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台海的终极解法!扎紧美国后院、切断第一岛链,以战止战逼退强敌

0
分享至

台海不是赌桌,但有人偏要押上国运。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妄言“台海冲突即存亡危机”,急不可耐要把自卫队绑上“台独”战车。

石平之流更以撕裂母国记忆为筹码,在国会叫嚣驱逐中国外交官。



这些政治投机客,正把日本推向战略悬崖。

当第一岛链加速崩解、拉美后院悄然易主,所谓“协防台湾”不过是旧霸权垂死的幻觉。

哈喽大家好,跟随小汉视角来看:

真正的威慑不在口号,在钱凯港的吊塔、东风导弹的轨迹,以及那些不再听命于华盛顿的南方大陆。

2025年11月初,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发言中声称。

若台海发生冲突,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自卫队或将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

这番话迅速引发中方强烈反应。



中国外交部连发三问,直指日方是否企图阻挠中国统一。

驻日大使更在社交平台警告,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于把日本绑上分裂中国的战车。

最终将走上不归路。



高市早苗的言论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日本右翼政客惯用的内政驱动逻辑。

通过对外挑衅转移国内矛盾、巩固保守派基本盘。

但这次,她明显误判了形势。



美国没有如她所愿站出来声援,反而冷眼旁观。

俄罗斯趁机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敲打日本。

中国则以多层次反制表明:任何试图插手台海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现实:

台海问题早已不是单纯的两岸事务,而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



中国近年来的应对策略,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塑造。

通过在拉美“扎紧美国后院”、在西太“切断第一岛链”,以非对称手段压缩对手战略空间。

最终实现“以战止战”的终极目标。



后院起火:拉美不再是美国禁脔

长期以来,美国将拉美视为“自家后院”,通过经济控制、政治干预甚至军事威胁维持影响力。

但近年来,这一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



2024年,中拉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中国对拉投资存量达6008亿美元。

拉美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

这不是简单的资源买卖,而是深度产业链合作。



在秘鲁,中国企业投资36亿美元建设钱凯港。

用自动化系统将中秘航程缩短20%,每年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



在巴西,中企参与的凤凰工业园推动当地从“铁矿石出口”转向“新能源汽车制造”。

在智利,中资锂矿项目帮助南美“锂三角”从原料产地升级为高附加值产品输出地。

这种“带技术、带市场、带人才”的合作模式,让拉美国家第一次有了摆脱“资源诅咒”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不干涉拉美内政,也不强加政治条件。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直言:“无论政权更迭,我们对中国的合作不会中断。”

这种基于主权平等的合作,与美国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强推“友岸外包”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5月,第四届中国-拉共体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拉合作进入机制化新阶段。

当美国还在用《通胀削减法案》强迫拉美矿产进入“反华供应链”时。

中国已为拉美打开了一扇通往“非美国主导”现代化的大门。



拉美国家不再甘当棋子,而是主动选择未来。

这正是对美国“后院逻辑”最致命的打击。



岛链崩解:第一岛链正在失效

如果说拉美是美国的战略后院,那么第一岛链就是其遏制中国的前沿防线。

从日本琉球群岛到菲律宾。

这条由岛屿、基地和军事部署构成的“海上锁链”,曾是美军介入台海的核心依托。



但如今,这条岛链正加速崩解。

2024年底,拜登政府宣布将9000名驻琉球美军分阶段撤离。

其中4000人退至关岛,5000人转往夏威夷和澳大利亚。



特朗普上台后不仅未逆转这一趋势,反而加速推进,将撤离时限从2028年提前至2026年。

表面看是战略调整,实则是无奈之举。

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已让第一岛链变得极度脆弱。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可在72小时内摧毁冲绳基地90%的跑道和机库。

东风-26“关岛快递”射程覆盖第二岛链,迫使美军后撤。

无侦-8侦察机常态化监控关岛,福建舰航母完成电磁弹射测试,作战半径直指美军核心基地。



面对这种体系化打击能力,美军只能选择“分布式作战”,将兵力分散到天宁岛、达尔文偏远基地。

但这些地方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支撑大规模作战。



与此同时,日本虽在宫古岛、石垣岛、与那国岛部署“爱国者”-PAC3反导系统。

并计划部署12式岸舰导弹,试图将第一岛链升级为“导弹链”,但其本质仍是被动防御。



2025年4月“海峡雷霆-2025A”演训中。

解放军重点演练“要域要道封控”,对台岛周边海空通道实施联合封控。

连LNG运输船都被迫在海上徘徊。

这表明,即便美军不直接介入,仅靠封锁关键航道,就足以瘫痪台湾经济命脉。



第一岛链的失效,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快速干预台海的能力。

第二岛链同样岌岌可危,关岛面积仅550平方公里。

面对解放军火箭军饱和打击,其反导系统拦截成功率不足5%。

帝国的前沿防线,正在被技术与意志双重瓦解。



以战止战:武统门槛持续降低

过去,外界普遍认为武力统一台湾代价高昂,必须慎之又慎。

但近年来,解放军的演训思路已发生根本转变。



从“以登为主”到“打封结合”,再到如今“以封为主、打登为辅”。

这一变化的核心逻辑,是通过降低启动门槛,让“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者明白:

任何挑衅都将面临即时、精准、不可承受的代价。



2025年4月的“海峡雷霆-2025A”演训,没有预警、没有代号,上午进逼、下午慑封。

重点演练查证识别、警告驱离、拦截扣押等科目,直指对台海运封锁。



演习中,远程火箭炮模拟打击高雄永安天然气接收站。

这是台湾最大的LNG接收站,天然气储备仅够半个月。

一旦被毁,全岛能源系统将迅速崩溃。



更关键的是,这种封锁无需大规模登陆。

仅靠海警、海军、空军和卫星系统的联合行动即可实现。

海警舰艇实施临检拿捕,歼-16战机通过数据链引导拦截。

长航时无人机与海洋监视卫星提供实时情报。

这种“低成本、高效率、低伤亡”的作战模式,极大降低了武统的政治与军事门槛。



与此同时,美国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

2025年4月,当山东舰编队逼近台岛东南时。

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非但未靠近,反而加速驶向中东。



这一举动释放明确信号:美国无意为“台独”赌上国运。

特朗普政府虽嘴上强硬,但行动上已默认“武力保独”不可行。



3月10日,在关岛附近演习的“卡尔·文森”

在此背景下,“以战止战”不再是口号,而是可执行的战略。

通过高频次、零预警的演训,解放军不断测试封锁与打击能力,让“台独”势力意识到:

和平统一的大门正在关闭,而武统的准备已臻成熟。



当赖清德当局还在幻想“以武拒统”时,大陆已用行动证明。

统一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何时、以何种方式实现的问题。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

百年前,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在中国沿海耀武扬威。

百年后,中国已能以体系化力量反制第一岛链、重塑西太秩序。



从拉美到西太,从经济合作到军事威慑。

中国正通过多维度战略联动,压缩对手空间,逼退强敌干涉。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不过是旧时代思维的回光返照。



真正的未来,属于那些看清大势、顺应潮流的国家。

台海的终极解法,早已写在“进逼、慑封、毁瘫、锁控”的演训口号中。

不是靠一战定乾坤,是通过持续施压、精准打击、全域封控让“台独”无路可走,让外力无从插手。

统一,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环节。

当第一岛链崩解、美国后院起火,和平统一的窗口或许正在关闭。

但国家统一的历史车轮,只会加速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不似少年游 incentive-icons
不似少年游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1787文章数 1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