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有一座城市熠熠生辉,它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穿城而过,这座城市就是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
三千多年前,泰伯奔吴,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句吴古都”,就此拉开了无锡文明史的大幕,直到今天,梅里古镇还流传着这位吴文化始祖的动人故事。
无锡不仅是顾恺之、徐悲鸿等艺术大师的诞生地,还走出了钱穆、钱伟长等学术巨擘,“一门六院士”的佳话更是代代传颂,彰显着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蕴。
近日,笔者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深入探寻无锡的人文风情与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带大家领略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千年底蕴,奏响人文旋律
![]()
行走在无锡,就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中华文明编年史,每一步都能踏在历史的脉络之上。从7000年前马家浜文化遗址里的“烤鱼器具”
到3000年前吴文化源头的梅里古镇,历史的痕迹层层叠叠,在这片土地上积淀出独特的韵味。
无锡的历史风骨与文化传承,是这座城市最深厚的底色。“举案齐眉”的典故在这里流传,那份相敬如宾的古典情致,早已融入无锡人的血脉;
“玉飞凤”作为无锡的城市标志,刚柔并济,辉映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鸿山墓群更是为我们揭开了吴地历史的神秘面纱。
作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群中出土的珍贵文物,让我们得以一窥三千多年前吴地的生产生活和民俗风情,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无锡文化底蕴的实物佐证。
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无锡同样成绩斐然。走进惠山泥人厂的陈列室,一侧是传承数百年的经典“大阿福”造型,圆润可爱,带着浓浓的传统气息;
另一侧则是运用3D打印技术设计的阿福阿喜新造型盲盒,充满现代感与时尚气息,这些盲盒系列产品月销量最高时可达1万盒
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让古老的惠山泥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而在宜兴丁蜀镇,紫砂壶的制作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泥料开采、器具制作到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
如今,宜兴紫砂也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当地直播基地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近两年紫砂制品销售规模成倍增长。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宜兴紫砂在新时代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无锡,这座被誉为“太湖明珠”的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太湖的美,闻名遐迩,鼋头渚、锡惠公园、蠡园等古典园林。
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与现代城市风貌相映成趣。
夜幕降临,伴着蒙蒙烟雨,乘坐轮渡,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江南,让人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江南吗?
科技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无锡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掀起了一股创新的热潮。
2024年,无锡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升至3.4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升至41.6%、53.1%,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这些亮眼的数据,正是无锡科技创新成果的有力证明。
无锡的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目前,无锡拥有46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量保持全省第二,这些企业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分布在高端装备、新材料、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产业领域,成为推动无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连城凯克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单晶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成功实现了半导体单晶设备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
不仅如此,连城凯克斯还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沿着第一代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加工设备等产业链持续延伸,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而微导纳米则专注于原子层沉积技术,凭借着自主研发的技术,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将量产型High-k原子层沉积设备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国产设备厂商。
2024年,公司全领域营收27亿元,在手订单67.7亿元,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微导纳米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创新平台的支撑也为无锡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无锡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这些创新中心就像一个个创新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为无锡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于2021年成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2024年6月成功拉通产线,使无锡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光子芯片中试产线拉通的城市
。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光子芯片领域的空白,也让无锡在全球光子芯片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成果丰硕。研究院建立了22个技术团队,承担了超过800项科研项目,申请了400多项专利,孵化了20余家企业。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研究院对科技创新的专注和投入,也为无锡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无锡市政府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对新晋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让企业更有动力去追求卓越。2024年,通过产金对接达成授信意向3991亿元,为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让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营商环境7.0版政策聚焦技术转化、市场开拓,通过“保全白名单”减负行动、“出海护航”助力行动等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从政策扶持到资金支持,再到贴心服务,无锡市政府为企业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创新生态环境,让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人文科技,交织共生共荣
在无锡,人文底蕴与科技创新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
锡山区,素有“中国电动车之乡”的美誉,这里年产电动车超1500万辆。然而,随着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日益激烈,电动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锡山区从2020年开始引入长三角集成电路工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累计服务企业超100家,引进培育企业及团队37家,并与华为、苏州国芯等40余家企业建立车规级芯片检测合作。
通过引入集成电路技术,锡山区的电动车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凯龙高科作为一家专注于内燃机尾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净化及新能源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如今,凯龙高科已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拓展能力。2025年,公司与无锡市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共同建设人形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环境检测、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场景落地。
凯龙高科还推出了“惠灵嘉”系列机器人,该系列机器人定位为“面向未来的通用机器人平台”,具备高动态运动能力与精准操作能力,适用于多种复杂场景,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实体化载体。
从尾气检测到具身智能,凯龙高科的转型之路,正是无锡企业不断创新拓展的生动写照。
无锡的民营企业,延续着自古以来的“工商基因”,长期以敢闯敢干著称。许多创新企业并非依靠资本催熟,而是在细分赛道里深耕多年,凭借着扎实的技术突破赢得市场。
在无锡,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耕耘,用技术创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为了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无锡提出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针对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半导体、量子技术等行业,建立分层入库梯队培育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无锡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从“苗子企业”到“小巨人”,形成了清晰的成长路径,该机制实施后三年内,小巨人数量翻了五倍。
面对高教资源相对匮乏的短板,无锡积极创新模式,通过依托“外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过去十余年,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
等高校研究院陆续在无锡落地。这些研究院并非仅仅是挂名机构,而是深度融入无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独特的“外脑驱动”模式。
以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为例,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建立22个技术团队,承担了超过800项科研项目,申请了400多项专利。
孵化了20余家企业。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为无锡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实践平台,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古典与现代,铸就独特气质
![]()
无锡,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城市,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将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铸就了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
从梅里古镇的千年礼乐,到太湖之滨的创新浪潮,无锡始终坚守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积极拥抱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产业园区交相辉映,传统与创新相互促进,共同描绘出无锡美好的未来蓝图。
展望未来,无锡将继续秉持着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在人文和科技领域持续发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锡会在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魅力之城,让我们共同期待无锡更加美好的明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