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内,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江克华正为一名肾结石患者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今天这台手术患者是无积水铸型肾结石,以往的方式穿刺很困难……”
通过逆行注射超声造影剂产生超声微泡的新方法,患者的结石在屏幕上清晰可见,医生得以实现精准穿刺。
![]()
![]()
这例手术展示的正是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创新技术——肾结石新型防治药物及微创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推广。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几类疾病之一,贵州是全国肾结石高发地区,发病率长期位居全国前三。”项目主要完成人、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江克华坦言。贵州每年约25%的肾结石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术后十年复发率高达50%。
![]()
项目主要完成人、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江克华
“许多患者手术后没过几年又长出新结石,不得不再次手术,这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造成医疗资源重复消耗。”江克华医生描述着曾经的困境。
肾结石形成机制复杂,药物防治研究长期进展缓慢,这一直是困扰泌尿外科领域的全球性难题。面对这一医学难题,贵州省人民医院携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单位,组成联合科研团队,历时十年系统攻关。
![]()
团队从肾结石形成的根本机制入手,发现了调控肾结石发生发展的新型关键生物分子和病理生理过程,这一基础理论的突破,为后续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靶点和方向。基于这些发现,团队成功研发出植物多糖、草酸降解酶等一系列新型防治药物。其中,草酸降解酶已被纳入《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并推荐作为肾结石防治的有效药物之一。“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使患者术后五年复发率从50%降至约18%。”江克华介绍道。
在技术层面,研究团队将超声造影引导精准穿刺技术应用于经皮肾镜手术。“以前穿刺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性大,定位不够精准,出血风险较高。”江克华说,“应用超声微泡造影剂后,显影更加清晰,穿刺更加精准,出血并发症显著减少。”
![]()
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European Urology》上发表
这些技术创新使得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3天,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大幅提升了诊疗效率和患者体验。
![]()
在泌尿外科病房,接受手术的患者刘女士恢复良好。“手术很快就完成了,恢复也很快,新技术真正为我们患者着想。”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该项目已联合几十家医疗单位进行技术推广,通过手术培训班、手术开放周等形式,将先进技术辐射至基层医疗机构。“我们要让基层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都能掌握这些技术,使更多患者受益。”江克华表示。
![]()
“接下来,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仍是我们未来创新肾结石防治方法的核心。”江克华强调。积极对接国家“十五五”规划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与生命科技战略,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团队还会尝试将影像组学、代谢组学、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到肾结石防治研究中。“我们的远景目标是让肾结石从一个需要反复手术的慢性病,转变为可通过精准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有效控制甚至根治的疾病。”
通讯员:余俊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