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重读互联网大佬的创业故事,让我对此前坚持认为的“选择大于努力”更深信不疑。
01
1998年,马化腾放弃稳定的程序员工作投身互联网。
那时,国内网民数量都不到100万。
他无法预知腾讯今天的成功,但坚定地看好互联网的未来。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本质上是“赛道红利”。
努力是你通往成功路上爬梯子的速度,是一个线性成长因素;
而赛道就是你的梯子搭上的那面墙,是一个指数增长的因素,且受环境影响很大。
比如,你在夕阳行业付出200%的努力,可能只换来10%的回报;
反之,朝阳行业可能80%付出,就能获得150%的回报,因为整个行业都在推着你往前走。
这是雷军“风口上的猪”的理论基础,也就是顺势而为。
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
而趋势可以是强大的杠杆。
个人认为,互联网大佬们的成功,首先是他们先站在了“互联网”这个巨浪之巅。
然后,乘着这股势能,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勤奋的努力,被放大了百倍千倍。
梯子搭错了墙,爬得越快,就离目标越远,还有可能从高处跌落。
商业社会里,这很危险,意味着在一个根本走不通的模式或者产品上投入所有资源,结果可能血本无归。
02
我并不是否定“努力”或者“勤劳”,只是需要重新定义它们。
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极高认知和勤劳的活动。
马化腾之所以20多年前就能看到互联网的未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程序员,对技术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也在持续地学习,这是“认知的勤劳”;
创业后,他和同事们钻研技术,不断创新,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熬夜、每一次加班,都是“事实的勤劳”。
真正的高手,是在“选择”上极度勤奋,不辞辛苦地研究、分析、判断,然后在“执行”上毫不松懈。
但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少有人能够一次性“把梯子搭对墙头”。
腾讯是做网络寻呼系统起家的,然后模仿ICQ做了OICQ,再然后才是QQ,后来又在游戏、支付等领域试错和调整。
所以,“搭对墙”是一个不断试错并重新调整的过程,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以及极度的耐心。
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承认“时代机遇”和“运气”的存在。
同样的选择和努力,如果早几年或者晚几年,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这不是迷信,也不是宿命论,而是对复杂现实的基本尊重。
赚钱的本质,是让选择与努力同频共振。
梯子不只要爬得快,更要搭得准——这才是财富背后最真实的逻辑。
写到这里,给几个建议:
关注趋势:多看那些未来几年不会消失的行业;
评估势能:瞄准“上升期”的行业,你的努力会被放大;
灵活调整:不要固执于最初的选择。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努力,获取属于自己的财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