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503个站点织密法治惠民网 贵州省建强法学会基层服务阵地

0
分享至

记者|李卓谦

责编|张晶

正文共3401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专家讲得清楚,心里的疙瘩一下就解开了!”近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听完笃山镇“周三有约”法律服务专家团队成员李斯涛对于征地补偿方案的讲解,万家店村村民鲁某等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当日,李斯涛和团队成员一起到笃山镇开展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工作,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对万家店村龙老组鲁某等5户与张某等2户因六安高速征地补偿纠纷共同研判,提出纠纷化解措施,现场对鲁某等3人开展释法明理工作。

如今,这样接地气的法律服务,正通过遍布贵州城乡的1503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送到群众身边、企业门口,成为守护贵州社会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石”。

今年以来,贵州省各级法学会将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关键抓手,通过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规范化服务、长效化发展,推动法治服务向基层延伸,切实满足群众和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

从“有站点”到“优服务”,从“解纠纷”到“防风险”,贵州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正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贵州、法治贵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法治阳光照亮基层每一个角落,守护全省社会长治久安。

两项举措打底,实体站点实现县乡全覆盖

“以前寻求法律帮助得跑老远,现在站点就在综治中心里,方便多了!”这是不少贵州群众的真切感受。这份便利,源于贵州省法学会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实体化建设的扎实举措。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的实体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贵州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占霞介绍,在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实体化建设过程中,贵州省法学会出台了具体的站点建设方案,加强对站点建设的指导和保障。

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省法学会先后印发《推进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工作试点方案》《市县法学会工作指引》,以“2025年前实现乡镇(街道)以上依托综治中心建站全覆盖”为目标,强化在综治中心建设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形成“省级统筹、市级督导、县级实施”三级整体合力。

同时,贵州省法学会每年召开培训会及推进会(观摩会),定期进行调度指挥,严格落实“四有四统一”建设标准(即确保每个站点有场地、有队伍、有机制、有台账,统一服务流程、数据归集、培训体系和品牌标识)。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已建成市级站点8个、县级站点215个、乡级站点1280个,县乡两级实现全覆盖,92%的站点入驻综治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法治靠山”。

三种方式发力,实战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多亏了站点的‘直通车’团队,我们公司的合同纠纷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没影响生产经营!”铜仁市某园区企业负责人感慨道。今年以来,铜仁市依托大龙企业法律专家服务中心、园区企业法学咨询专家联系点等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组织法律实务专家、法学专家37人,建立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直通车”团队,为辖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获得园区企业的一致好评。

这是贵州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开展实战化服务的一个缩影。贵州省各级法学会切实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大平台优势,严把政治关、专业关、结构关,选拔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优、奉献精神强的1100余名法学专家进入法学人才库,按照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专业学科领域组建9个省级专业人才库,组织入库专家下沉基层服务站点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培训等服务。

2025年4月,毕节市大方县的聂某某驾驶电动三轮车,搭载刘某某从八堡乡向核桃乡行驶时,遇到罗某某正在铺设电线。由于电线横拉在道路上,聂某某的电动三轮车不慎触碰电线后发生侧翻,导致乘车人刘某某受伤。事故发生后,双方对赔偿事宜产生分歧,赔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面对这起复杂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大方县法学会八堡乡服务站迅速介入,展开调解。法学专家李付春耐心倾听双方陈述,全面了解案情,精准定位矛盾焦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划分事故责任,对双方进行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罗某某承担赔偿金额7万余元。

“我们站点的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方式服务群众,力求及时、有效回应群众的需求。”王占霞表示,入驻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的会员,充分发挥法律知识专业全面、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担任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参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从源头加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风险隐患防范化解等工作。除此之外,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的法学专家还会定期对乡镇(街道)党政干部、村(居)工作人员进行法治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治理能力,助力基层干部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据统计,近3年来,贵州全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累计提供法律咨询2.8万余次,推动会员进网格2.4万余人次,让法治服务真正“沉”到基层、“暖”到人心。

四大机制护航,规范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

“提交咨询后,很快就有专家联系我,还跟进解决进度,这服务太贴心了!”提及站点的服务流程,一位来访群众赞不绝口。这份贴心,源于贵州省法学会为提升基层服务站点服务水平而制定的四大规范化机制——法学专家定期值班机制、工作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普法宣传机制、“党建+业务”融合履职机制。

按照机制流程,法学专家定期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坐班,接待来访群众,做好政策法规解释和法律问题答疑,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遵义市还在站点设置党员先锋岗,派业务骨干驻点,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用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质效。

各基层服务站点通过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站点接单—会员回单”的工作流程,确保群众涉法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把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打造成为服务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窗口,发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普法宣传方面,围绕婚姻继承、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民间借贷、财产分配、房屋买卖、养老投资等群众最关心的法治问题,制作“会员讲法”“法治讲台”等微视频,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滚动播放,促进普法内容量身定制、精准投放。站点打造“法治直播间”,组织法学专家通过直播连麦、案例解析等形式开展专题普法,推动普法方式向“短视频+直播”融合升级,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法治宣传直达基层。

五个方面聚力,长效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的运行和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切实可行的机制和措施,强化保障,方能促进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的长效发展。”王占霞说。

为此,贵州省法学会健全站点运行与管理制度的规范体系,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贵州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进驻综治中心工作指引》《贵州省法学会提升基层法学会会员法律服务能力的工作措施》等文件,要求市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全面入驻综治中心,实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同时,制定覆盖纠纷解决、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服务场景的制度,规范站点日常运行。

在增强站点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的配置方面,贵州省各级法学会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吸纳青年法律工作者、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参与站点的法律服务活动,通过“传帮带”提升站点的整体服务能力。同时,部分基层法学会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入驻站点,协助站点的法律专业人员处理群众反映的诉求,打通法律服务惠民的“最后一米”,有效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

贵州省各级法学会通过常态化开展培训活动,加强站点工作人员思想教育工作,引导站点人员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回应群众反映的各种诉求。一方面,定期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专题培训活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必修内容,通过案例研讨等形式,引导站点工作人员坚定法治信仰,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过典型事例分享、实地走访等形式,帮助站点人员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避免“坐等上门”“冷硬推拖”等官僚作风。

同时,贵州省法学会还注重强化对站点人员的监督指导。上级法学会通过定期进行调度督查,构建“三级联动”监督体系强化站点管理,特别是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法律咨询响应慢、纠纷调解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进行督导和帮助,引导站点及时优化服务。

对于一些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站点,贵州省法学会充分发挥此类站点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总结其在站点管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保障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长效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新闻 incentive-icons
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新闻
全国最有影响的法制媒体之一。
6538文章数 522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