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推出的营养减脂餐成了瘦身人士的心头好,不但营养均衡、少盐少油,卖相也不输高档“轻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定制的养生月饼首次开售即“一炮而红”,由临床营养科精研的月饼配方满足了个性化健康需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药食坊”烘焙店客流不断……时下,不少医疗机构乘着“主动健康”的新风,跨界到食品领域,渐成一股新潮。对医疗机构而言,如何在“健康蓝海”把稳罗盘逐浪前行,是对智慧与定力的双重考验。
如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饮食承载的期待已不再限于满足口腹之欲。从崇尚口味至上,到追求食材新鲜、营养丰富、烹饪方式减盐减油,越来越多的人将“健康食尚”视为美好生活的必需品。自带“健康基因”的医疗机构推出特色食品,自然正中消费者下怀。那些香气四溢的“轻食”、口味新奇的面包,之所以叫好又叫座,离不开“医院专研”的信用背书。一份份基于营养、中医等专业优势开出的食品配方,不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更以健康管理等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回应老百姓的饮食新需求,将健康饮食从院内职工、患者群体推向普通公众,体现了医疗机构主动作为的担当。
医疗机构这种跨界操作正为“健康蓝海”注入新的生命力。当下,“主动健康”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如一条纽带将医疗机构和老百姓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在院内诊疗环境中,医患携手共克疾病;在院外更加广阔、多元的场景中,医疗机构也正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助力者。例如,以研发制售健康餐食为牵引,将专业营养干预从门诊延伸至食堂服务及更多消费场景,让更多美味营养、有益健康的食物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跨界做餐饮,其本质是医疗机构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探索实践。医疗机构不单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应成为“主动健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以“食养”为触角,跨界让健康服务的边界拓展了、干预靠前了,受益人群更广泛了。
然而,热潮之下,医疗机构管理者也需冷思考:生产经营食品有无证照,加工过程是否遵循食品安全标准?药食同源食材的选用有没有科学依据?推出的新品是否存在炒作概念的不良倾向?只有遵法纪、守专业、尚科学,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收益,方能让这场跨界更有底气。
医疗机构跨界要提高能力,保持定力。为增加营收,一些医疗机构驶入健康餐饮这一蓝海,成为这条新赛道上的赢家。例如,有的医疗机构成立食品公司,将职工食堂的月饼推向市场,打造成当地口碑佳品。驶进“健康蓝海”不仅要有胆量,还需加强人财物储备、提升运营能力,量力而行。
更为关键的是,医疗机构管理者应始终保持清醒认知:坚持公益性导向,让更多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病更舒心”,是公立医疗机构必须站稳的立场。只有时时不忘、事事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才能在“健康蓝海”中把稳罗盘,勇立潮头也永立潮头。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
文:乔宁(媒体人)
编辑:李诗尧
校对:于洋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