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曲周县依托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的创新基因,在全县建成乡镇“法治小院”7个、农村“法治文化小院”300余个,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阵地,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
近日,鸡泽县公证处工作人员耐心为群众解答公证咨询、梳理办理流程。
![]()
大名县司法局邀请邯郸监狱狱警为大名县杨桥中学开展法治宣讲。
![]()
近日,邱县司法局深入陈村回族乡河北康远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涉外法治服务调研工作。
![]()
近日,峰峰矿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
本报记者 袁柯
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紧扣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要求,立足职能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在行政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和全民普法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以法治的力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民生福祉持续加温,在基层治理中书写了“为民、务实、创新”的新篇章。
行政执法“减负增效”
规范行政执法、减轻企业负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所在。武安市、大名县、临漳县等地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将柔性执法理念落到实处,让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
“综合查一次”压实执法边界。武安市司法局扎实推进涉企行政执法综合联查试点,为全市4900余家企业加挂入企检查次数公示牌,通过制定“六张清单”、严格检查计划,实现了对涉企检查的精准管控。推行“综合查一次”后,武安市1-9月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29.45%,罚没收入同比下降65.6%,共办理“包容免罚、首违不罚”案件575件,免罚金额超100万元。
科技赋能实现精准联查。大名县推出了“企无忧”阳光执法监督平台,对1561家重点企业实行分类分级精准“综合联查”。通过源头公示清单、流程精准预警、末端整治逐利执法,全县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70%。该平台被评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此外,冀南新区全面推行“扫码入企”机制,将行政检查行为全部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截至目前,规范完成检查250次,实现了“平台之外无检查”的刚性约束。
创新打造“法律超市”构建法律服务体系。临漳县司法局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临漳县公共法律服务超市”,在乡(镇)司法所或合适位置建设“临漳县某某乡(镇)公共法律服务超市”。把更多法律服务资源“打包上架”,以“线上与线下一体、政务与服务一体、业务与公益一体”的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法律服务举措,让企业和群众获取法律服务如同“逛超市”般便捷,实现“一个大门进来、多个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构建功能完备、要素齐全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集中、高效、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务。
服务前置为企业“把脉问诊”。磁县司法局组织普法骨干和专业律师走进企业,开展“点单式”精准普法和“一对一法律体检”,帮助企业构建全流程风控体系。磁县鑫盛煤化工综合管理部主任齐文雷对此表示:“司法局的法律帮扶,提升了员工法律意识,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保障。”魏县司法局开辟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实行“存疑先收”、优先办理,并在1-9月受理的2件涉企复议案件中,成功调解1件,有效减轻了企业维权成本。
精准普法深化法律服务。峰峰矿区司法局持续以“法”赋能,聚焦企业法治需求。在民法典活动月期间,共组织30余名普法志愿者与7名律师深入全区10余家企业,开展“民法典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与200余名企业负责人、职工代表深入交流,围绕合同签订、物权、侵权责任等高频法律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和现场答疑。例如,在中冶南方邯郸武彭炉衬新材料有限公司,普法团队现场解答了企业代表和职工的法律困惑,帮助企业在法律框架内更好地开展经营活动,构建了更完善的服务网络。
专业护航助力外贸企业“出海”。邱县司法局扎实推进“外贸进出口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试点”建设,组建了由北京中屿、河北三和时代等律所组成的核心涉外法治服务团队,为外贸企业“出海”筑牢法治根基。邱县通过“大走访”精准摸排企业法律服务诉求,并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特性,提供“点菜式”定制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团队已走访县内外企业30余家,征集并逐一制定了20多条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搭建跨区域、跨部门风险研判会商机制,为外贸企业构建坚实的风险防控“防火墙”。
法律援助“便捷高效”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法律服务打破时空限制,直达群众指尖,成为司法行政部门创新的重要方向。
“法援在线”实现一键申请。广平县法律援助中心推出“法援在线”服务,依托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将法律援助申请入口延伸至线上“指尖入口”,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这一改革极大地便利了偏远地区和行动不便的群众。通过扫码办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的李先生赞不绝口:“太方便了!我在村委看到二维码,趁着午休时间就把内容填好了,不用请假到法律援助中心办理了。”该服务推出以来,咨询量已达83人次,成功申请法律援助40人次。
“温情化”服务守护特殊群体。涉县司法局聚焦老龄化难题,推出“精准化、温情化”服务,为老年群体筑起权益保护屏障。他们对7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容缺受理、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实现“当场受理、即时指派”,降低了老年人维权门槛。同时,馆陶县和磁县司法局也在公证服务中实行“最多跑一次”“周末延时工作”和“特事特办上门服务”,特别是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优先受理、优先出证,让法律服务的温度直抵人心。
专项整治维护市场秩序。永年区司法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法律咨询服务市场整治专项活动,集中查处法律咨询机构违规经营、虚假宣传以及无证人员以律师名义提供服务等乱象。对全区35家法律咨询公司开展监督检查,督促5家未开展业务的公司办理注销,清理违规宣传牌匾图板5处,并对两名违规宣传的律师进行了提醒谈话。此举有力回应了群众关于部分机构“骗取费用后不履行约定”的投诉,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法治公信力。
公证创新服务,精准护航知识产权。鸡泽县司法局指导县公证处,针对新型婴儿推车坐垫外观设计专利网络侵权纠纷等案件,创新采用了“线上购买+物流追踪+实体取证+物证封存”四位一体的保全证据公证方法。这一创新服务通过一份公证书构建了完整、严密的证据闭环,有效解决了知识产权维权中证据碎片化、关联性弱的难题。该案例成功入选河北省司法厅编印的《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汇编》,标志着鸡泽县在知识产权公证服务领域的实践探索获得了省级权威认可,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贡献了公证力量。
调解阵地“全域覆盖”
人民调解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实践,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推进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建设,以创新机制为驱动,将调解阵地向基层延伸、向社区渗透,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确保各类矛盾纠纷能够快速、高效、实质性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基层平安建设和法治社会构建夯实根基。
曲周县依托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的创新基因,整合多方力量,在全县建成乡镇“法治小院”7个、农村“法治文化小院”300余个,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阵地。小院发挥联动优势,构建了由包片干警和治保主任组成的“5分钟村级治保主任到场”紧急处置圈,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门前派出所”。同时,小院创新推行“点单式”调解和行业性调委会,今年以来共调解婚姻家庭、邻里、土地等纠纷2916件,成功率达99%。白寨镇法治小院主动协调,仅用3天就促成了燃气管道致房屋受损纠纷的和解。通过“法治小院”,曲周县2024年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7%,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邯山区司法局创新打造“法治小屋”,现已实现全区102个社区全覆盖。小屋集“学法、问法、解纷”功能于一体,实行调解员值班制度,由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任红燕牵头的团队,化解各类纠纷260余起,被居民称为“矛盾解铃人”。全区“法治小屋”调解成功率高达98%,实现了“小事当场调、大事合力解”的目标,有力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经开区政法统战办公室充分发挥10名专职、450名兼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今年以来排查并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65起,调解成功率达97%,有效遏制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大名县司法局则创新打造了“人民调解大家谈”专题栏目,通过深度挖掘调解故事,归纳典型经验,进一步提升了调解公信力和调解员的自信心。
公证调解提升解纷效能。馆陶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公证+调解”模式,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入公证法律服务领域,发挥公证调解中心、律师联调中心作用,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和诉讼增多。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常见民事纠纷20余起,办理公证210余件,延时办理、上门办理、远程视频办理成为常态,该县公证处被评为“全市优秀公证处”。其中“购买法院判决债权资金监管+保全公证”案例获评“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
普法教育“浸润人心”
法治宣传教育是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先导工程。市司法局坚持以青少年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载体、整合资源,实现了普法工作的立体化、沉浸式发展,让法治意识在校园、社区和市井生活中落地生根,为社会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维联动筑牢校园防线。丛台区司法局构建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校园普法队”三维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区98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00%全覆盖。今年以来,法治副校长累计深入学校开展法治讲座2000余场,有效夯实了校园法治安全防线。
肥乡区持续创新普法模式,开展“少年家事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构建“多维度全覆盖”普法大格局。选聘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干警担任全区131所中小学校法治校长,实现全覆盖,并通过100余场次普法讲座,让法治意识根植校园。依托“少年家事人民法庭”“青鸟计划”服务站等大型法治阵地,打造了以“法之启蒙、法之守护”为板块的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样板,将法治教育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趣味游戏和沉浸式体验中。
基地建设实现“实景实操”。复兴区司法局以建北小学、实验小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为示范,变抽象灌输为具体实操。其中,建北小学基地设有模拟法庭、情绪宣泄室等功能区,并通过“闯关游戏图”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法治教育活泼有趣。该校基地获评河北省优秀法治宣传教育阵地。
新媒体矩阵扩大服务覆盖面。成安县司法局新媒体中心打造的官方抖音号——“成安普法”,累计发布作品2100余个,获赞64.5万个,浏览量超1.2亿余次,粉丝数突破11.9万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以案释法,大大提高了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全省十佳新媒体普法品牌。
“夜市普法”融入市井烟火气。大名县司法局打破传统普法模式,中秋国庆期间在大名集荟夜市创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严肃的法治文化与热闹的市井“烟火气”深度融合。活动设计了法律条文诵读、法治格言书写等互动环节,共吸引2000多组家庭驻足参与,在轻松氛围中拉近了群众与法律的距离。
本版图片由市司法局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