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航空业竞争激烈,华夏航空业绩却创新高 华夏航空CEO吴龙江:应该乐观,公司七成乘客是头回坐飞机

0
分享至

每经记者:王琳 鄢银婵 每经编辑:文多

在众多航司中,华夏航空(SZ002928,股价12.30元,市值157.22亿元)走着一条不一样的路。它不追逐热门航线,不加入任何航空联盟,也不以规模为首要目标。作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独立支线航空公司,其战略始终清晰:专注连接那些缺乏交通选择的边远小城。

这条路并非坦途。近日,华夏航空CEO吴龙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坦言,坚守支线航空战略时也曾面临诱惑与犹豫,“旁边是甜蜜的诱惑,但也可能是陷阱”。如今回过头来看,他认为正是那些被克服的困难,“都变成了我们的壁垒”。

如今,华夏航空成为行业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分蛋糕”式的存量竞争参与得少,而是重点开拓“首乘旅客”这一增量市场。华夏航空的旅客中,70%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的人。与此同时,公司业绩迎来转折点,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2.17%,股价也站上两年多来的高点。

“我们没有孤独感。”吴龙江说,在他看来,聚焦支线并非收缩,反而构成了与基地航司(指将特定机场作为核心枢纽或航线运作中心的航空公司)互补的基础。

谈战略选择:越来越聚焦支线领域

NBD:今年前三季度,华夏航空业绩创新高,扭亏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吴龙江:前几年,国际航线停摆,大量运力挤压到支线。但随着国际航线恢复以及外国游客涌入,运力又回归到国际航线,我们支线的经营也回归正常。

此外,这些年我们在营销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所以无论在单位票收(单个航班的售票收入)还是补贴上,都是有提高的,这也带动了公司的业绩成长和变化。

NBD:过去19年,华夏航空的航线网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吴龙江:实际上,我们是越来越聚焦于支线领域。第一,这是因为行业需求在变。不只是大城市,小城市的需求也在提升。所以,过去支线机场和干线机场之间是我们网络连接的主要方式,现在小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连接也越来越多。

第二,国家政策驱动。国家出台支线补贴政策,就是要引导支线航空公司,为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提供航空出行解决方案。

第三,这是基于市场竞争态势的考量。比如,我们刚开航时独飞的“贵阳-合肥-大连”航线(现在已是典型的干线),这条航线在培育成熟后,大家飞得多了,它就不再是支线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参与客流充分竞争的红海市场。我们要做的,是去满足交通不便市场的、提高航空通达性的诉求。

NBD:在支线航空的战略选择上,华夏航空曾经有过迷茫或者动摇吗?

吴龙江:做支线的定位,就决定了我们是在做一件很难的事情。安全、收益(方面)都不容易。之前好几家企业有做支线航空的兴趣,但后来觉得太难了,做不下去,就陆续退出了。

大家也曾有一些反思和犹豫——支线航空的客流需要单独开发,而成熟航线拥有足够的客流,直接去分蛋糕不好吗?但今天回头来看,这些年我们克服的一个个困难,都变成了我们的壁垒。

今天,我们反而运行得还好,因为我们越来越多地进入边远地区,这个市场存在刚需,竞争性不大,当然,开发难度也不小。而旁边那些甜蜜的诱惑,也可能是个陷阱。在犹豫和彷徨中,我们选择了坚守。

谈航空运营:首乘旅客是主要客源

NBD:支线航空的获客成本如何?

吴龙江: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华夏航空航班中70%的旅客之前没有坐过飞机,行业定义为“首乘旅客”。也就是说,首乘旅客是我们追求的主要客源。

面对这样的市场,需要我们下沉到县城、农村去宣传。新航线出来之前,通过电影院、出租车、长途汽车、火车站、电视台等投放广告,甚至敲锣打鼓进行宣传。这样便导致营销成本很高。

此外,支线飞机小,但一个航班同样需要一个机长带上两个副驾驶,单座成本高,起降又频繁,综合分摊到每位旅客上,获客成本自然更高。不过,中国仍有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因此,我们实际上拥有一个很大的潜在航空运输市场。

NBD:华夏航空每年获得的政府补贴很高,如何看待这样一种商业模式?

吴龙江:我们的获客成本、运营成本都较高,而我们面对的旅客消费能力并不强,在刚起步的市场,也不能将票价定太高。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活下去,有一个角色就必须出现,那就是政府。

从本质上来说,补贴是国家或者地方为推动边远地区航空通达性而提供的支持。这能够让支线航空市场率先启动,当航班达到一定的覆盖度和频次后,旅客就能感受到这种出行方式是可靠的,并且形成航空出行的习惯。

航空运输是公共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能补贴火车、地铁等交通方式,为何就不能补贴航空呢?这本身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NBD:这样的补贴可持续吗?

吴龙江:政府补贴的核心还是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当政府补贴促成支线航空运输的启动和稳定运行,这时候外面的投资就更愿意进来。

此外,当地方的直线航空运行稳定后,地方可以开展旅游业,老百姓也可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些又可以带动地方就业和税收,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模式,也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NBD:《民航局创新“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实施意见》印发已有约4年时间,目前推进效果如何?

吴龙江:“干支通、全网联”已成为行业标准,形成了两大平台,发挥着很大作用。一个是中转便利化平台,即旅客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进行联运,但又没有购买通程航班(乘客通过一次购票、一次值机即可完成中转衔接的航班服务),则可以让机场识别需求并为其提供便利中转的服务;另一个是通程航班备案平台,就是各家航空公司、机场联动,去规划通程航班,并在平台上备案,民航局予以认定之后,在OTA(在线旅游平台)等平台上就会形成通程航班的标识,方便旅客购买。

过去,我们一直是联运、网络化的呼吁者,现在整个行业都在谈网络。从效果上来看,这些年通程航班量和旅客数持续快速增长,旅客体验也更便利。

NBD:目前还存在哪些难点和堵点?

吴龙江:确实还有一些情况没有做到位,比如,一些枢纽机场存在时刻资源紧张问题。我们呼吁给专心做通程的航司更多政策支持,同时也建议可以采用多枢纽中转模式。

此外,在合作广泛性上也较为有限,目前几大航空系内部的合作推进得不错,但系与系之间的合作还不够。这恰恰是华夏航空的优势——我们专注于支线,在很多支线上独飞比例也非常高,所以能与所有航司互补合作。

谈未来发展:不甘心只作“连接者”

NBD:会考虑通过类似美国CPA(运力购买协议)模式那样的方式,融入某一航空系吗?

吴龙江:我们不会成为某一个航空系内被采购运力的一方。我们有独立的战略、定位、战术、打法,已经闯出来了一条路,为什么还要成为别人的一员?这样做,既违背我们的初心,也不利于我们通过更广泛的合作来解决通达性的问题。

NBD: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的变化给支线航空带来了哪些机遇?

吴龙江:现在,越来越多人追求“独立思考与内心体验”,边远地区的独特性正被发现。面对旅游市场消费特征的变化,如果说我们只将自己作为一个连接者,好像也有点不甘心。这些年,我们的战略也在从“通达”向“通融”跃升。通融是链的延伸,是生态的连接。

NBD:如何理解“通融”?

吴龙江:比如,新疆酸奶好喝但产能不足、品牌不强,我们可以帮它改善包装、连接渠道、推广品牌,把美好带给更多人。另外,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自由行,但是可能没有专业知识,对要去的目的地不够了解,所以变成了“有自由没品质”。旅游市场的供应链和生态应该有所改变。

NBD:作为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并不为情怀和理想买单,华夏航空如何更好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

吴龙江:我不认为企业的社会贡献和经济属性是对立的,政府补贴是社会贡献的回报,同时公司在持续提质增效,提升生产运营效率,让每一个座位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是我们的商业诉求。

同时,我们也在持续创新,扩大朋友圈、构建生态圈。创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就从朋友圈里面去获取资源,在生态圈里进行合作,大家共同来解决。这些也将提升我们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我对此有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每日经济新闻 incentive-icons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平台。
1400887文章数 27199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