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誉为全国楼市“锦鲤”的上海,也开始步入调整期。
申度的粉丝朋友们,很抱歉,最近有一两个月没认真码字了。因为突发干眼症,不得不减少案头工作。
言归正传。
今天来说一说,作为一个地产从业者,所感受到的上海房地产行业10月的真实情况。
10月刚刚过完,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可以用一段话来形容:8月底的新政,没能拉回从7月开始的市场颓势,10月一路走冷。这个冷淡中,又夹杂着一些诡异的“火热”。这样的状态,也蔓延到了11月。
过去2年来,专属于上海房地产的锦鲤,好像也消失了。
听我详细说说:
01
“诡异”的火热
为什么用“诡异”这个词?因为这热闹与冷清的市场形成了强烈反差。
过去的10月,我参加了几乎是近2年来最多的企业新品发布会——华润的江河、绿城的潮鸣、中建东孚理想生活、保利置业江河系、建发海宸的上海灯塔等。这些发布会背后,是房企在产品力、服务力上的全力内卷,试图用“好房子”概念激活市场。 但市场的真实反馈却配不上这份努力。
10月上海新房成交面积仅39.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7%,二手房成交1.61万套,环比下降10%,创下今年3月以来新低。这种“发布会热、成交冷”的割裂,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02
市场的真相
曾经被认为抗跌性最强的上海楼市,如今也面临全面压力。
内环项目启用中介:核心区项目不再“躺赢”,甚至豪宅也开始依赖渠道导流。
区域扛鼎项目二手房大跌:大宁金茂府等二手标杆项目价格大跌,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区域推新的项目措手不及。
网红盘认筹率新低:部分前期热盘认筹率从200%+滑落至不足100%。这里不点名了。10月的市场上,哪怕是网红盘认筹率50%~60%都很正常。
03
搅局的渠道
在中介端,冷清市场反而成了“商机”。渠道频繁向客户释放信号:“再等一等,折扣就要来了。”这种心态进一步加剧市场观望情绪。
数据显示,10月二手房客户成交周期同比拉长15%,而新房渠道费率从年初的1.5%悄然涨至2.5%以上。渠道成为房企续命的“稻草”,但也透支了价格体系的稳定性。
04
结语:让房子回归生活
“沪六条”在9月短暂激活外环外改善需求(如外环外成交占比一度达57%),但10月政策效应快速衰减。当前市场正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但供需失衡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善——二手房挂牌量高达35.5万套,新房库存去化周期延长至14个月。
对于真正有购房需求的购房者而言,当前是挑货的窗口期。有一句话要送给你们:不要对涨价抱有幻想,现阶段买房,冲着一个需求:真正改善住房和越级生活。
抱着这样的想法去买房子,一切就会简单很多。房子也就回归了真正的居住属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