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夜,江阴江面炮火尚未完全熄灭,张爱萍顶着探照灯刺眼的白光,心里却早已飘到海上。中央刚刚决定组建人民海军,他被点名司令兼政委,可“水上这一行”没人摸得透门道,亟须行家坐镇。
长江还未退去的硝烟里,林遵的名字不断跳进张爱萍的视野。林氏乃林则徐之后,高材生,又握着一支完整的舰队。偏偏这位新近起义的海军少将对“共事”没一点热情,甚至打出一句硬邦邦的话:“陆军指挥不了海军。”张爱萍一听就知道棘手,却非去不可。
![]()
五月初,张爱萍带两瓶绍兴老酒登门拜访。客气话说尽,林遵却只留下冷冰冰一句:“我的兵你别动。”整整一下午,张爱萍连一条技术资料都没掏出来。第一次交锋,以无功告终。
短短数日,张爱萍琢磨再三,决定请出刘伯承。此时刘帅在南京主持军政要务,分量足够。五月下旬,两人联袂再探林遵。刘伯承语气谦和:“林将军,海军我们确是外行,望多指教。”没想到对方依旧不松口,反而强调“必须由专业人统帅舰队”。送别时,刘伯承轻声道:“他不是不肯干,而是想正位居中。”张爱萍苦笑:“让他来当司令?”刘伯承摇头:“灵魂比职务更要紧。”
![]()
局面僵着,可海军筹建不能停。张爱萍索性南下上海,那里散落着百余名原国民党工程军官。最抢眼的,是徐时辅递来五页纸的训练方案—舵、炮、雷、信号四科,一看就好用。张爱萍当即派四百名新兵跟班苦练。两个月后,第一艘“华东一号”冒着白汽驶出码头,老机师竖起大拇指:“能开了!”
江面传来的汽笛声震动了南京,也震到了林遵。他对部下低声嘀咕:“这群小伙子倒真长本事了。”张爱萍见缝插针,托陈毅向中央提议:“请主席出面,与他们谈谈。”于是,1949年8月30日傍晚,中南海灯火通明。
![]()
毛主席快步迎向林遵,握手就说:“林则徐当年虎门销烟,我少年时便钦佩得紧。”一句话点到家国情怀,林遵眼角微红。主席忽然笑问:“你们先前都是国民党吧?”林遵心里一紧。只听主席自解:“我也当过国民党中委,奈何老蒋不让人活路。”满屋笑声散去,隔阂也随之散了。
话锋一转,毛主席手掌在茶几上划了条拱形线:“中国要有自己的海防弧线,你林遵能不能挑副司令的担子?”林遵立正,铿锵回应:“听命,保证完成任务!”短短数语,把多年郁结击得粉碎。
九月初,中央军委命令电达各部:林遵任人民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那天,他四十六岁,肩扛少将,神情依旧倔强。新任命一落地,他把大半时间泡在吴淞口新建的校场,连夜修改训练大纲,兵们背着绳结和信号旗在甲板狂练,他只一句话:“既要拿得动扳机,更得看得懂海图。”
![]()
1954年9月,全国人大会议间隙,毛主席再度登舰检阅。舷梯旁,二十出头的驾驶兵一个个神采奕奕。主席满意地点头:“小伙子不错!”林遵立正敬礼,眼角的潮意没人看见,只见他抿紧嘴角。
自此,华东海军“跛子”合并的说法渐渐淡出,湛江、青岛到旅顺,灰白舰影连缀成线。提到奠基岁月,人们会记起那场多回合“拉锯”:一位倔强少将,一位谋定后动的上将,加上一招“推心置腹”的最高统帅,共同写下人民海军起步的风浪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