对细节的执着上。城市治理的水平,往往不取决于宏大叙事,而在于对细节的雕琢。“三区分离”不仅划了线,更考虑了颜色的辨识度、不同品牌单车的分区停放、值守点的便民设置。这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做法,让冷冰冰的规则拥有了温度,也让治理措施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和遵守,让市民“看得懂、找得着、用得好”。
这份“用心”,体现在对和谐的追求上。“我们不是简单地‘分’,而是通过‘分’来‘合’”,道出了此项举措的精髓。其目的并非割裂,而是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减少冲突点,促进人、车、环境各归其位、各得其所,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与有序。这正契合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本质要求——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最终是为了让生活其中的人们更舒心、更安宁。
这份“用心”,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上。治理的初衷不是限制,而是保障。将行人的路权从混杂的车流中清晰剥离,赋予其安全通行的优先权,正是对市民最基本出行安全需求的精准回应。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城市空间里,行人的安全与尊严至关重要。
“三区分离”分出的,是秩序,是安全,是文明。但归根结底,分出的是城市管理者那份为民解忧、将工作做进百姓心坎里的赤诚用心。(赵盼盼)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盼盼 文/图
编辑 陈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