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781篇文章
一、从困惑开始:眼睛的问题,为何要看消化科?
三十岁的小张近来颇为烦恼,他的眼睛反复发红、畏光,视力也时好时坏。半年来,他一直当作“结膜炎”在眼科治疗,点眼药水会好转,但没过几天又复发。
![]()
直到一次就诊,他顺口提到自己还经常长口腔溃疡,偶尔会肚子痛,医生却建议他去消化内科看看。
这个建议让他十分不解:明明是眼睛不舒服,为什么要去查消化系统?
二、先别紧张:单一症状,通常不是大问题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有一个重要的观念需要建立:
如果您只是单纯的眼睛红,没有其他任何不适,那么这很可能就是普通的结膜炎。 在这种情况下,您不必过度焦虑,只需遵照眼科医生的建议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即可。
真正的警示信号,是当眼睛的问题不再单独出现,而是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症状 “组团”来袭。
三、认识“白塞病”:当全身多个部位同时亮起红灯
如果您的症状符合以下“组合拳”式的特点,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口腔:反复发作、疼痛难忍的溃疡,一年超过三次。
·眼睛:不仅是发红,还可能伴有干燥、畏光、视力下降等。
·皮肤:双腿出现类似痘痘的皮疹或红色结节。
·私处:出现反复、疼痛的溃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染。
·消化道:莫名的腹痛、腹泻、腹胀,甚至大便带血。
·全身:感觉疲劳、关节疼痛等。
当 “眼 + 口 + 私处” 这三个地方的溃疡同时或交替出现时,高度提示可能与一种名为 “白塞病” 的全身性免疫疾病有关[1]。它不是普通的“结膜炎”或者“上火”,而是免疫系统发生了紊乱,错误地攻击了自身的血管,从而导致多个器官出现问题。
四、破案关键:为什么是消化内科医生?
面对如此分散的症状,消化内科医生扮演着“医学侦探”的角色。破案过程通常分为三步:
1. 搜集线索
医生会像侦探一样,详细询问您眼睛、口腔、皮肤、关节等看似不相关的“蛛丝马迹”。
2. 寻找决定证据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白塞病常常在回盲部(小肠与大肠的连接处)留下特征性的 “打孔样”深溃疡[2,4]。而这个“犯罪现场”,只有通过胃肠镜检查才能直接看到,并取组织进行病理确认。这是诊断白塞病非常有力的证据[2]。
3. 辅助验证
眼科医生通过泪液检测等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干眼症”等相关眼病,也为诊断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就诊准备:如何高效看病?
做好充分准备,能帮助医生更快地做出判断:
记录症状
简单记录下腹痛、腹泻等情况的频率和特点。
拍下照片
用手机拍下口腔、外阴或皮肤的溃疡照片,因为就诊时溃疡不一定正在发作。
带好病历
带上近半年在眼科、口腔科等科室的病历和检查报告。
挂号提示
可以优先选择消化内科的 “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
六、您可能关心的几个问题
1. 只有口腔溃疡和眼红,没肚子痛,也要做胃肠镜吗?
如果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且眼部炎症排除了普通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胶囊内镜来筛查小肠的早期病变,实现早诊早治。
2. 胃肠镜会不会很痛苦?
现在广泛开展的“无痛”胃肠镜,您在睡眠中即可完成检查,体验舒适,安全性高。
3. 检查后会影响工作吗?
无痛检查后当天不宜驾车或进行精细操作,但次日即可恢复日常办公。
4. 症状好转后能自己停药吗?
切勿自行停药。 白塞病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病,所有药物的调整必须在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
七、总结:给您的核心建议
1. 建立整体观念
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眼、口、皮肤、消化道症状同时出现,应考虑到全身性疾病的可能性。
2. 信任专业判断
消化内科医生通过胃肠镜寻找的“肠道溃疡”,是连接所有症状、破解谜团的关键证据。
3. 做好长期管理
确诊后,消化内科医生将成为您长期的健康伙伴,负责:
·制定和调整用药方案(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3]。
·定期通过胃肠镜评估肠道溃疡的愈合情况[4]。
·协调眼科、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合作,实现全身病情的综合控制[3]。
结语
身体发出的信号,有时需要连起来看才能读懂。比如眼睛反复发红,如果只是孤立的现象,那么不用过分紧张;可要是它还伴随着反复的口腔溃疡、莫名的腹痛等问题一起出现——这时候,身体可能就在悄悄提醒你:该请一位“侦探”出马了。消化科医生,往往会借助胃肠镜这把“放大镜”,帮你找出背后潜藏的系统性病因。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for Behçet's Disease.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Behçet's disease. Lancet. 1990.
[2] Skef W, Hamilton MJ, Arayssi T. Gastrointestinal Behçet's disease: a review.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3] Hatemi G, et al. 2018 update of the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ehçet's disease. Ann Rheum Dis. 2018.
[4] Cheon JH, Kim WH. An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intestinal Behçet's disease. Curr Opin Rheumatol. 2015.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丁慧科普团队
![]()
![]()
![]()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