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迎来可爱的新生儿,本是满心欢喜,但新生儿身体娇弱,容易被一些疾病盯上,这可让宝妈们心疼不已。下面就给宝妈们讲讲新生儿最容易患上的几种病。
一、新生儿黄疸
1. 发病原因: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胎儿在子宫内时,靠胎盘供应氧气,为了获取足够氧气,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生后,宝宝开始自主呼吸,过多的红细胞就没用了,会被分解,产生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胆红素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出现黄疸。
2. 症状表现:黄疸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宝宝皮肤、黏膜和巩膜(眼白部分)发黄。一般在出生后2 - 3天开始出现,4 - 6天达到高峰,7 - 10天逐渐消退。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宝宝除了皮肤发黄,一般情况良好,吃奶、睡眠、大小便都正常。但如果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过重、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
3. 护理与治疗:对于生理性黄疸,宝妈可以让宝宝多吃多排,促进胆红素排出。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退黄,但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晒伤。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或换血疗法等。宝妈要积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宝宝黄疸变化情况。
二、新生儿肺炎
1. 发病原因: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多因宝宝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者出生后吐奶、呛奶,导致异物进入肺部引起炎症。感染性肺炎则是宝宝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致。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2. 症状表现: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不典型,可能不像大孩子那样有明显的咳嗽、发热。宝宝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鼻翼扇动,呼吸时胸部起伏明显,还可能伴有口吐白沫、呛奶、吃奶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的话,宝宝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情况。
3. 护理与治疗:如果怀疑宝宝有肺炎,应及时就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在家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喂奶时要小心,避免宝宝呛奶。可以经常给宝宝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三、新生儿脐炎
1. 发病原因:新生儿脐炎主要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导致细菌侵入脐部引起炎症。脐部是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脱落留下的创口,在未完全愈合前,容易被细菌污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症状表现:起初,宝宝脐部可能会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脐周皮肤轻度红肿。随着病情发展,分泌物会增多,脐周皮肤红肿加重,可能会形成脓肿,严重时还会伴有发热、吃奶差、精神不好等全身症状。
3. 护理与治疗:宝宝出生后,要注意脐部护理。每天用碘伏消毒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尿液、粪便污染脐部。如果发现脐部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脐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局部消毒、抗感染治疗等。
四、新生儿湿疹
1. 发病原因:新生儿湿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遗传、过敏、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等因素有关。如果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宝宝患湿疹的几率会增加。另外,宝宝皮肤娇嫩,对外界刺激敏感,如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粉等)、皮肤过于干燥或潮湿等,都可能诱发湿疹。
2. 症状表现:湿疹常发生在宝宝的头面部,如额头、脸颊、下巴等部位,严重时可能会蔓延到颈部、肩部、四肢等。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瘙痒,宝宝可能会因为瘙痒而烦躁不安、哭闹,甚至用手搔抓皮肤,导致皮肤破损。
3. 护理与治疗: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过度清洗,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洗澡后及时涂抹婴儿专用润肤霜,保护皮肤屏障。如果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应避免接触。症状较轻时,可以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药物治疗。
新生儿容易患上这些疾病,宝妈们要多留意宝宝的身体状况,做好日常护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让宝宝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