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一镇”还在继续生长。
据青岛西海岸报10月21日消息,近日,总投资14.8亿元的青岛泊里化工新材料双创产业园项目一期主体封顶,预计明年上半年具备使用条件。
10月23日,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轮集团”)全资子公司青岛赛轮轮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赛轮”)年产126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正式向社会公示,项目总投资23.42亿元,位于泊里镇规划集成路南、规划信阳路西。
寥寥数日,两大10亿级项目先后迎来新进展,进一步夯实了泊里的产业骨架,而在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新港城”的目标下,泊里镇距离成为一座新城还有多远?
大项目涌向“青岛第一镇”
泊里镇之所以被称为“青岛第一镇”,是有章可循的。
今年10月,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青岛共有5镇入选,其中泊里镇位列第88位,系青岛市唯一跻身百强的镇。
另据公开报道,泊里镇作为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综合竞争力十强镇,已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镇、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经济百强镇。
随着泊里镇自身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外界对其也寄予了更高的期待。此前发布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和琅琊镇(暨董家口港城)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泊里镇所在的董家口港城,规划了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新港城的目标。
这是继此前“泊里新城”的概念横空出世后,泊里再次被赋予“城”的地位。
想要成为一座城,独立、成熟的产业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经过数年努力,泊里镇在氢能以及绿色低碳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而日前传出新进展的两个项目,不仅契合青岛布局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也与泊里镇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密切相关。
首先来看青岛赛轮布局的年产126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项目,这个项目可以追溯到2022年6月。彼时,赛轮方面宣布将由青岛赛轮投资151.81亿元,建设“年产300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与1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同时青岛赛轮还将投资23.02亿元,建设“青岛董家口年产50万吨功能化新材料(一期20万吨)项目”。
![]()
而“年产126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项目”利用的,正是青岛赛轮正在建设中的“年产50万吨功能化新材料项目”所生产的高性能橡胶为原料,将生产具有低滚动阻力、低燃油消耗、出色的操纵稳定性、更短的制动距离、更好耐磨性的“绿色”轮胎。
今年9月,项目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此番公示环评报告,标志着距离开工建设又近了一步。
在青岛所布局的“10+1”产业中,高端化工与新材料是要提质发展的3个优势产业之一,并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特种轮胎等细分赛道。而从赛轮项目规划的产能来看,其有望提升青岛在细分赛道的发展能级,而这也将进一步夯实泊里的高端制造实力。
与青岛赛轮项目凭借一己之力赋能泊里产业发展不同,青岛泊里化工新材料双创产业园项目则是要通过打造载体,为泊里引入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
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产业园一期总投资2.24亿元,建成后预计可容纳70家企业入驻,承载1000人办公及80家企业展销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曾创下西海岸从拿地到开工用时的新纪录。公开报道显示,在去年9月的开工仪式上,泊里镇推出10分钟“极速版”拿地即开工“226模式”,即2分钟审批、2分钟出证、6分钟到达开工现场。
这一产业园的建设颇为顺利,从去年9月20日开工建设,到如今仅用一年时间便已实现一期主体封顶,预计明年上半年就将具备使用条件。
对泊里而言,这一产业园项目落地,除了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外,更重要的是其相当于搭建起了一个优质的平台载体,为泊里镇链接更多优质资源提供了可能。
要知道,泊里之所以能坐稳“青岛第一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实实在在“吃”到了产业园带来的红利。
目前,泊里一共布局了氢能、绿色低碳新材料两大青岛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分别致力于打造全国标杆性氢能产业园、国际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
以氢能产业园为例,园区以青岛美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项目为核心,已集聚总投资140亿元的重点项目17个,形成了氢能全链条布局的产业生态。另据青岛市氢能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冯伟介绍,目前园区已吸引12个顶尖教授团队合作,引进4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担任智库专家。
无论是产业生态的完善,还是人才、技术等优质要素的集聚,这些都是支撑泊里镇成为一座城的底气所在。
距离新城还有多远?
![]()
当然,载体建起来只是一方面,后续能否真正将产业园区的平台优势利用起来,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对于泊里而言实则更为关键。
前些年,《问政山东》曾密集曝光山东多地存在的产业园荒废闲置问题,这些都值得泊里引起警惕——规划得再高大上,都不能脱离实际。
而想要让企业和项目引得来,一方面需要有优渥的营商环境护航,另一方面则要有成熟的配套条件,满足企业及人才发展所需。
尤其是后者。完善的基础设施,应该是一座城市最基本的配备。
![]()
《规划》针对“公共服务设施”,提出要构建品质高端、均等共享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并明确要形成“一主、四辅、多节点”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其中,“四辅”即四大产业服务中心:包括航运服务中心、董家口服务中心、泊里服务中心、冷链服务中心,前三者均位于泊里镇辖区内。
可以看到,《规划》已经为泊里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留足了想象空间,而若按此思路发展,提前做好城建规划便显得尤为迫切。
眼下,正值谋划“十五五”的关键阶段,对于志在打造一座“城”的泊里而言,能否完成这关键的纵身一跃,很考验主政者的魄力与专业度。
另外,对泊里而言,想要成为一座城,其在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例如,坐拥董家口港这样优质的港口资源,如何进一步做好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文章。
毕竟,西海岸对于泊里所在的董家口新城,提出的要求是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新港城”,港和城是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方面,上海临港新片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今年年初,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特斯拉时隔5年之后在上海临港布局的又一座超级工厂,同时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开工仪式上,特斯拉的高管们在谈及选择再度牵手上海临港的原因时,也曾明确提及港口优势:“投产后,洋山深水港和南港两个毗邻工厂的码头,能帮助特斯拉储能产品迅速销往全球。”
港口提供资源与出入口,结合自身本就有一定积淀的产业基础,只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泊里完全有可能涌现出一个类似于特斯拉这样的明星项目。
而一旦有了特斯拉这样“顶流”项目的加持,不仅泊里镇的影响力和产业能级会再上一个台阶,在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资源方面,也会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打造一座“城”,泊里镇还需要更多大胆的探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