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的11月11日成为过去式,又到了一年一度电商行业参与者发战报的日子。例如京东说自己11.11成交额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阿里则强调天猫双11全周期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较去年同比增长46.5%,刷新历史纪录,88VIP会员下单人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50%。
![]()
很显然,阿里和京东今年又双叒叕没有公布具体的GMV数字,就足以说明如今电商行业的市场环境尚未回到十年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局面。当然,从各家的战报来看,阿里和京东都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谁的功劳呢?小红书方面日前则表示“有我的一份”。
就在阿里和京东发布战报的同一天,小红书方面也公布了自家战报。显示其新业务“种草直达”于10月9日-11月6日期间,在各大电商平台实现成交额破千万、甚至破亿的单品超过100个,成交额超100万的商品近1000个。其中,包括海尔云溪系列洗衣机借力“种草直达”在京东实现成交额近2亿,小天鹅乌梅系列洗烘套装则实现了成交额超过5000万元。
据小红书方面透露,“种草”的同时搭配“种草直达”,进店效率比单独投放任一工具要提升76%,因此今年双11的在投品牌数相较618期间翻了一倍。再加上有日常种草的积累,“种草直达”还让数千个不同阶段的品牌,在短期实现了规模与效率的双重突破。
![]()
事实上,“种草直达”是小红书今年春季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可以支持商家通过特定方式实现广告笔记下挂链接跳转至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商品页,极大缩短了从“内容场”到“交易场”的路径,能够帮助品牌聚焦单品转化、提升营销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种草直达”与小红书的灵犀系统深度打通,可支持15–30天的长效归因。通过实现站外成交数据回传,广告商能够清晰地追踪从笔记曝光、用户互动,到点击外链、最终成交的全流程数据,帮助品牌实现从种草到转化的衔接。此外小红书还上线了“合作码”功能,创作者只需生成专属“合作码”,品牌方即可为优质笔记投流,解决了中小品牌缺乏素材的问题。
不难发现,小红书对于“种草直达”可谓是相当上心。毕竟对于他们而言,从构建“种草”到“拔草”的闭环是其核心竞争力。过去数年间,小红书的估值之所以出现回调,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因为其商业模式并不清晰,更依赖种草所代表的广告,而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电商业务则迟迟没能突围。
即使自2023年开始小红书选择发力“买手电商”,试图通过买手的专业内容和审美输出来建立信任,连接商品与用户需求,可现实却是“买手电商”对于其自营电商业务帮助有限。直至2024年,小红书的商家自营店铺占比仅15%,大量交易仍需跳转至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
到了2025年,小红书又上线“市集”,试图把购买场景融入社区。虽然“市集”的社交+电商组合确实更契合小红书的调性,市集中的商家基本是社区里成长起来的达人,他们的商品往往也是基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创作,可问题是,将交易场景融入社区的结果就是碎片化,用户的购物心智难以建立,商家也缺乏稳定的经营预期。
![]()
其实市集这个模式更像早期的闲鱼,真正的职业电商卖家并不愿意扎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买手电商”的局限,因为拥有专业能力和审美的买手注定稀缺,所以他们能服务的人群是有限的,因此也就难以进化成大而全的货架电商。
换而言之,尽管“买手电商”帮助小红书建立了电商业务体系,却也限制了小红书电商像抖音电商一样走向大众化。如果说小红书是一个估值10亿美元量级的独角兽,那么他们复刻唯品会、蘑菇街并不是问题,可现在小红书的估值已经是310亿美元。
![]()
所以更高效的流量变现就成为了小红书的刚需,因此也就有了“种草直达”。众所周知,电商平台是互联网中最大的流量采购方,他们对于流量的需求几乎永无止境,“种草直达”就等于是给小红书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而助力上百个单品成交额破千万的成绩,也已经证明了“种草直达”的效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