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晚些时候,新势力品牌10月销量情况几乎全数明朗。
当2025年还剩下最后60天,传统意义上的“金九银十”宣告结束。
![]()
收获满满,只是新势力品牌市场表现值得关注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表象最终都源于底层逻辑的彰显。
先从大盘情况谈起。
其实只需两句话可以完成总结。
第一句话,头部阵营格局初定。
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可以划归到头部阵营,依照顺序,分别为零跑70289辆、鸿蒙智行68216辆、小鹏42013辆、小米超40000辆、蔚来40397辆。
没错,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至60%的前提下,没有4万+的月销量,进不了头部阵营。
![]()
分别来看。
零跑的特点是“稳”。作为首个月度销量突破7万辆的新势力品牌,零跑已经连续8个月领跑新势力排行榜。
鸿蒙智行和蔚来的核心看点都在于“新”。鸿蒙智行创历史新高,并且成为了最快达成百万辆累计交付的新势力。
蔚来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熬成了“蔚4万”。
同时,蔚来也成为头部阵营中同比增幅最大的存在,高达93%。
只是目前,蔚来还是需要把“第四季度能否盈利?”的答卷写好。
小米的核心看点则是“精”,少而精的“精”。小米是目前在售单品最少的新势力。
其连续两个月交付超4万辆,仅凭SU7和YU7两款车型而已。
小鹏的特点就是“破”。同样连续两个月突破4万辆。
这是MONA M03和P7+两款绝对主力车型打破了小鹏原来的定价体系之后的收获,即“先要破价,才能破量”。
事实上,站在这个10月,数着这五家车企,不禁生起一大猜想?
谁将成为第一个年销量破百万的新势力,会是零跑吗?
那么,在接下来的2026年,零跑的任务就是,必须保持8万+的月销量。
![]()
再看第二句话,二线阵营强势突围。
我们将销量排行榜TOP10中的6-10名统一划归为二线阵营。
依次排序,极氪科技(50406辆)、深蓝(36792辆)、理想(31767辆)、极狐(23387辆)、岚图(17218辆)。
销量高达5万+的极氪科技为什么被排在了第六名?
原因有二。
其一,极氪科技是极氪+领克的数据统计,10月销量实际为61636辆,首次单月破6万。但领克在10月还有11230辆燃油车的销量,故应该减去才公平;
其二,领克品牌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新势力,但即便拆分来看,极氪品牌的销量依然达到了21423辆。
所以,姑且将合并统计之后的极氪科技置于第六位,合情合理。
深蓝凭借主力车型深蓝S05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的强势表现,带动了品牌整体销量上升。
深蓝的情况与小鹏非常相似,虽然12万元级的深蓝S05是产品矩阵中最“便宜”的车型,但能走量的都是好车。
![]()
理想是TOP10榜单中唯一同比、环比双降的品牌。好在,理想i6正在蓄力,理想的“理想”尚在。
极狐同比、环比双双暴涨,品牌首次突破2万辆大关。
然而,极狐的爆发并没有那么彻底令人开心。犹记得5年前,首发车型阿尔法T可是25万元+的高端定位。
而今,极狐T1+极狐T5的走量组合甚至低至6万-12万元区间。极狐的发展轨迹同样类似小鹏。
岚图是前十榜单中,销量唯一低于2万辆的品牌。但岚图这份成绩含金量颇高。
不仅品牌旗下在售4款车型全数高于20万元,且销量最高的岚图梦想家还是30万+的MPV车型。
站在这个10月,数着这五家车企,同样生起一大猜想?
当年名震江湖的“蔚小理”还会回来吗?
理想成为关键!这个答案揭晓的时间不会太久,2026年上半年即可见分晓。
事实上,如上述,不仅是10月份,任何一个月单独拎出来看,都会存在1到10名的排位,都会存在头部阵营和二线阵营的人为划分。
但我们坚持人为这个10月大盘显示的情况,对未来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说明。
![]()
第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不能回避。
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所以降价销售,或者推出门槛更低的产品以此求量,几乎成为普遍且唯一的办法。
小鹏、深蓝、极狐皆是如此。零跑其实也是占了“量大管饱还不贵”的便宜,在本质上并无二致。
而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重要原因在于,新能源造车是一个极易受到现行法规和行业平均科技水平限制的制造行业。
比如说,要上固态电池,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说,只有我可以比行业提前3年实现量产;
同样,要搭载L3级辅助驾驶,也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说,我是行业唯一拿到合法上路牌照的存在,而“你们”至少还要等两年。
这些都不可能发生,或许将来车企有先有后,但大体时间一定基本一致。
如此,从产品角度出发,用户在买你家,买他家都差不了太多的情况下,只有比价格,同品类、同级别谁便宜就买谁。
![]()
反过来,在这个普遍现象之下,一旦某一家车企体现出与别家有一些不同之处时,就可以充分获利。
比如,鸿蒙智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华为智能科技的加持,甚至缔造了成交均价高达39万元的“10月神话”;
小米造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产品造型深得人心+产品创始人的超级网络号召力。
第二,战略模式已经发生转变。
蔚来通过乐道和萤火虫品牌成功覆盖主流家庭和入门级市场,是其10月销量突破4万的关键。
与之同时,蔚来ES8则不显山,不露水地迎合了上述第一条。
另外,在TOP10的车企名单内,除了蔚来几乎把身家性命都搭在了换电领域,因而坚守纯电路线之外,其余9家无一不是执行,或者计划执行,纯电/增程/插混,双线或多线并进的战略。
而这,也与刚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给出的发展预期吻合:
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HEV、PHEV、REEV)仍将占据乘用车新车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
行文至此,我们似乎可以将上述现象定性为“技术路线与品牌战略多元化发展”。
但这个10月之后,则需要升华为“战略模式的转变”。
因为除上述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极氪科技依托领克品牌实现了交付量的突破,这同样是多品牌矩阵带来的收获;
而技术自研构建的核心成本控制能力,让零跑终将自己炼成了领跑;
与科技巨头生态协同正在固化为行业基本操作模式,鸿蒙智行、阿维塔,以及极狐等,都是受益者。
所以,市场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倒下的新势力都是在“战斗”中适应了战斗的“高手”。
第三,市场与政策驱动的分水岭来了。
这个10月还有另外一件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事发生。
电动车辆首次被从中国五年规划的战略产业名单中移除的消息已经让业界为之震动。这意味着持续了十多年的新能源汽车巨额补贴时代即将正式落幕。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已至少投入2300亿美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政策的转变将整个行业推入了“断奶期”。接下来,更多要靠自己了。
![]()
所以,10月销量暴涨,与“国补”进入倒计时,地方消费券等政策刺激,显著提前释放了消费需求有相当关系。
当“利好”出尽,也意味着未来的增长需要寻找新的驱动力。
比如,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是所有玩家必须面对的课题。
毕竟厂家少了补贴之后,再玩“价格战”就真的是在玩火。而“价值战”,就是意味着市场将全面转向技术升级、服务优化、成本控制和品牌建设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比如,加速出海绝对要成为新势力们的必修课。
数据显示,2025年1至9月的新能源渗透率增幅已收窄至不足4个百分点,尤其是插电混动市场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渗透率下滑。
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预期下,解决发展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有多大能耐使多大能耐,组团挣老外的钱去。
![]()
10月已经过去,2025年终将过去。
愿各位新势力们各自安好。不,应该是明年会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