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一邮报》曾放话称,中国避战是因“空军太弱,必输无疑”。这种论调在印度媒体上层出不穷,甚至援引所谓“民调”,宣称72%的印度人坚信印军能击败中国。然而,现实数据却揭露了截然不同的画面——印度空军的“自信”背后,是战机趴窝、装备依赖进口的尴尬现状。
![]()
基于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的相继平息,印度国内却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的叙事狂欢”,各路人马都在以不同形式的“胜利叙事”中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把一场不那么轰动的军事行动当做了自己“一生中最光辉的一页”,把自己的“一己之功”写进了“光辉的历史”中去,极大地煽动了民族主义的狂热之情,对外对内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可见不少印媒对解放军高原的战略性大规模的战机出勤都将中国的战略性的大规模的战机的出勤曲解为“畏惧”了,却又一一选择性地忽略了我们解放军高原的战略性大规模的战机的出勤的另一个更为关键的“密集”的节奏,如歼-16机队的出勤率稳居90%以上,歼-20的隐身战机已列装超300架,夜间的突防、电子对抗的课目已成常态等等。
![]()
反过来看印度的情况,苏-30MKI战机的可用率已经跌到了55%以下,而且它的维修周期居然是中国的2.5倍那么长。但在2025年西部战区的夜训中,却因一系列的机器故障使得多架印度的苏-30战机都在中途退出了训练的行列,最后的趴窝的战机也都堆满了车间。
印度空军的装备配置,简直就像个"联合国武器库":法国造的阵风战机、俄罗斯产的苏-30和米格-29混在一起用,结果七成装备都得靠进口,而且各个系统之间还互相不搭调。2025年5月印巴空战,巴军歼-10C在170公里外锁定印军阵风,霹雳-15导弹一击命中,瞬间撕碎印军“经验优势”的包装。
可见中国的航空工业早已实现了从头到尾的全链条的自主了,如目前歼-16的国产化率已经超95%,而歼-20的发动机的更换也基本的国产化了,甚至如成飞的生产线上都已经部署了机器人来完成了焊接的工作等等,产业的链子都已经稳如磐石了。
![]()
中国空军的克制,根本不在“怕输”,而在战略定力。中国若开战,几周内便可摧垮印军前线,但随之而来的难民潮、地区权力真空,可能让中国陷入比战争更棘手的泥潭。印度政府深谙国内宗教对立、分裂势力活跃,急需炒作“外敌”转移矛盾。莫迪政府煽动民粹,把边境摩擦当粘合社会的“水泥”,而中国选择不跳这个坑。
看看航展就知道底气从何而来——歼-20大角度斤斗翻转,运油-20与歼-16编队加油,无侦-7高空长航时侦察,体系作战网越织越密。印度呢?光辉战机折腾40年才列装32架,国产航母焊到一半还得求英国帮忙。嘴上喊“不怕打”,手里连颗螺丝钉都要看欧美脸色。
通过对印媒的“必胜论”的一一解构,其实也就无非是舆论战的老套路了。真正的高手,从来不屑用嗓门证明拳头。中国空军正朝着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加速转型,而印度还困在“精神胜利法”里自嗨。这片天,谁强谁弱,数据早替他们交了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