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以为吴哥窟的时间漩涡已是时空悖论的极致,直到百慕大三角传来"海神号"科考船的最后讯息——不是求救信号,而是一段1943年的军用电台广播。
随行的量子海洋学家玛丽娜·沃森检测着海底异常的时空曲率,声音颤抖:"这不是失踪...是时空撕裂!二战'彩虹计划'的实验场成了现实裂缝,失踪者正在平行历史中挣扎!"
![]()
01
深秋的北京,空气中已带着凛冽的寒意。我坐在749局新设立的"时空异常后续观察中心",正在整理"吴哥时间漩涡"的监测报告。高棉帝国那个利用陨石水晶建造的文明预警系统,让我对"时间"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不仅是线性流淌的河,更是一面能映照未来的镜。
内部通讯器的红光无声闪烁,是陈涛组长的紧急通讯。他的声音带着久违的凝重,仿佛回到了我们最初处理"御剑渡劫"事件时的状态:
"林晓,立刻到海洋异常指挥中心。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神号'科考船在预定航线上失联了。"
海洋异常指挥中心的巨幕上,正显示着令人不安的画面。百慕大三角海域,那片传说中吞噬了无数船只和飞机的神秘区域,再次露出了獠牙。
"海神号"是一艘装备最先进海洋科研设备的科考船,三日前从佛罗里达出发,计划对百慕大三角海底的地磁异常进行为期一周的常规监测。失联前最后一刻传回的数据包,并非遇险求救信号,而是一段持续了约两分钟、极度混乱扭曲的音频视频混合记录。
视频画面剧烈抖动,布满雪花噪点,隐约可见船舱内仪器表盘指针疯狂旋转,窗外天色在正午阳光与深夜星辰间诡异闪烁。音频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混杂着现代仪器的警报声、船员惊恐的呼喊,以及...一段清晰可辨、带着强烈静电干扰的1943年美军军用电台广播片段,内容正是关于"彩虹计划"(即著名的"费城实验")的加密指令!
"信号源定位显示,'海神号'是在北纬25度、西经71度附近突然从所有雷达和卫星追踪上消失的。"一位年轻的分析员指着海图,声音有些发紧,"更诡异的是,失联点周边海域的监测浮标,在同一时间记录到了短暂的重力异常和电磁脉冲,模式与...与一些解密档案中记载的'费城实验'现象有相似之处。"
"费城实验..."我喃喃道。那个传说中的二战秘密实验,据说旨在让军舰隐形,却传闻导致了舰船穿越时空的可怕后果。难道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不仅仅是'海神号',"陈涛切换画面,显示出历史数据比对图,"过去72小时内,该区域还发生了三起小型船只和无人机失联事件,但都因规模较小未被重视。所有失联事件都发生在那片特定海域,且失联前都出现了类似的电磁和时空扰动迹象。这像是一个...周期性活跃的时空裂缝。"
02
事件被命名为"百慕大三角时空异常"。其与二战秘密实验的潜在关联,以及可能涉及的多重时空悖论,让749局高度重视。我们需要的是精通海洋物理与量子时空理论的顶尖专家。
"这位是玛丽娜·沃森博士,"陈涛在紧急会议上介绍,全息投影中出现一位约四十岁、有着一头利落银色短发、眼神锐利如鹰的女性,"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前首席科学家,专攻海洋量子引力与异常时空现象,是'海洋多重宇宙假说'的提出者。"
沃森博士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她的语速快而精准,像在发布科研论文:
"陈组长,林女士,数据很清晰。'海神号'遭遇的不是简单的电磁干扰或空间迷失。看这些重力波谱和电磁脉冲的衰减模式——它们呈现出典型的闭合类时曲线特征,这是时空可能形成环路、允许时间旅行的理论标志。而那个1943年的电台广播,是现实层面发生交叉污染的铁证。"
她调出复杂的海洋引力场模型:"更重要的是,所有异常都集中在百慕大三角海底的特定地质构造上方。这片海域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海底甲烷水合物不稳定区,结合特殊的地磁异常,可能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时空透镜'。二战时期的实验,就像一道强光,在这片透镜上烧出了一个'焦斑'——一个脆弱的时空伤口。"
"您认为,费城实验意外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时空裂缝?"我问。
"不止是裂缝,"沃森眼中闪烁着科学探索的光芒,"根据我的模型,它更像一个自发产生的虫洞,但由于能量不稳定和拓扑结构缺陷,它无法进行可控穿越,而是像一张破网,随机地将物体'抛洒'到不同的历史分支中。'海神号'和那些失踪者,可能正在无数个平行现实里漂泊。"
沃森博士的理论将事件提升到了多重宇宙的层面。科考队迅速组建,核心成员包括沃森博士(首席科学家)、我(林晓,异常时空场感知)、一名精通二战军事史和早期雷达技术的专家,以及一支配备了最先进深海探测和时空稳定设备的支援小组。我们紧急赶往百慕大三角区域。
03
抵达百慕大三角海域,天气晴朗,海面平静,却有种死寂般的诡异。我们乘坐的"深渊探索者"号科考船配备了强大的时空稳定力场发生器和多波段探测器。
沃森博士的仪器一启动,警报声就未停过。时空曲率读数剧烈波动,指向海底某个特定坐标。
深海探测器(AUV)被放入海中。下潜至数千米深度后,传回的画面令人震惊。并非想象中的海底山脉或裂谷,而是一片极其平坦、光滑得异常的海床区域,面积巨大,仿佛被某种巨大的力量"熨烫"过。在这片平坦区域的中心,有一个不断闪烁、肉眼可见的光线扭曲区域,就像隔着一层晃动的水面看东西。
更令人不安的是声纳探测结果。那个扭曲区域似乎是一个时空褶皱,声波信号传入后,会返回来自不同"时间点"的回波——有时是空无一物的海底,有时是沉船残骸,甚至有一次捕捉到了清晰的、类似二战时期军舰引擎的噪音片段!
"时空回声!"沃森博士激动地记录,"这个褶皱在不断地'播放'经过它所在位置的不同时间点的景象和声音!"
当我们尝试让AUV靠近那个扭曲区域时,最诡异的事情发生了。AUV的信号突然变得极不稳定,操控失灵。传回的最后画面,不再是深海景象,而是...阳光下的海面,远处甚至能看到古老的、冒着浓烟的军舰轮廓!但几秒后,信号中断,AUV彻底失联。
"它被抛进了另一个时间线!"二战技术专家惊呼,"那个景象...很像1943年的海军演习画面!"
04
必须弄清那个时空褶皱的本质。通过远程扫描和沃森博士的模型计算,我们确认褶皱的核心是一个高度不稳定的卡西米尔能量点(一种理论上可以扭曲时空的量子效应)。这个能量点的位置,与解密档案中提到的、一艘用于"彩虹计划"实验的辅助舰船"SS-173"号的最后已知位置惊人地吻合。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那个二战时期的传奇实验。我们调动权限,调阅了更深入的、尚未完全解密的"彩虹计划"档案。档案显示,实验的真正目的并非简单的"光学隐形",而是试图通过强电磁场创造"雷达隐形",但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灾难性的意外,产生了远超预期的时空扭曲效应。"SS-173"号及其部分船员在当时就被报告"状态异常"。
沃森博士将最新探测数据与档案对比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推论:
"实验没有完全失败...或者说,它的后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强烈的电磁脉冲在特定海洋环境下,与海底的甲烷渗漏和地磁异常产生了未知的耦合效应,意外打开了一个通往平行历史的微小窗口。但这个窗口极不稳定,像一道不断开合的裂缝。'SS-173'号很可能在当时就被部分'抛入'了其他时间线,而它的残骸或者说它的'时空印记',至今仍卡在裂缝处,成为了一个'路标',也是持续扰动时空的'钉子'。"
"近期活动的加剧,可能与海底地质活动(如甲烷释放变化)或太阳活动异常有关,导致这个脆弱的'窗口'变得比以往更活跃,吞噬了'海神号'。"
就在这时,监测仪器捕捉到一阵强烈的能量爆发。那个海底的扭曲区域骤然扩大,我们甚至通过深海摄像机,肉眼看到了短暂的幻象:一艘现代科考船的影子与一艘二战辅助舰的影子叠加在一起,若隐若现!
沃森博士看着数据,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猛地抓住控制台的边缘,声音因震惊而撕裂:
"上帝啊...这不是自然现象...这是1943年彩虹计划留下的时空创伤!那个实验...它从未真正结束,它的余波至今仍在撕裂着现实!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持续了八十年的慢动作时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