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 刘虎
11月12日,家住山东青岛的小康(化名)向封面新闻记者反映,他的高中老师对他存在言语侮辱、捶打等有违师德师风的情况,致其被确诊抑郁症和焦虑症。小康表示,该老师是他高中时期的班主任,多次对他进行言语羞辱及推搡,并有掌掴其他学生的行为。包括他在内,目前有5名该老师的学生实名向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投诉。
![]()
据了解,该老师今年1月曾在电视节目中,讲学生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关怀学生心理。11月12日晚,该涉事老师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他“绝对没有”学生反映的辱骂、掌掴行为,“他毕业5年,工作都2年了,现在有什么情况,不能归结到老师身上。教育局也介入了,给他反馈明确没有这个事。”
11月13日,青岛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针对该事件“接到过投诉”,目前在调查和复核当中。
毫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孙顺发表示,教师若存在辱骂、体罚等行为,已构成对学生人格权的侵害,若教师并未实施举报所称行为,则学生的举报构成诽谤。
37页PPT投诉老师辱骂掌掴
当事人称被确诊抑郁症
据小康介绍,他是青岛58中2020届毕业的高中生,目前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涉事的东老师(化姓)2016年参加工作,小康高二分班后,东老师成为了他的班主任。
小康表示,他原本成绩很好,但在进入高三后,东老师认为他状态不好,便进行了多次言语羞辱,并伴随用拳头捶打他胸口的动作。小康举了个例子,他放学后留校自习学累了,看杂志被东老师发现,“将我拽到其他班门口,用震耳欲聋的声音,说他真是从骨子里瞧不起我,赶紧拿收拾东西滚回家,来学校自习还是来摆拍的。他夺过我手里的东西,扔到那20多级台阶上。”小康称,他感到自尊心受辱,“那天晚上第一次有了轻生的念头。”
小康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东老师没有直接的脏话,“就是羞辱人,对男生还有拖拽、捶打,甚至是扇耳光。他有一次当着我的面,扇了另一位同学一个耳光。”
小康发给封面新闻记者一份37页的PPT,内容中提到5人实名反映东老师曾对多名学生进行言语羞辱、捶打、拖拽、推搡等体罚行为,以及小康曾目睹其掌掴、推搡其他学生、公开羞辱学生,还包括多名学生在校园公共账号评论中,曾提到东老师“PUA、打人、人身攻击”。
![]()
PPT上还展示着他2021年被确诊“抑郁伴有焦虑,有消极念头”,小康表示,几年来他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疗,医生曾表示高三的经历是他发病的诱因之一。多份诊断证明显示,他从2021年至今,一直在接受心理健康治疗,并持续服药至今。
![]()
小康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促使他将自身经历公开的原因,是看到东老师今年参加《你的情绪密码》节目,教导学生如何调节情绪、宣传如何关怀学生心理,“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去举报他。”
另一位曾在东老师班上就读的学生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她曾看到东老师有推搡、拽衣领、辱骂学生等行为,“说话很难听,挺侮辱人格的,还说过我是班级毒瘤之类的话。”该同学还表示,她印象中学生对东老师的评价比较“两极分化”,“其实我高一时对他(东老师)评价还可以,高二高三对他评价就不太好。”
![]()
涉事老师回应“绝对没有”
称“一直纠缠将拿起法律武器”
公考资料显示,东老师是青岛58中学生处副主任、语文教师,山东省高中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曾获多项教学荣誉,并培养出全员过特殊控制线的卓越班级。在青岛58中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篇对东老师的报道称,“他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积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此外,还有多家媒体曾对东老师进行过报道。
![]()
11月12日晚,东老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小康是他2020年的学生,“现在上大学之后反馈,他有点抑郁,这都多长时间了?现在学校这边也出了反馈,他说的那些乱七八糟一些事都没有。”
针对是否存在辱骂、掌掴学生,东老师表示“绝对没有”。他还介绍,小康是他第一批毕业班学生,“刚刚当老师,尤其是第一届毕业班,情感其实是非常深的,作为老师严格管教肯定有,但他说的那些行为明显是不存在的。”
东老师还表示,目前学校和当地教育局已介入调查,“学校、教育局已经明确反馈,没有这个事,可能到最后,如果他一直纠缠这个事情,我也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
学校称未查到辱骂捶打证据
教育局:正在核查
11月13日,封面新闻记者致电青岛市五十八中,工作人员称需要提供记者证,记者将证件发送至学校邮箱后,多次致电均无人接听。
该校反馈给小康的信访处理意见书中提到,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通过查阅档案、访谈同班同学及家长、任课教师及班主任本人,其他多位丁老师任教的在校生、往届毕业生及家长等方式,对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核实。”
意见书显示,“经调查,目前未能查到你所反映的班主任丁老师存在言语羞辱、捶打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行为的有效证据”,“由于其性格直率,有时因对学生期望较高,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言辞偏激烈、情绪较急切的情况。”
![]()
13日当天,青岛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接到过关于东老师的投诉,“我们一直在梳理当中,正在调查和复核。”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因为时间比较久,“不说教学的工作压力,可能对一些孩子,有些老师因为情绪问题,因为班级管理问题,情绪急躁,有些语言上可能刺激孩子等等有些问题,我们正在调查。”
对于学校的反馈,小康表示不能接受,他认为事件的核心是教师是否有羞辱殴打学生的行为,其次才是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生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针对他提供的证据,学校和东老师需做合理解释、举出反证,“希望东老师依法得到应有的处理。”
律师解读
教师辱骂体罚构成违法
11月13日,毫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孙顺发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教师若存在辱骂、体罚等行为,已构成对学生人格权的侵害,无论行为情节轻重,只要侵权行为发生,即构成违法。若教师行为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或侵害其身体健康权、生命权等,情节较轻的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犯罪。
若教师并未实施举报所称行为,则学生的举报构成诽谤,损害了教师的名誉权,学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教师有权要求学生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可主张赔偿。
若学生的诽谤行为造成广泛社会影响,导致教师社会评价显著降低,可能构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造谣行为,考虑到学生多为未成年人,实践中对其施以治安处罚较为审慎。若学生的诽谤行为引发教师严重抑郁、自杀等极端后果,可能触及刑法。不过,实践中对于诽谤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极为严格。
近年来,围绕“老师不敢管学生”、“把戒尺还给老师”等话题的讨论持续受到关注。对此,孙顺发认为,关键在于“戒尺”应交由哪些教师,以及如何防范其被滥用,这反映出教育管理中“既要严格,又要人文”的现实矛盾,不宜简单以“还不还”作为解决方案。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身心发展远超其年龄阶段的传统认知,自我意识强烈,追求个性表达,部分甚至因猎奇心理走向极端。从幼儿园至高中,学生如一张白纸,其成长轨迹多受外界引导。如何在这张“纸”上绘出健康、积极的图画,是全社会都应深思的课题,而非仅靠事后补救。
孙顺发补充道,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首先应了解原委、理性引导,而非一味指责,回归教育的初心,思考“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是每位家长都应持续反思的命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封面新闻】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