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带睡袋,也没有带帐篷,18岁少年,独自一人穿越鳌太线禁区,因背包丢失返回寻找结果却彻底失联,这便是发生在今年的又一起鳌太线失联事件,至今这名少年仍没有任何线索。
![]()
鳌太线是中国遇难率最高的徒步线路之一,虽然直线距离只有40公里,但实际徒步距离却超过了170公里,沿途需要连续翻越17座海拔超3400米的高峰,非常容易引发高原反应,并且山上气候瞬息万变,暴雨、大风、大雾等天气,常导致能见度不足两米,通信信号非常容易失灵,山脊还没有遮挡物,温度一旦骤降,极易引发失温,复杂的地形、到处都是悬崖峭壁,还会导致迷路或滑坠。因此,早在2018年,鳌太线便被明令禁止穿越,但是,仍有很多徒步爱好者将穿越鳌太线视为“徒步终极挑战”,非法冒险穿越。
失联的少年来自长沙,10月14日抵达陕西宝鸡,准备一个人独自徒步鳌太线。鳌太线线路长,并且途中需要应对各种复杂情况,通常徒步走完鳌太线,需要5到7天时间,但是少年并没有携带睡袋、帐篷等装备,而他本身是一个徒步爱好者,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徒步和户外经历,所以应该不会不知道需要准备专业装备,推测他大概率是准备短途走一走,当天就返回,并没打算在山上过夜。
10月15日清晨,他背着一个灰色背包,穿着一件冲锋衣,从塘口村进山,在抵达盆景园后,算是正式踏上鳌太线了,这个时候天气还算良好,但是当他经过白起庙,走在往麦秸岭方向前进的大梁上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于是他赶紧躲在偏离主路大约50米处的大石头后面避风,结果不一会天开始下起了雨,于是他打开包,拿出了雨衣穿在身上,很快气温骤降至零下,并开始起雾,他穿的太单薄,又没有带保暖的衣物,加上马上就要天黑了,于是他准备结束此次徒步开始下撤。
![]()
下撤过程中,他遇到了另一名徒步的驴友,此时天已经黑了,于是他就在驴友的帐篷中借宿了一夜,但是第二天他与驴友分别后,又返回了大梁,根据推测,他大概是前一天拿雨衣时不小心将背包遗落在了原地,于是返回寻找背包,驴友在原地等待了1个小时,少年没有回来,可能以为他从别的道路下撤,于是便自己走了。
10月16日下午,少年还给家人打了一通电话,告诉他们徒步时背包丢失要返回寻找,并提到信号不好,等过几天再与他们联系。
10月17日,少年的家人一直联系不上人,于是赶紧报了警。当地救援队连夜进山,18日凌晨沿白起庙方向展开大规模搜救,但是却一无所获,直到19日,救援队在白起庙前往麦秸岭方向海拔约 3200 米处的石头旁,找到了少年遗落的背包,背包里放着叠的整整齐齐的现金,5 元至 50 元不等,一共一千多块钱,应该是平时节省下来的积蓄,还有一件速干衣、一个充电宝、一个充电器,没有雨衣的雨衣袋,以及一个写着商家地址的眼镜盒,根据地址确认,应该是少年的背包。但是还是没有发现少年的踪迹。
并且在第一轮搜救时,救援队遭遇白毛风、大雾和暴雪,导致搜救工作无法继续,只能被迫分两队从苗圃和塘口村两个方向下撤,下撤途中仍在寻找少年的踪迹,还是一无所获。
![]()
直到10月25日,根据天气预报,山上3天天气相对稳定,趁这一窗口期,救援队进山展开第二轮搜救,由于山上积雪太厚,覆盖 了原有的痕迹,加大了搜索难度,并且过程中,救援队还遇到了凶残的羚牛。
直至28日第二轮搜救结束,还是未发现新线索。那么,少年究竟是如何失踪的呢?根据推测,他可能是在返回大梁后,一直在寻找背包,但是没有找到,于是选择放弃返回驴友所在地点,发现没人,选择独自下撤,在下撤的过程中意外滑坠。
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在寻找背包的过程中,天气突变,气温骤降,于是找地方躲避,结果却引起失温。
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他能够成功被营救,平安回家。但同时我们也要谨记,野山没有退路,踏出的每一步,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