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开鱼塘村长拒盖章,他女儿半夜上门谈条件:娶我全村随便你盖

分享至

冯刚毅攥着那份浸满汗水的计划书,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村部那扇掉了漆的木门近在咫尺,却又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他能听见自己心脏擂鼓般的声音,混合着远处田埂上模糊的蛙鸣。

这份鱼塘承包计划,耗费了他整整三个月的心血,测量、绘图、预算,一笔一划都凝聚着希望。

他相信这片荒芜的河滩地,能变成滋养整个村子的聚宝盆。

可他更清楚,眼前这扇门后,坐着能决定他梦想生死的村长肖荣华。

一个古板、固执,视规矩高于一切的老头子。

冯刚毅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将那份沉甸甸的未来,递到了肖荣华那张布满皱纹、不苟言笑的面前。

他没想到,这仅仅是波澜的开始。

更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深夜,肖荣华那个平日里几乎没什么交集的女儿肖碧云,会偷偷找到他。

月光下,她的眼神清澈而决绝,说出了一句让他目瞪口呆的话。

那句话,不仅关乎鱼塘的印章,更将彻底搅动两个年轻人以及整个村庄看似平静的湖面。

而这一切的伏笔,早已在看似寻常的日常里,悄然埋下。



01

夏日的阳光毒辣地炙烤着大地,连知了的叫声都显得有气无力。

冯刚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后背已被汗水洇湿了一大片。

他快步走在村间的土路上,脚下扬起细细的黄土。

几个坐在村头老槐树下纳凉的老人,摇着蒲扇,目光追随着他这个“文化人”。

“刚毅这小子,又去找村长了?”一个豁牙的老头眯着眼问。

“可不是嘛,揣着那么厚一沓纸,听说又想捣鼓他那鱼塘。”旁边裹着小脚的老太太撇撇嘴。

“年轻人,想法多是好事,可那荒河滩,能养出啥鱼来?别把棺材本都赔进去喽。”

议论声不大,却清晰地钻进冯刚毅的耳朵里。

他脚步未停,只是挺直了本就笔直的脊梁,攥着帆布包的手更紧了些。

帆布包里,是他熬夜写就的鱼塘承包计划书,纸页边缘都被摩挲得起了毛。

推开村部那扇熟悉的木门,一股夹杂着旧报纸和烟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村长肖荣华正坐在办公桌后,戴着老花镜,慢条斯理地翻看着一本泛黄的账本。

会计贾浩则坐在角落的算盘后面,一双精明的眼睛在冯刚毅进门时就扫了过来。

“村长。”冯刚毅走到办公桌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肖荣华抬起眼皮,从老花镜上方看了他一眼,嗯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

“村长,这是我重新修改过的鱼塘承包计划书,请您过目。”

冯刚毅从帆布包里取出那份计划书,双手递了过去。

纸张在安静的空气里发出轻微的哗啦声。

肖荣华没接,只是用下巴指了指桌面:“放那儿吧。”

冯刚毅依言放下,计划书在斑驳的桌面上显得格外崭新和突兀。

贾浩放下算盘,踱步过来,脸上堆着笑:“刚毅又为鱼塘的事操心呢?真是有恒心。”

他随手拿起计划书翻了两页,“嗬,这图画得真细致,到底是文化人。”

肖荣华咳嗽了一声,贾浩立刻把计划书放回原处,讪讪地退回到自己的座位。

“刚毅啊,”肖荣华终于摘下老花镜,用衣角擦拭着镜片,“不是我说你,那地方,多少年都荒着。”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集体财产,不是让你拿去冒险的。”

“村长,我测算过,前期投入虽然不小,但只要鱼苗成活,两年内肯定能回本。”

冯刚毅急急地解释,“到时候不仅能给村里交承包费,还能解决不少劳动力……”

“好了好了,”肖荣华摆摆手,打断了他,“道理谁都懂,可万一失败了呢?”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着冯刚毅,“责任谁来负?你负得起吗?”

冯刚毅喉咙发干,还想再争辩几句。

肖荣华却已经重新戴上了老花镜,拿起账本,下了逐客令:“计划书放这儿,我有空看看,你先回去吧。”

贾浩在一旁附和:“村长也是为你好,为集体考虑,年轻人别太心急。”

冯刚毅看着肖荣华花白的头顶,知道今天又不会有结果了。

他默默转过身,推门走了出去,炽热的阳光瞬间将他包裹,却驱不散心头的凉意。

他沿着来路往回走,脚步比来时沉重了许多。

村头的老槐树下,纳凉的人已经散了,只有几条土狗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

冯刚毅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拐上了通往村后河边的小路。

他需要去看看那片寄托了他全部希望的荒滩地。

穿过一片玉米地,视野豁然开朗。

一片长满芦苇和杂草的河滩地呈现在眼前,不远处,河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

这片地坡度平缓,水源充足,土质也合适,在他眼里,简直是天生的鱼塘选址。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碧波荡漾,鱼儿欢跃的景象。

可是,没有村上的盖章,这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冯刚毅蹲下身,抓起一把略显潮湿的泥土,在手里用力捻着。

泥土的腥气钻入鼻孔,混合着青草和河水的味道。

他想起自己从城里回来的那个冬天,怀着建设家乡的一腔热血。

却没想到,第一步就如此艰难。

“刚毅哥?”一个轻柔的女声从他身后传来。

冯刚毅吓了一跳,慌忙站起来,手里的泥土簌簌落下。

回头一看,是肖碧云,村长的女儿。

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确良衬衫,胳膊上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刚挖的野菜。

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脸颊被晒得微微发红。

“碧云妹子,是你啊。”冯刚毅有些局促地拍了拍手上的泥。

肖碧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这片荒滩,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你又来看这块地了?”她轻声问。

冯刚毅苦笑了一下,点点头:“嗯,来看看。”

肖碧云沉默了一下,说:“我爹他……比较固执,认准的事,很难改。”

“我知道。”冯刚毅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是我做得还不够好,没能说服村长。”

“不是你的问题。”肖碧云脱口而出,随即似乎觉得失言,低下头,用脚尖碾着地上的草梗。

一阵微风吹过,河边的芦苇沙沙作响。

两人一时无话,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那个……我该回去了。”肖碧云抬起头,捋了捋被风吹乱的发丝。

“好,你快回去吧,太阳太毒了。”冯刚毅忙说。

肖碧云点点头,转身沿着来路走去,背影纤细而挺拔。

冯刚毅看着她走远,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这个村长的女儿,似乎和那个古板的村长不太一样。

但他此刻无心细想,目光又落回了这片充满希望却又阻力重重的荒滩上。

02

冯刚毅回到家时,已是傍晚。

他家在村东头,三间低矮的土坯房,院子里种着几畦蔬菜。

母亲正在灶间忙碌,锅里飘出玉米糊糊的香气。

“回来了?村长咋说?”母亲看见他,关切地问。

冯刚毅摇摇头,没说话,把帆布包挂在墙上的钉子上。

母亲叹了口气,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我就知道,肖荣华那个老顽固……”

“妈,别这么说村长。”冯刚毅打断母亲,“可能我的计划确实还有不周全的地方。”

“有啥不周全的?你爹要是还在……”母亲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用围裙擦了擦眼角。

冯刚毅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留下他们母子相依为命。

这也是肖荣华对他家庭“成分”有所顾虑的原因之一——孤儿寡母,怕担不起风险。

“妈,没事,我再想办法。”冯刚毅故作轻松地笑了笑,拿起水瓢去水缸舀水喝。

冰凉的井水划过喉咙,暂时压下了心头的烦躁。

晚饭很简单,玉米糊糊,咸菜,还有一小碟炒青菜。

母子二人默默地吃着饭,只有碗筷碰撞的轻微声响。

“刚毅,”母亲放下碗筷,看着他,“要不……就算了吧。安安稳稳种地,也挺好。”

冯刚毅扒饭的动作顿住了。

他知道母亲是担心他,怕他压力太大,怕他失败受人嘲笑。

他抬起头,看着母亲日渐增多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心里一阵酸涩。

“妈,我不想一辈子就种这几亩地。”他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国家政策在变,机会来了,我想试试。”

母亲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又叹了口气。

她知道,儿子随他爹,骨子里有股倔劲儿。

吃过晚饭,冯刚毅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乘凉。

夜幕低垂,繁星点点,远处传来几声狗吠。

他脑海里反复回放着白天在村部的情景,肖荣华那冷淡的态度,贾浩那看似热情实则审视的眼神。

还有……河边偶遇的肖碧云。

她那句“不是你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难道她知道她父亲为什么卡着不批?

正胡思乱想着,隔壁传来周德成老支书哼唱地方戏的声音,咿咿呀呀,带着几分苍凉。

周支书是村里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也是为数不多支持他想法的人。

冯刚毅心里一动,起身朝周支书家走去。

周德成坐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摇着蒲扇,听着收音机里的戏文。

看见冯刚毅,他招呼道:“刚毅来了,坐。”

冯刚毅在他旁边的小凳子上坐下,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

“是为了鱼塘的事吧?”周德成关了收音机,笑眯眯地问。

冯刚毅点点头:“周叔,我就不明白,村长为什么就是不同意?这对村里明明是好事。”

周德成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荣华嘛,当了这么多年村长,求稳,怕出事,可以理解。”

“可是……”

“而且,”周德成打断他,压低了声音,“你家的情况,你自己也知道。”

冯刚毅心里一沉:“我家情况?我家怎么了?清清白白,我爹妈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

“不是这个意思。”周德成摆摆手,“我是说,你家就你和你娘,劳力少,底子薄。”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在荣华看来,让你承包这么大的事,万一亏了,你们家承受不起,他也落个不是。”

冯刚毅沉默了。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但他自信计划周全,并非盲目冒险。

“还有啊,”周德成凑近了些,声音更低,“贾浩那小子,没少在荣华耳边吹风。”

“贾会计?他为什么……”

“为什么?”周德成哼了一声,“他盯着那片河滩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想弄来自家种点东西,或者等他小舅子从外面回来干点啥。

你半路插一杠子,他能乐意?”

冯刚毅恍然,原来背后还有这层缘故。贾浩是肖荣华的远房亲戚,也是他的心腹。

“周叔,那您说,我该怎么办?”冯刚毅感到一阵无力。

周德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有些事,急不来。荣华那边,我再找机会帮你说说话。你呢,也再把自己的计划弄得更扎实点。”

从周支书家出来,冯刚毅的心情更加复杂。

不仅有对项目本身的担忧,还有对人际关系的疲惫。

他抬头望着满天星斗,第一次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一丝怀疑。

这条路,真的能走通吗?



03

接下来的几天,冯刚毅又往村部跑了两趟。

每次去,肖荣华要么说忙,没空细看计划书,要么就重弹“集体财产风险大”的老调。

贾浩倒是每次都很热情,端茶倒水,说着场面话,但眼神里的那点算计,冯刚毅看得分明。

他知道,正面突破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这天下午,冯刚毅心灰意冷地从村部出来,没有直接回家,信步走到了村后的打谷场。

夏收刚过,打谷场上堆着几个巨大的草垛,散发着阳光和稻谷的混合气味。

他找了个背阴的草垛坐下,掏出皱巴巴的烟盒,点燃了一支经济烟。

辛辣的烟雾吸入肺里,暂时麻痹了焦躁的神经。

他看着远处在田里劳作的人们,感觉自己像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也许母亲说得对,安安稳稳种地,才是他该过的生活。

什么鱼塘,什么创业,或许真的只是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在他几乎要被沮丧吞噬的时候,一个身影出现在了打谷场边。

是肖碧云。

她似乎也没料到会在这里遇到冯刚毅,愣了一下,随即走了过来。

“刚毅哥,你在这儿?”她今天穿了件碎花裙子,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清秀。

冯刚毅慌忙掐灭了烟,站起身:“嗯,没事,坐会儿。你怎么来了?”

“我帮我娘来抱点干草回去引火。”肖碧云指了指不远处的草垛。

两人之间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

“鱼塘的事……我爹他还是没同意?”肖碧云轻声问,眼神里带着一丝同情和……别的什么。

冯刚毅自嘲地笑了笑:“嗯,可能是我太异想天开了。”

“不是的!”肖碧云急忙否认,“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那片河滩地荒着也是荒着,利用起来是好事。”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只是我爹他……有时候考虑得太多了。”

冯刚毅看着她真诚的眼神,心里微微一暖。

在这个村子里,除了周支书,肖碧云是第二个明确表示支持他的人。

而且她的支持,似乎更带着一种个人情感的色彩。

这让他有些困惑,又有些莫名的悸动。

“谢谢你能这么说。”冯刚毅由衷地道。

肖碧云的脸微微泛红,低下头:“我说的是实话。而且……我看过你那份计划书。”

冯刚毅吃了一惊:“你看过?”

“嗯,那天你放在我爹桌上,我……我偷偷看了几眼。”肖碧云有些不好意思,“写得真好,条理清楚,数据也详细。你真的很用心。”

冯刚毅没想到这个看似文静的姑娘,会做出偷看计划书的事,更没想到她能看懂并给出评价。

这让他对肖碧云刮目相看。

“你看得懂那些数据和图表?”他好奇地问。

肖碧云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我高中毕业啊,虽然没考上大学,但这些还是能看懂的。我还觉得你那个进水口和排水口的设计很巧妙呢。”

两人就着鱼塘的技术问题,竟然聊了起来。

肖碧云不仅看得懂,还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虽然稍显稚嫩,但思路清晰。

冯刚毅仿佛遇到了知音,多日来的郁闷消散了不少,话也多了起来。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打在金黄的草垛上。

他们都没注意到,打谷场边缘,会计贾浩正推着自行车经过。

贾浩看到谈笑风生的两人,脚步顿住了,脸上掠过一丝阴沉。

他眯着眼看了片刻,才冷哼一声,推着自行车快步离开。

冯刚毅和肖碧云聊得投入,完全没察觉到这个小小的插曲。

直到天色渐暗,肖碧云才惊觉时间不早。

“呀,我得赶紧抱草回去了,我娘该等着急了。”她慌忙说。

“我帮你。”冯刚毅利索地帮她捆好一大抱干草。

“谢谢刚毅哥。”肖碧云接过干草,脸又红了红,快步离开了打谷场。

冯刚毅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这个傍晚的偶遇和交谈,像一缕清风,吹散了他心头的些许阴霾。

也让他对肖碧云,这个村长的女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她不像她父亲那样古板保守,她有想法,有见识,甚至有点……大胆。

然而,现实的困境依然横亘在眼前。

鱼塘的事,依旧看不到丝毫曙光。

04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愈发炎热。

冯刚毅一边帮着母亲打理农活,一边不死心地继续完善他的计划书。

他去乡里的书店查资料,找有经验的老农请教,甚至偷偷跑去邻村已经办起来的鱼塘参观学习。

他把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补充到计划里,让那份方案变得越来越厚,也越来越有说服力。

然而,当他再次满怀希望地走进村部时,得到的依旧是肖荣华冷漠的回应。

“刚毅啊,你有这个钻研劲儿是好的。”肖荣华这次倒是把计划书拿在手里翻了翻,但很快就合上了,“不过,这事关重大,还得再研究研究。”

“村长,我已经补充了很多实地调研的数据,风险可控性也做了详细分析……”冯刚毅急切地想说明。

“好了好了,”肖荣华摆摆手,“我知道你用心了。但是村里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还得考虑其他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嘛。”

一直旁听的贾浩这时插话道:“是啊,刚毅。最近是有一些群众反映,说你把那河滩地说得天花乱坠,万一搞不成,影响不好。”

冯刚毅心中一凛:“贾会计,是哪位群众反映的?我可以当面跟他解释清楚。”

贾浩皮笑肉不笑地说:“哎呀,也就是些闲话,具体是谁,我也不好说。总之,村长考虑周全,你再等等。”

冯刚毅看着肖荣华面无表情的脸,和贾浩那闪烁的眼神,心里明白了。

所谓的“群众反映”,多半是贾浩编造出来的借口。

他感到一股怒火直冲头顶,但硬生生压了下去。

他知道,在这里发脾气没有任何用处。

“我明白了,村长,贾会计。那我先回去了。”冯刚毅尽量保持平静地说完,转身离开了村部。

这一次,他连失望的感觉都有些麻木了。

走在滚烫的土路上,他觉得自己的梦想也像这路面一样,被晒得干裂,毫无生机。

他没有再去河边,而是直接回了家,一头倒在炕上,望着黢黑的房梁发呆。

母亲看出他情绪低落,没多问,只是默默做好了午饭。

吃饭的时候,收音机里正好在播放关于改革开放、鼓励搞活农村经济的新闻。

冯刚毅听着,心里更不是滋味。

政策是好的,春风也吹到了这个偏远的村庄,可为什么落到自己头上,就这么难?

下午,他心烦意乱,便扛着锄头去了自家玉米地除草。

烈日当头,汗水很快浸透了衣服。

他发狠似的挥舞着锄头,仿佛要把所有的憋闷都发泄在杂草上。

地头边,是村里唯一的一条小河沟,水流细小,几乎断流。

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在河沟里摸泥鳅,弄得浑身是泥,嘻嘻哈哈。

冯刚毅看着他们,想起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候,这条河沟的水还很丰沛,他也常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耍。

是什么时候开始,水变得越来越少了呢?

是上游建了那个小工厂以后?还是因为这些年树木砍伐太多?

环境的变化是悄无声息的,却又实实在在。

就像他和这个村子的关系,看似熟悉,却早已有了隔阂。

他从城里回来,带着知识和热情,想要做点什么,却发现自己像个外人,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阻挡着。

除草到傍晚,冯刚毅累得腰酸背痛。

他坐在田埂上休息,看着夕阳给田野披上一层金红色的外衣。

很美,却安抚不了他焦灼的内心。

回到家,母亲告诉他,下午周支书来找过他,看他不在,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周叔没说有什么事?”冯刚毅问。

“没说,就闲聊了几句。不过我看他脸色,好像有点心事。”母亲回忆着说。

冯刚毅心想,明天得去找周叔一趟,看看是不是鱼塘的事有什么转机。

尽管希望渺茫,但他还是忍不住往好的方面想。

也许,周支书说服了肖荣华?

也许,事情会出现转机?

这个夜晚,冯刚毅睡得并不踏实,梦里都是关于鱼塘的碎片化场景,时而充满希望,时而一片混乱。



05

第二天一早,冯刚毅就去了周德成家。

周支书正坐在院子里喝粥,就着一小碟咸菜。

看见冯刚毅,他招呼一起吃点,冯刚毅说吃过了。

“周叔,您昨天去找我?”冯刚毅开门见山地问。

周德成放下碗筷,抹了把嘴,脸色变得有些凝重。

“刚毅啊,我昨天去公社开了个会,听到点风声。”

“什么风声?”冯刚毅心里一紧。

“公社领导在会上强调了发展集体经济,但也提到要防止个人盲目冒进,特别是承包集体资源这块,要严格审批,加强监管。”

周德成看着冯刚毅,“这话虽然没点名,但我感觉,像是有所指。会不会是有人把你想承包鱼塘的事,捅到公社去了?而且没说好话。”

冯刚毅的心沉了下去:“谁会这么做?”

“你说呢?”周德成反问道,“谁最不想让你承包那块地?”

冯刚毅立刻想到了贾浩。只有他,既有动机,也有机会。

“是贾会计?”

周德成没直接回答,只是叹了口气:“荣华那个人,耳朵根子软,又怕担责任。现在上面有了这个风声,他更不可能给你盖章了。”

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冯刚毅感到一阵彻骨的冰凉。原来,不仅仅是卡在村里,而是上面可能都已经有了不好的印象。

这条路,看来是真的被堵死了。

“周叔,谢谢您告诉我这些。”冯刚毅的声音有些沙哑,“我……我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他失魂落魄地离开了周支书家。

所谓的“别的办法”,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

接下来的几天,冯刚毅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彻底蔫了。

他不再往村部跑,也不再去看那片河滩地,每天只是机械地帮着母亲干农活,话也少了很多。

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知如何安慰。

这天夜里,天气闷热,乌云低压,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冯刚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窗外已经开始刮风,吹得树叶哗哗作响。

他索性爬起来,想到院子里透透气。

刚推开屋门,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紧接着是轰隆隆的雷声。

借着闪电的光芒,他下意识地朝村后河滩的方向望了一眼。

这一望,让他心里咯噔一下。

河滩那个方向,好像有微弱的光亮晃动了一下,很快又消失了。

是闪电的反光?还是……有人?

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

他来不及多想,抓起一件旧雨衣披上,冒着已经开始滴落的雨点,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河滩跑去。

风越来越大,雨点也越来越密,打在脸上生疼。

等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河滩边时,大雨已经滂沱而下。

借着偶尔的闪电,他看清了眼前的景象,顿时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只见他精心选定作为鱼塘核心区域的那片平缓滩涂,此时一片狼藉。

几个显然是新挖的大坑突兀地出现在那里,破坏了地表的完整性。

旁边堆着胡乱挖出的泥土和石块,已经被雨水冲得四处流淌。

更让他心惊的是,有人用树枝和石块,在滩涂上摆出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雨水冲刷着这些充满恶意的字迹,也冲刷着冯刚毅的心。

他浑身湿透,站在雨里,冰冷的感觉从外到内,蔓延到四肢百骸。

这不是天灾,这是赤裸裸的人为破坏和羞辱!

是谁?贾浩?还是他指使的人?

愤怒、委屈、不甘、绝望……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几乎让他窒息。

他蹲下身,徒劳地想用手去抚平那些坑洼,抹去那些字迹。

但雨水和泥泞让一切都变得徒劳。

雷声隆隆,闪电一次次照亮他苍白而痛苦的脸。

在这个暴雨如注的深夜,冯刚毅第一次感到如此的无助和悲凉。

他的梦想,仿佛就像这片被恶意破坏的滩涂,变得千疮百孔。

他在大雨中呆了很久,直到浑身冰冷,才失魂落魄地往回走。

他没有回家,而是鬼使神差地走到了村头那座废弃的碾米房。

这里平时没人来,成了他此刻唯一能躲避风雨和世俗眼光的地方。

他蜷缩在角落里,看着门外如注的暴雨,心里一片死寂。

也许,他真的该放弃了。

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碾米房虚掩的木门,被轻轻推开了。

一道纤细的身影,打着一把旧油纸伞,出现在门口。

闪电划过,照亮了来人的脸庞。

她的头发和裤脚都被雨水打湿了,脸上带着焦急和担忧。

看到蜷缩在角落里的冯刚毅,她明显松了口气,但眼神随即被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刺痛了。

“刚毅哥……我猜你可能会在这里。”她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有些微弱,却又异常清晰。

冯刚毅抬起头,茫然地看着她,没有说话。

肖碧云收起伞,走进碾米房,在他面前蹲下身。

她看着他被雨水和泥泞弄脏的脸,看着他那双失去神采的眼睛,心里一阵抽痛。

她咬了咬嘴唇,似乎下定了很大的决心。

“刚毅哥,”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鱼塘的事,你别灰心。”

冯刚毅苦涩地摇了摇头,声音沙哑:“算了,碧云,也许我本来就不该想这些。”

“不!”肖碧云急切地抓住他的胳膊,“你能行!我知道你能行!那片鱼塘一定能办成!”

她的触碰让冯刚毅微微一颤。

他看着她,这个雨夜突然出现的姑娘,眼里充满了不解。

肖碧云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毕生的勇气,一字一句地说:“你只要肯娶我,我去跟我爹说。别说盖章了,盖房子我也让他帮你盖!”

轰隆!

又是一道惊雷炸响,仿佛在为这句石破天惊的话伴奏。

冯刚毅彻底愣住了,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雨水敲打着碾米房的屋顶,噼啪作响。

狭小昏暗的空间里,只剩下两人急促的呼吸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