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细思极恐!连皇帝都惊动的唐朝女道士白日飞仙,背后真相是什么

0
分享至

引言:一场惊动朝野的“白日飞升”

公元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辰时,四川果州金泉山(今四川南充金泉山)人声鼎沸。

数千名士民聚集在一座道场周围,屏息凝视着人群中央的女子。她身着素色道袍,面容平静如水,身后是缭绕的云雾,空中隐约传来缥缈仙乐。

突然,女子缓缓升起,离地数丈后,随着五彩祥云的簇拥,向天际飘去,只留下一套完整的衣冠簪帔,静静摆放在绳床上,绳结依旧完好如初。

“飞升了!谢仙姑飞升成仙了!”

人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这场被万人见证的“白日飞升”事件,迅速传遍大唐疆域。从地方刺史到当朝皇帝,从道教信徒到文人墨客,无不被这桩奇事震撼。这位飞升的女子,便是唐代最具传奇色彩的女道士——谢自然。

“白日飞升”?这个只存在于道教神话中的终极境界,竟在现实中上演?消息迅速传遍大唐,从民间乡野到皇宫大内,无人不惊叹这场“圣祖垂光”的奇迹。唐德宗下诏褒美,地方刺史立碑著书,道教典籍奉为典范,文人墨客争相题咏。

然而,千年来,谢自然的故事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一个出身官宦世家的普通女子,为何能突破生死桎梏?正史与野史的记载为何相互矛盾?“白日飞升”的背后,是真仙降临,还是政治操弄与宗教建构的产物?今天,我们就循着史料的蛛丝马迹,揭开谢自然飞仙传说的层层真相。



一、天生异禀:从官宦之女到道教奇人

1.七岁弃佛入道,老君像前定终身

公元767年,谢自然出生于果州南充一个书香官宦之家。父亲谢寰是科举出身的文人,曾任秘书省校事从事,母亲胥氏来自当地大族,家境殷实。按常理,这样的家庭会让女儿遵循儒家礼教,相夫教子,可谢自然自小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特质。

《太平广记》记载,谢自然“性聪慧,不食荤腥,常谈论道家之事,言辞气质高雅不凡”。七岁时,母亲曾让她跟随尼姑越惠和日朗学习佛法,可她对佛经毫无兴趣,反而整日念叨道家箴言。真正改变她一生的,是大方山顶的一尊老君像。

谢自然家住在大方山下,山顶古观中供奉着太上老君塑像。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随家人登山拜谒,刚见到老君像便驻足不前,眼神虔诚而痴迷,执意不愿下山。母亲无奈,只得在山顶为她搭建茅屋,从此,这个七岁女童开始了与道教相伴的人生。

此后,谢自然每日诵读《道德经》《黄庭经》,悟性极高,短短几年便将道家经典烂熟于心。父亲谢寰曾试图让她回归世俗生活,可无论如何劝说,谢自然始终坚守道心,甚至对红尘俗世生出厌恶之情。这种“天生向道”的特质,为她日后的修行之路埋下了伏笔。

2.十四岁绝粒辟谷,十三年断水不死

如果说弃佛入道是谢自然的宿命,那么十四岁的一场“奇遇”,则让她彻底走上了“修仙”的极端之路。据《墉城集仙录》记载,贞元元年九月,谢自然食用新收获的稻米饭时,突然声称“饭中尽是蛆虫”,随即呕吐不止。家人惊恐不已,她却异常平静,自那以后,便再也不食五谷杂粮。

起初,谢自然每日仅食一枝柏叶,勉强维持生命。没想到,七年之后,她连柏叶也不再食用;九年后,更是彻底断绝了饮水。在常人看来,断粮断水早已性命不保,可谢自然的身体却愈发健康,“肌肤莹润,精神饱满”,甚至眼睛比以往更加明亮。

这种“辟谷十三年”的奇迹,让谢自然在当地声名鹊起。有人说她是“仙童转世”,有人说她掌握了道家“服气”秘术。为了验证真相,果州刺史韩佾曾将她锁闭在一间密室中,断绝饮食供应。

数月后打开房门,谢自然不仅安然无恙,反而“益加爽秀”,面色红润,声气朗畅。这下,连最怀疑她的人也不得不信服,认定她“必有仙缘”。

事实上,谢自然的辟谷修行并非毫无依据。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记载,“服气断谷”是内丹修炼的重要步骤,通过修炼呼吸吐纳之法,汲取天地灵气,替代五谷杂粮的滋养。

而谢自然所谓“饭中见蛆虫”,更可能是道教“除三尸九虫”的象征性仪式:在道家观念中,“三尸九虫”是人体内部的恶气根源,只有清除它们,才能净化肉身,为修仙打下基础。

3.拜师程太虚,得授灵宝真箓

贞元三年三月,20岁的谢自然前往果州开元观,正式拜当地著名道士程太虚为师。程太虚可不是寻常道士,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自幼学道,能言即诵《道德经》,隐居南岷山时“绝粒坐忘,有二虎侍其左右”,是远近闻名的有道之士。

程太虚见谢自然“根骨不凡,道心坚定”,便倾囊相授。他不仅传授谢自然道教核心经典,还为她举行了正式的入道仪式,授予《五千文紫灵宝箓》。这枚法箓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信物,象征着受箓者已被仙界认可,正式踏入修仙行列。

在程太虚的指导下,谢自然的修行更加系统。她不仅精进内丹修炼,还开始云游名山大川,历览青城山、峨眉山、京洛、江淮等地的洞府灵迹。每到一处,她都会与当地道士交流修行心得,汲取不同流派的修炼法门。这段云游经历,让她的道法日益精深,也让她的名声从四川传遍全国。

在谢自然的拜师经历中,有一个流传甚广却疑点重重的说法:她曾拜天台高道司马承祯为师。据《续仙传》记载,谢自然听说司马承祯隐居玉霄峰,是超凡脱俗的仙人,便不远千里前往天台山求师。



二、修仙奇遇:蛇虎护法,仙使降临

1.灵物相伴,蛇虎不侵

在谢自然的修行过程中,流传着许多“灵物护法”的奇闻。据《太平广记》记载,她在金泉山修行时,住所周围经常出现大蛇、老虎等猛兽,却从未伤害过她。

有一条“有两小白角”的大蛇,常常“头枕房门,吐气满室”,吐出的气息化作云雾,笼罩着整个修行之地;还有两只老虎,“出入必从”,仿佛贴身护卫,威慑着一切心怀不轨之人。

不仅如此,山中的鹿群也常常“驯扰左右”,主动亲近谢自然。在道教观念中,“万物有灵”,猛兽驯顺、灵物相伴,是修行者“德行深厚”的象征,意味着其道心已得到天地万物的认可。

这些传说,或许有夸张成分,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谢自然在当地的声望,连野生动物都能与她和平共处,足见其修行之诚。

2.天使随身,天神护卫

除了自然界的灵物,谢自然还声称自己常有“仙人相伴”。她曾对弟子说,有八位天使侍立左右,两位童子青衣戴冠,八位使者身着黄衣,还有两位天神在门口护卫。这些仙人不仅保护她的安全,还会传授她修仙秘诀。

这种“与仙交流”的体验,在道教修行中被称为“通灵”,是内丹修炼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异象”。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谢自然长期辟谷、精神高度集中后产生的幻觉。极端禁食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出现酮症,进而引发幻听、幻视等症状,这在现代医学中已有明确结论。

但在唐代,人们普遍相信“神仙显圣”,谢自然的这些说法,进一步巩固了她“仙师”的地位。当地百姓纷纷前来朝拜,求福消灾,甚至有士大夫家庭的女子拜她为师,其中就包括果州刺史韩佾的女儿韩自明。

3.金母授法,仙界认证

贞元十年,谢自然的修行进入“冲刺阶段”,一系列“仙界遣使”的事件接连发生,将传说推向高潮。

这一年三月三日,谢自然移居金泉道场,告诉身边人:“今日天上真人和群仙聚会,将有大事发生。”果然,从五月开始,仙使频繁降临:

五月八日,金母元君(西王母)派卢使降临,从午时一直停留到亥时,向谢自然传达“神仙官府之事”;

六月二十日,闻使降临,停留至戌时,传授修炼要诀;

七月一日,崔、张二使降临,告知谢自然:“此山千百蛇虫已被驱赶到西方,将有龙来镇守此地。”

最关键的一次会面,发生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五更时分,七位青衣人降临,其中一人告知谢自然:“食时上真至。”不久,卢使再次到来,宣布金母元君即将亲临。

随后,金母元君(西王母)现身,与谢自然交谈许久,说道:“别汝两劫矣!”,意思是我们已经分别两劫了,并赐给她一器黄白相间的仙药、一套天衣和一枝仙桃。

金母元君是道教中的女仙之首,象征着女性修仙的最高境界。她与谢自然的会面,被视为谢自然“即将飞升”的官方认证。而“别汝两劫”的说法,更是将谢自然的身份拔高到“前世仙人转世”的层面,为她的“白日飞升”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三、白日飞升:是万众目睹的奇迹

1.飞升前的奇异征兆

贞元十年九月,谢自然的身体开始出现一系列“仙化”迹象。据《太平广记》记载,九月十五日,仙使降临,让她服下三道符,并吃下六块仙桃。此后,谢自然的身体发生了惊人变化:

十月二十五日,谢自然满身的毛发孔中都流出了血,染红了衣服。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血迹竟形成了“通身霞帔的山水横条纹”。她到溪边清洗衣物时,花纹变得更加分明,对着阳光看呈现金色,用手触摸还会发出金属般的声音。

与此同时,果州城内出现“长虹入州”的天象,百姓纷纷传言:“这是仙人飞升的征兆!”

从现代视角来看,谢自然“毛孔出血”的现象,可能与长期辟谷导致的毛细血管破裂有关。极端禁食会让身体极度虚弱,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出现皮下出血。

而“血迹成纹”“触之有声”的说法,更可能是宗教仪式中的“神化”处理,为了让“飞升”更具说服力,弟子和信徒们对现象进行了艺术加工。

2.十月十一日:初次升天试练

贞元十年十月十一日,谢自然经历了一次“短暂飞升”。据记载,当天有仙人前来召唤,她乘坐麒麟升天,不久后返回,告诉弟子:“去时乘麟,回时乘鹤也。”仙人还送给她一套天衣,她试穿后觉得合身,便再次返还,等待正式飞升的时刻。

这次“试飞升”,进一步渲染了紧张而神圣的氛围。弟子们四处宣扬:“谢师已得仙人接引,不久便会正式飞升成仙!”消息传开后,更多人涌向金泉山,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一旷世奇景。据统计,到十一月二十日正式飞升当天,围观者已达数千人之多,其中不乏官员、文人、道士和普通百姓。

3.终极时刻:千目睽睽下的升空

贞元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辰时,金泉山道场人声鼎沸,却异常安静。谢自然身着素衣,立于道场中央,面色平静,目光坚定。她的祖母周氏、母亲胥氏、妹妹自柔、弟子李生等人围在身边,泣不成声。

谢自然对众人说道:“勤修至道。”这四个字,成为她留给世人的最后教诲。

话音刚落,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五色祥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遮蔽了整个金泉山。紧接着,仙乐响起,悠扬婉转,仿佛来自九天之上。奇异的香气弥漫开来,经久不散。在万众瞩目下,谢自然的身体缓缓离开地面,一点点升高,向着祥云深处飞去。

她平时所穿戴的衣冠簪帔等十件物品,被整齐地留在绳床上,系的结扣完好无损,仿佛只是刚刚脱下。同时,道场东壁上出现了一段五十二字的留言:“寄语主人及诸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并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

这段留言,被视为谢自然的“仙谕”,鼓励后人坚持修道,积累功德。而“千目睽睽下的升空”,则成为“白日飞升”最核心的证据,被载入正史、野史和道教典籍。



四、官方认证:皇帝下诏褒美,刺史立碑著书

谢自然飞升的消息,很快就通过地方官员上报到了朝廷。

果州刺史李坚是这场事件的重要见证者之一,他亲自将谢自然的生平事迹和飞升过程整理成文,上奏给唐德宗。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也随后上表,证实此事的真实性。

唐德宗李适对此事极为重视,不仅下诏褒美谢自然,还对李坚的政绩给予了肯定。在《敕果州刺史手书》中,唐德宗写道:“李坚,正亮守官,公诚奉国,典兹郡邑,政洽人心,所部之中,灵仙表异,元风益振,治道弥彰。斯盖圣祖垂光,教传不朽,归美于朕,良所兢怀,省览上陈,载深喜叹。”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李坚治理果州有方,境内出现了谢自然这样的“灵仙”,这是道教圣祖显灵、教化不朽的象征,也彰显了朝廷的治道昌明。唐德宗还下令将金泉山改名为“飞仙山”,让州县立碑纪念。

得到皇帝的官方认证后,谢自然的传说更是身价倍增。李坚专门撰写了《东极真人传》一卷,详细记录谢自然的生平事迹和飞升过程,并在金泉道场立碑,让这段传奇得以永久留存。谢自然的弟子韩自明(果州刺史韩佾的女儿)也四处传道,将谢自然的事迹从四川传到了长安,甚至传到了士大夫阶层。

官方的背书,让谢自然的“飞升”从民间传说上升为“国家祥瑞”,而这背后,其实是唐代皇室与道教之间深厚的渊源。

唐代自开国以来,历代皇帝多尊崇道教。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将道教视为“国教”;唐玄宗李隆基更是大力推崇道教,将《道德经》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统治受到冲击,唐德宗亟需通过“天命所归”的象征来巩固统治。谢自然的“飞升”事件,恰好成为了这样一个契机——将民间的宗教传奇与朝廷的政治需求结合起来,既宣扬了道教,又神化了皇权,可谓一举两得。

五、争议千年:是神迹还是骗局?理性派的质疑从未停止

尽管有万人见证和官方认证,但谢自然的“飞升”传说,从唐代开始就伴随着争议。其中,最著名的质疑者,便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儒家学者韩愈。

1.韩愈的尖锐批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韩愈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捍卫者,对道教、佛教等“异端”宗教向来持批判态度。得知谢自然飞升的消息后,他写下了《谢自然诗》,详细描述了谢自然的生平与飞升过程,但字里行间充满了质疑。

诗中写道:“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在韩愈看来,人是万物之灵,应该相信自己的理性和智慧,而不是沉迷于修仙问道的虚妄之中。他认为,谢自然的“飞升”不过是一场骗局,是“奸邪诱陷”的结果,而百姓的追捧和朝廷的认可,更是荒唐可笑。

韩愈的质疑,代表了儒家理性主义对宗教神话的批判。他从人性和常识出发,否定了“白日飞升”的可能性,认为这违背了自然规律。而这种质疑,也成为了后世对谢自然传说的重要争议点。

2.现代科学的解读:辟谷背后的生理机制

谢自然十三年辟谷,不食五谷、甚至断水,却能保持身体健康,这在现代科学看来,是否有可能实现?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长期不进食五谷,人体可以通过消耗脂肪和蛋白质维持生命,这就是“辟谷”的生理基础。但完全断水的情况下,人体最多只能存活7-10天,谢自然“九年后连水也不饮用”的说法,显然不符合科学规律。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载呢?学者推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谢自然的辟谷并非完全断水,而是饮用了少量的水或露水,只是在传说中被神化为“不饮不食”;二是这些记载经过了道教徒的夸张和演绎,目的是为了塑造谢自然“仙异”的形象,吸引更多信徒。

此外,谢自然飞升前“毛孔流血”的现象,也可能有科学解释。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长期辟谷导致的代谢紊乱,或者是某种皮肤疾病的表现,而在宗教传说中,被赋予了“肉身仙化”的象征意义。

3.历史考证的疑点:虚构的师徒关系

除了科学层面的质疑,历史考证也发现了谢自然传说中的一些“漏洞”。

道教典籍《续仙传》记载,谢自然曾前往天台山拜司马承祯为师,学习高深道法。但根据史料记载,司马承祯卒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而谢自然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两人相差40年之久,根本不可能有师徒关系。

宋代学者邵博早已发现了这个矛盾,他在《闻见后录》中明确指出:“司马承祯卒于开元十五年,而谢自然生于大历二年,是承祯卒后四十年自然始生,安得有师徒之分?”

显然,这段师徒关系是后世道教徒为了抬高谢自然的地位而虚构的。司马承祯是唐代道教上清派的宗师,地位崇高,将谢自然塑造成他的弟子,无疑能提升谢自然在道教史上的权威性。这也说明,谢自然的传说并非完全基于史实,而是经过了宗教叙事的建构和美化。

六、飞仙真相的背后,为何至今仍被铭记

①道教视角:真仙降临,形神俱妙

在道教看来,谢自然的飞升是“修炼有成”的终极结果。她通过十三年辟谷、长期内丹修炼,净化了肉身,凝聚了精气神,最终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实现“白日飞升”,成为“东极真人”。

道教典籍强调,谢自然的飞升有完整的“仙界认证”:金母元君授法、仙使传旨、灵物护法,每一步都符合道教“修仙流程”。她的故事被收录在《墉城集仙录》《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权威典籍中,成为女性修仙的典范,激励着后世无数女冠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②历史视角:政治操弄与宗教建构

从历史背景来看,谢自然的飞升事件,恰好迎合了唐德宗的政治需求。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衰退,民心浮动,统治者亟需通过“祥瑞”来巩固统治,重塑“天命所归”的形象。

谢自然的“白日飞升”,被地方官视为“圣祖垂光”的吉兆。果州刺史李坚、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先后上表朝廷,将此事描绘为“政洽人心,灵仙表异”的结果。唐德宗大喜过望,下诏褒美,称其“超然高举,抗迹烟霞”,不仅表彰了谢自然,还肯定了李坚的“政绩”。

与此同时,道教也需要一个“现世仙人”来扩大影响力。唐代道教虽受皇室尊崇,但佛教同样盛行,两教竞争激烈。谢自然的飞升,成为道教“修仙可成”的活证据,吸引了大量信徒,进一步巩固了道教的社会地位。

因此,道教典籍对谢自然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虚构了拜师司马承祯、金母元君显圣等情节,让传说更具说服力。

③现代视角:仪式表演与集体幻觉

从现代科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谢自然的“白日飞升”,更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宗教仪式,配合集体心理产生的“幻觉”。

首先,谢自然长期辟谷,身体虚弱,可能出现幻觉、意识模糊等症状,她所谓的“仙使降临”“金母授法”,很可能是精神高度集中后的主观体验。

其次,“飞升”的场景的可能是一场视觉奇观。有学者推测,谢自然可能利用了道家的“幻术”,类似现代的魔术,通过烟雾、光影等效果,营造“升空”的假象。当时围观者众多,情绪激动,在宗教氛围的渲染下,很容易产生“集体幻觉”,将眼前的景象解读为“仙人飞升”。

此外,谢自然留下的衣冠、壁上留言等,都是宗教仪式中的“圣物”和“神谕”,目的是巩固信徒的信仰。而她的弟子韩自明等人,在她“飞升”后继续传道,将故事不断传播、强化,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飞仙传说”。

结 语

无论谢自然的“飞升”是神迹还是传说,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故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人们铭记。在道教发展史上,谢自然是女性修道成仙的标志性人物。唐代虽然女性入道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像谢自然这样获得官方认可、被广泛传颂的女仙并不多见。她的故事,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证明了女性也能通过修行达到“羽化登仙”的境界。

道教典籍将谢自然尊为“东极真人”,将她的事迹收录在《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重要典籍中,使其成为道教神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修行经历,也成为后世女性道士的榜样,激励着无数女性投身于道教修行。谢自然的传说,也与四川南充的地方文化深度融合,成为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这一夜,被传"陪睡上位、知三当三"的宋佳,让整个内娱沉默了

这一夜,被传"陪睡上位、知三当三"的宋佳,让整个内娱沉默了

阿纂看事
2025-11-16 21:49:54
发文道歉,官宣分手,疑似闹离婚…才一天,娱乐圈中曝出多个大瓜

发文道歉,官宣分手,疑似闹离婚…才一天,娱乐圈中曝出多个大瓜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5 12:00:23
又轰27分12板10助,MVP榜第一!抱歉威少,你的历史三双王真悬了

又轰27分12板10助,MVP榜第一!抱歉威少,你的历史三双王真悬了

锅子篮球
2025-11-16 14:23:27
美海军专家:歼-10有能力击落个别F-22,但不会扭转战场劣势

美海军专家:歼-10有能力击落个别F-22,但不会扭转战场劣势

陶慕剑地球观察
2025-11-16 10:28:45
车主称购买特斯拉因销售引导失误致重复下定,多次申请退款遭拒

车主称购买特斯拉因销售引导失误致重复下定,多次申请退款遭拒

西莫的艺术宫殿
2025-11-16 15:43:25
大快人心!中超2大“害群之马”覆灭,主导多数假球,终遭到报应

大快人心!中超2大“害群之马”覆灭,主导多数假球,终遭到报应

国足风云
2025-11-17 08:39:50
明年电动汽车补贴额度提高20%

明年电动汽车补贴额度提高20%

电动知家
2025-11-15 08:25:59
榜一大哥刷160万,守护女主播两年如今闹掰,网上晒出更多记录

榜一大哥刷160万,守护女主播两年如今闹掰,网上晒出更多记录

翰飞观事
2025-09-26 19:38:18
杨家玉夺全运第2金!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北京一队刷PB夺冠

杨家玉夺全运第2金!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北京一队刷PB夺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7 10:47:52
王曼昱为何连续两届决赛赢孙颖莎?名宿说出输球原因,还得靠马琳

王曼昱为何连续两届决赛赢孙颖莎?名宿说出输球原因,还得靠马琳

体育大学僧
2025-11-17 09:54:46
黄金,直线拉升!比特币跌破94000美元,抹去年内涨幅,全球加密货币超15万人爆仓

黄金,直线拉升!比特币跌破94000美元,抹去年内涨幅,全球加密货币超15万人爆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08:25:35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日本发出10天通牒,中方如何面对薛剑总领事之困?

日本发出10天通牒,中方如何面对薛剑总领事之困?

吃货的分享
2025-11-16 15:37:36
中年男人“返贫五件套”,你又沾了哪几件?

中年男人“返贫五件套”,你又沾了哪几件?

互联网.乱侃秀
2025-11-16 12:25:16
47岁女高管与23岁男助理爬山,双双坠崖后,警方打开其帐篷愣住

47岁女高管与23岁男助理爬山,双双坠崖后,警方打开其帐篷愣住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7-18 15:54:04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2年内全面替换,马斯克这刀砍向谁?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2年内全面替换,马斯克这刀砍向谁?

蓝色海边
2025-11-17 02:11:55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林子说事
2025-11-14 14:10:13
经过层层铺垫,日本终于摊牌:明确要求中国不得采取此举

经过层层铺垫,日本终于摊牌:明确要求中国不得采取此举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15 06:12:27
“第一公子”颜值崩塌!19岁巴伦发福变油腻,为追女神封锁整层楼

“第一公子”颜值崩塌!19岁巴伦发福变油腻,为追女神封锁整层楼

小张帅
2025-10-18 13:36:44
青海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晓英转任中国瑞达投资发展集团总经理

青海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晓英转任中国瑞达投资发展集团总经理

澎湃新闻
2025-11-17 10:58:28
2025-11-17 12:16:49
华夏女子图鉴 incentive-icons
华夏女子图鉴
女性不是性别,而是处境。
352文章数 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退伍特种兵参加荒野求生30天后退赛:动物吓跑没法打猎

头条要闻

退伍特种兵参加荒野求生30天后退赛:动物吓跑没法打猎

体育要闻

3年没踢球,他想完成“史上最难”的复出

娱乐要闻

二次封后的宋佳凭什么狂妄?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科技要闻

营销话术反噬信任,雷军不该只是一怒了之

汽车要闻

荣威M7+豆包大模型 用车机AI策划说车视频怎么样?

态度原创

手机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官方图来了 颠覆外观太像电磁炉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