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周总理逝世,骨灰抛撒四地,真实原因,邓颖超临终时才说出

0
分享至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他生前留下遗言,骨灰抛撒四地。关于他骨灰的抛撒地,16年后才公开,邓颖超临终时才说出实情。

周总理一生勤俭,他一直觉得土葬是在浪费土地。他曾说:“我们都要死了,还怎么能跟活人抢土地呢?”

于是他逝世后,邓颖超代他向组织提出三点要求: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不保留骨灰。


有人提出,是否保留一点骨灰,放在八宝山,毕竟周总理是一代伟人。

邓颖超坚决的说:“一点也不能保留,我和恩来同志有约在先,谁也不留骨灰。"

在邓颖超的坚持下,上级同意了周恩来的遗体火化抛洒的请求。但是还是坚持开了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

周总理去世那天,北京人民在十里长街排着长队,送别周总理,虽然当时天气阴雨绵绵,但也无法阻挡他们怀念周总理的真挚情感。

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邓颖超颤抖着走到周恩来跟前,哭得腰都直不起来,一路被人搀扶着。

开完追悼会,周恩来的遗体被火化,邓颖超双手颤抖着捧起周总理的骨灰,哽咽着说:“恩来同志,你的遗愿实现了,你安息吧!”

于是,邓颖超叫来了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高振普和张树迎,商量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

经过商议,由邓颖超与罗青长、郭玉峰、高振普和张树迎一起执行骨灰抛撒。但是邓颖超因为过度悲伤,最终关于周总理的骨灰抛撒由罗青长、郭玉峰、高振普和张树迎四人执行,将周总理的骨灰按照遗嘱抛撒在四地。


第一个地方,就是北京。

因为周总理从日本留学归来时,与父亲在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并且他也曾在北京开展革命活动,可以说北京就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他要将骨灰的一部分抛洒在这个地方。

第二个地方,就是密云。

当年,北京面临缺水的时候,周总理前往密云修建水库,解决了北京的缺水问题。他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对密云有了特别的感情。所以,他要将骨灰的一部分抛洒在这里。

第三个地方,就是天津。

周总理曾在天津求学和生活了5年时间,他在天津领导革命斗争,与邓颖超相识在天津,他几次在天津涉险又脱险。天津对于周恩来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第四个地方,是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

周总理希望以此报答黄河母亲的养育之恩,另外这个地方能将他的骨灰带到台海峡,他殷切期盼着台回归的那一天。

关于周恩来骨灰抛洒的这四个地方,一直没有公开。

直到周恩来逝世16年后,邓颖超临终时才说出实情。因为周总理当时在人民心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和影响力,他怕别人去祭拜。当地也会因此大搞纪念活动,再弄一些纪念祠堂,这就违背了周总理的初衷。


1992年,邓颖超逝世后,她也跟周总理留下同样的遗言,将骨灰抛撒。邓颖超的遗体火化后,由他的秘书赵炜将她的骨灰装进周总理骨灰的盒子里,一周后撒入祖国的江河湖海。

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回忆说:“他们的一生,严肃对待自己,认真对待事情,真诚对待人。”

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他们一直以一种公仆心理对待人民,一心为民着想。即使他们不搞纪念活动,不希望别人祭拜,他们仍然被人们记在心里,崇敬和怀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黎庶文史 incentive-icons
黎庶文史
趣读历史,深挖历史,爱好家族史
956文章数 41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