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遇熊的概率,比遇见初恋的概率还大,这已成为日本人的日常调侃。
曾经只存在于民间故事和警示牌上的“熊出没”,如今已成为整个日本列岛的现实噩梦。
今年日本的熊,画风有点不一样。一场前所未有的“熊灾”正在席卷日本。
灾害级熊患,创纪录的悲剧
今年日本的“熊害”规模被官方定性为“灾害级”。NHK汇总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2025年度日本全国21个都道府县至少有220人遭到野熊袭击,超过去年全年的219人。截至11月中旬已有13人遭野熊袭击身亡,受害者多是老人,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今年4月至9月,日本全国熊出没事件高达20792起,为过去五年最多。
![]()
从北海道的札幌近郊,到热门旅游城市京都的岚山,甚至在日本首都东京的郊区等地都频繁出现了熊的目击报告。京都知名观光胜地岚山已总计接到15宗熊出没的目击报告,包括在著名的竹林小径也发现熊的踪影。
秋田县成为“熊害”的重灾区,今年该县报告熊出没事件数量激增六倍多,超过8000起。当地居民无奈表示:“现在秋田县已经全都是熊了。”
![]()
熊本熊的亲戚开始入侵人类都市
日本街头最近流行起一种新时尚:不是原宿风,也不是涩谷辣妹,而是“熊出没”风。
这些毛茸茸的哲学家们不再满足于山林生活,开始向人类文明的核心地带进军。它们出现在温泉旅馆、拉面店、高速公路,甚至开始在自动售货机旁思考“为何按下按钮就有饮料出来”这类深奥问题。
![]()
在富山县,一只熊在便利店门前呆了整整半小时。”店员不敢上前打扰,只能通过监控观察这位特殊的顾客。“它看得太认真了,我都不好意思说‘不买就别看’。”便利店似乎成了熊类最中意的都市场所。它们不抢钱,不破坏,只是静静地浏览商品。
![]()
“它们对便利店的兴趣超过了对传统山林的兴趣”一位便利店连锁的负责人表示,“它们看起来不像在觅食,倒像在寻找什么更深层的东西。”一位野生动物专家表示,“也许它们受够了被叫做‘野兽’,想要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
熊为何蜂拥入城?
这场前所未有的熊灾背后,是生态与社会的多重失衡。
“热得睡不着觉,饿得吃不上饭”,这或许是日本熊群现状的最佳写照。日本气象厅报告显示,北海道等地气温较30年前上升约2.4摄氏度,导致熊类酷热难耐。
日本东北森林管理局发布消息,2025年度,熊的主要食物来源山毛榉坚果在青森、岩手、宫城、秋田、山形5县全部“严重歉收”。在熊的主要食物橡子结果数量少的年份,熊往往会从秋季开始前往人类居住区觅食,致使遭袭人数上升。
![]()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人口结构变化。
秋田县鹿角市官员北方泰裕解释道:“以前山脚下都是田地,有农田,也有稻田,人们常年在这里耕种。可随着人口减少等因素,这些田地已经无人耕种了,全变成了弃耕的荒田,这也让人类和熊的活动边界一下子近了很多。”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农村人口减少,大量农田被荒废,人类与熊栖息地之间的缓冲地带逐渐消失。
猎人们的境遇同样令人唏嘘。2018年熊灾几乎没有的时候,政府对猎人进行了一波“卸磨杀驴”操作,杀一头熊仅给10000-60000日元(500-3000人民币),进行驱熊工作的时薪是1500日元(75人民币)。更离谱的是,这个薪资不是按一天八个小时按月给钱,而是一次两小时的按次算,等于一天150块。这工资在东京连杯像样的咖啡都喝不起。
而且这群猎人平均年龄60+,想象一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拿着微薄的薪水,冒着生命危险去驱熊。
同时,警察厅修改枪械使用规定,将从11月13日起在秋田县和岩手县展开使用步枪的猎熊行动,自卫队员携带的装备包括防熊喷雾、防弹背心、可喷射捕捉网的“网枪”,以及1.6米长的枪状木棍。
![]()
1.6米长的木棍!面对200公斤级的熊!
日本社交网络上出现批评声:“木枪有什么用?面对200公斤级的熊用木枪?”
小泉在社交平台上的回应更是让人绝倒:与熊遭遇时,最危险的是无法一次被制止的熊可能变得更加凶暴,这时使用木枪可以威慑、保持距离,目的是以队员安全为第一。
翻译一下:我们也没指望木棍能打赢熊,就是意思意思。
![]()
日本迎来“与熊共存”的新纪元?
“把当前熊出没的增加简单视为‘异常’是不正确的,这种情况今后很可能会成为常态。”日本山形大学农学部教授认为,在日本人口减少、社会缩小的时代,必须接受“与熊共存”的现实。
与此同时,旅游业已受到“熊灾”影响。岩手县北上市一家以露天温泉著名的温泉旅馆经营者担忧:“‘露天温泉=危险’的印象已经形成。明年以后客流是否能恢复,也无法预料。”
在栃木县日光市,往年游客会购买单程票前往展望台,然后沿登山道下行欣赏红叶,但今年因为有熊出没信息,自10月起登山道被封闭。
面对严峻形势,日本民众开始自救。防熊产品销量上涨,部分产品出现断货的情况。
![]()
日本三大超商也不得不进入“警戒模式”,有些门市在出入口设置电子告示牌,一旦监测到附近有熊活动,就及时提醒顾客。
日本气象株式会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野熊出没相关信息增多而对登山感到“非常担心”和“有些担心”的受访者比例达到了77%。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对登山计划造成了影响”。
我们开发了山林,侵占了它们的家园,然后又责怪它们闯入我们的地盘。这套逻辑,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人类的傲慢在于,总是认为自己可以征服自然、管理自然,却忘记了我们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就在上周,长野县一只熊被发现在公园长椅上坐了整个下午。它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落叶发呆。
路过的人不敢打扰它。也许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连熊都需要一点时间来思考生活的意义。
一位老人远远拍下它的背影,上传到推特并配文:“今天的我,和这只熊一模一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