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或许是企业史上最危险的鸡汤。它曾逼出华为的极限潜能,但也可能成为无数组织在路径依赖中走向衰亡的迷魂曲。真正的胜利之路,从不依赖于绝境本身,而依赖于绝境中能被激活的批判力与纠偏力。
文:田涛(华为管理顾问)
来源:本文为田涛为《打胜仗系列·第二辑》所作的推荐序
经验趋零的时代,组织何去何从
6年前,湛庐出版“打胜仗系列”丛书,约我写篇序。我在三本厚厚的军事管理著作中,“淘”出了两句经典:“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和“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这三本书中的这两句话,自此风行于中国企业界,并内化为诸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核之一。
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对华为这样的“铁军”企业而言,危机倒逼强大,这已被华为38年的奋斗史、成长史一再验证,而超级大国对华为长达6年半的“铁壁合围”和华为的绝境突围史,更进一步凸显了这句哲言的沉厚价值。
然而,对于诸多组织,尤其是企业而言,没有退路真的是胜利之路吗?——《领导的品格》(U.S.Army Leadership Handbook)、《敏捷制胜》与《执行的勇气》(Courage to Execute)三本军事与企业管理大著,则以冷峻又不失乐观的阐述告诉读者:真正的胜利之路从来崎岖坎坷,无不是用从上到下的杰出的领导力、一流的组织力和强悍的执行力铸就的。三者相辅相成。三缺一,则必败。
我们真的没有退路了。任何组织包括任何企业,无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背景与组织图景:气候变化加剧,恐怖主义猖獗,孤立主义风行,技术快速迭代演进;信息透明化,信仰缺失,权威崩塌,组织离散化……组织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当今和未来最大的确定性。
45年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中预言:人类即将进入“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的时代。这本书问世45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知名学者罗曼·扬波尔斯基(Roman Yampolskiy)甚至极端地断言,到2030年,人类大部分的传统工作将被AI取代。
在一个经验加速趋零的时代,人类何去何从?组织何去何从?企业何去何从?
“战士精神”:
“要么带头,要么跟上,要么让开”
“经验趋零”而非零,绝大部分“经验”已变得陈腐,而有些“经验”历经岁月的淬炼打磨,却成为钻石一般坚硬的人类“求存之术”“取胜之道”。对于今天和未来的组织,尤其是企业而言,“打胜仗系列·第二辑”丛书正是这样的“求存之术”和“取胜之道”。
敏捷者胜:环境充满不确定,而且瞬息万变,组织唯一的选择是:与时间赛跑!速度定生死,行动迟缓者“必成靶心”。这就要求赋予团队最大的决策自由和战术灵动性,赋予每位作战成员最大的行动自由——“先战斗,后学习”“快速失败,然后继续前进”。
组织扁平化,成员精锐化,执行去中心化,是英国特种空勤团(SAS)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三大组织原则,也从而深刻塑造了特种兵部队的三大特质:速度、攻击性、出其不意。
军队是与死亡对抗的组织。特种兵部队更是常处绝境而屡打胜仗的特殊组织。身处多重危机交织下的企业,如何在多重困局中活下来、有质量并且有力量地活下来?向特种兵部队学习基于“敏捷制胜”的组织变革、决策体制变革,也许是一条最优学习路径。
文化铸魂者胜:不可动摇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胜利之道。这是《领导的品格》从头至尾所贯穿的理念。价值观是所有一流军队、优秀军人的灵魂。
文化不是工具或摆设,不是花里胡哨的形式,而是要唤醒个体的普遍自觉。战场上,官兵为信仰奉献热血与青春;商场上,管理者与员工为理想而创新、而奋斗。这样,才能锻造出从上到下的“战士精神”,锻造出打不垮、锤不烂的“铁军”。
如何把数十数百、成千上万的思想自由、个性独立、行动自主的知识军人和知识劳动者,凝聚成既具备创造性人格又善于协同、既具有自主精神又自律的打胜仗群体,是信息技术时代军队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挑战。
“团队不是牢笼,而是归属”。鼓励个性、引导个性、激发个性,让有个性的个体充分发挥其独行的潜力,是特种兵部队的一大组织品质,也应该成为现代企业追求的组织品质。
让“海盗”转身成为“海军”,又不失海盗的拼死勇气与创新气质。苹果公司总部竖着三面旗帜:国旗、司旗与黑色海盗旗。激发乔布斯与团队创业的“海盗精神”是苹果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
孤勇者无惧,群勇者无敌。
杰出领导者胜:为追求卓越的组织,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毋庸置疑都应该由最优秀、最具能力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来指挥。
杰出领导者的首要素质是“战士精神”——“要么带头,要么跟上,要么让开”!领导力是躬身做事,而不是威风八面地摆谱。
杰出领导者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卡夫卡语)。杰出领导者无不是极端的“最近者”(现实主义)与极端的“最远者”(理想主义)的悖论体。
杰出领导者普遍具有独特而矛盾的气质。正如SAS的成员那样:极其自律却不拘泥于规矩和形式,创始人多是贵族却唾弃阶级与等级。“他们本是群格格不入的怪人,偏就拼成了严丝合缝的拼图”。
传统工业时代所塑造的等级森严的领导力文化与领导力范式,正在遭遇信息化时代与AI化时代的双峰夹击。军事组织历来是变革的先行者。正如《敏捷制胜》和《执行的勇气》中所论述的:人人都是领导者,每位组织成员既是执行者,也是领导者,这已经成为领导力变革的大趋势。
领导力是一种能量场,而不是一尊金字塔。
墨守成规,只能是死路一条
“没有退路”逼出了众多优秀的军事和商业组织杰出的领导力,逼出了向死而生的进攻力、抱团取暖的凝聚力、唯快不破的执行力和深谷跃起的反弹力。但究其根本,这“五力”是这些一流组织的原力觉醒与原力爆发。原力来自何处?原力是锤炼出来的,是滴水穿石凿出来的,是一仗接一仗打出来的,而非喊口号喊出来的。《领导的品格》这本书对此观念与案例有非常系统的呈现。
但原力也会衰减,会变质和异化。“铁军”也会因“被氧化”而铁锈斑斑。
没有任何领导者是全知全能的,没有任何组织会永远打胜仗。有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因为害怕犯错而不再前进,有的组织胜而骄纵,大而腐化和僵化,甚至否认危机的存在,偏好经验与偏见,把经过有限验证的所谓“胜利之路”当成永恒魔法和普适真经。
而残酷的现实是,“胜利之路”的另一端往往是“失败之道”。“没有退路”是检阅一支军队或一家企业的“战士精神”、领导力素质、组织力和执行力的极限“生死场”。
在“没有退路”降临时,失败的组织的普遍病症会集中爆发,三本书中对此多有列举和例举:
1.从上到下的“失败恐惧症”。
2.从上到下的“胜利自大症”。
3.“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4.“化石般的狗屎层”(组织官僚化)。
5.从上到下的“错失畏惧症”。
6.胜则掠功,败则诿过。
7.制度繁密,流程繁琐化与目的化。
8.奖励经验,迷信资格。
9.纠偏能力丧失。
与之对应的是,那些“没有退路”而走向“胜利之路”的军事与商业组织却无不具有两大特征:批判力与纠偏力。
“勇者”并不总是能胜。冒险是军人的天然品格,也是企业家的核心禀赋。而冒险就必然有大输大败的可能。关键是,一旦败了就要勇于接受后果,并且具备在跌倒之后还能爬起来的能力。
警惕组织“老登化”(经验与资格支配组织)。领导者、管理者和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必须是“学习人”,整个团队应该是“进取型组织”。持续自我革新是一种常态,对新信息、新观念、新技术、多样化技能的积极获取是后工业时代组织和个人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懒于学习、拒绝变革、墨守成规,只能是死路一条。
卓越的组织接受缺陷和问题的存在,他们相信,所谓成长,就是从不完美出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而成熟又意味着僵化与教条,意味着衰老,所以它又必须不断打破和挣脱旧范式、旧规则和烦琐流程,压缩经验,简化教条,唤醒“幼稚与莽撞”,使组织重回活力状态。
“红到极时便是灰”,这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多年来一再重申、反复警告的一句话。
华为是中国企业“打胜仗”的典范,更是从“没有退路”走向“胜利之路”的典范。但过去的成功叙事并非未来持续打胜仗的向导。华为的今天与明天依然充满了巨大而未知的风险。当新的危机甚至更大的危机降临时,华为是否仍然具有持续打胜仗的杰出的领导力、一流的组织力、强悍如昨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20年前任正非说,“自我批判让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还能向前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还能坚持自我批判多久”,20年后,任正非讲,“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有自我纠偏机制”。而摆在读者案头的这三本军事与企业管理著作的每章每节,也都在传递着一种理念:打胜仗的组织概莫拥有两大利器——批判力与纠偏力。
当华为丢失了这两大利器时,华为就离倒下不远了。任何企业、任何组织亦然。
![]()
阅读建议
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阅读《领导的品格》、《敏捷制胜》和《执行的勇气》三本军事与企业管理著作时,建议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领导者如钻石般的三大特质”是什么?
要想成为创新型领导者,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什么是“战士精神”?“战士精神”与领导力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理解“人人都是领导者”?在企业中如何践行和落地这一理念?
“海盗式创新”的内涵是什么?优秀组织为什么需要“建设性颠覆”?
“雄鹰列队而飞”的内涵是什么?对今天的企业有哪些启示?
战场上、商场上,“你敢不敢把你的后背亮给你的兄弟”?对组织的团队建设而言,组织应该关注什么?倡导什么?激励什么?反对什么?拒绝什么?惩戒什么?
“选拔只是开始,训练才是重生”,这句话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启迪是什么?
为什么说“批判力和纠偏力”是优秀组织持续优秀的两大利器?组织如何正确运用这两大利器?
三本书的延展思考与讨论:互联网时代的组织与领导力如何演变?AI时代的组织与领导力如何演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