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中央储备粮汤原直属库租仓库点。
![]()
金黄的玉米倾泻而下。
□文/陈俐言 本报记者 刘大泳 摄/王新新
立冬刚过,一望无际的玉米在风中翻起金色波浪,运粮车沿着硬化路面排成长龙,缓缓驶入中央储备粮汤原直属库租仓库点。登记、签样、检验、称重、卸粮、结算,六个环节一气呵成。
汤原县香兰镇大有村农民孟庆慧跳下车,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笑着说:“我早上6点从家出发,用手机提前约好号,到这儿不到8点就完事了,50吨粮1个多小时就进仓了,钱也到账了,真省心。”
售粮人及车辆数据由仪器自动获取,检验室实行密码检验,农户与检验员零接触,确保了检验结果公平公正。检验主管王秋指着屏幕补充道:“以前人工记录容易出错,现在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谁检的、什么时间、结果多少,一目了然,农户信得过,我们也踏实。”
为了让粮食卖得快、储得好,佳木斯提前组建秋粮收购专班,制定收购预案,协调农业发展银行落实收购信贷资金150亿元,做好收储仓容、设备、人员、运输等保障工作。针对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租仓收储,向中储粮各直属库建议合理布局收储库点,积极向农户宣传政策、价格及收购信息。截至10月31日,佳木斯入统企业三大品种累计收购263.6万吨,其中水稻120.3万吨,玉米135.2万吨,大豆8.1万吨。
“今年我们优化了预约售粮、智能扦样、自动核算的收粮流程,既减少农户等待时间,又保障收粮规范。同时我们严格落实‘粮出手、钱到手’,绝不拖欠农户售粮款,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中央储备粮汤原直属库有限公司租仓库点副主任李树春说道。
数字龙粮监测系统和库外智慧监管平台同步启动,高大的平房仓内,温湿度传感器每5分钟回传一次数据,智能控温设备根据温差自动启停,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保管自然损耗率降到0.2%以下,比传统仓型降低一半。汤原县太平川乡太安村农民杜海英站在仓门前,看着金黄的玉米倾泻而下,感慨道:“我种了30年地,第一次见到这么先进的仓,粮进去就像住进了空调房,明年我打算再包200亩地。”
政策托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科技赋能让每一粒粮拥有“身份证”。佳木斯牵头制发《水稻/大豆加工产业振兴发展2025年度实施方案》,细化落实重点任务。1月至9月,佳木斯入统粮油加工企业290家,年设计加工能力2664.2万吨,累计加工消耗原料418.5万吨,同比增加19.1万吨,增幅4.8%;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加8.1亿元,增幅5.9%。
蓝图已绘就,佳木斯继续着眼农业立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担当,建强大粮仓、推动深加工、打造硬品牌,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快产业化进程,为佳木斯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振兴贡献粮储力量。
从“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再到“丰收在产业”,佳木斯用实践证明,只有把政策暖意、科技动能、产业效益深度耦合,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让农民的腰包鼓得更高,在黑土地上绘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