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小心翼翼保护瓷娃娃般非常易碎的人生形象时,你其实正在失去你自己,你过的是别人的人生。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你的点赞数,就是你的价值指数吗?”
昨天我翻看朋友圈,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
我们每发一条状态,都不自觉地期待更多点赞,如果回应寥寥,就会莫名失落甚至自我怀疑。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这样?精心挑选照片,反复斟酌文案,发布后时不时查看通知——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等待那个红色的爱心图标。
![]()
阿德勒,这位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大师,早在百年以前就道破了真相: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别急,它很可能正是你我一直渴望却不敢拥有的生活态度。
记得我刚入行做自媒体的时候,简直是个“讨好狂魔”。
每写一篇文章,都要反复琢磨怎么让所有人喜欢,结果内容四平八稳,毫无特色,粉丝不涨反掉。
直到有一天,我写了一篇颇有争议的观点文章,招来不少骂声,却也意外地收获了一批铁杆粉丝。
一位读者私信我:“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有人讨厌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
![]()
我们总是害怕被人讨厌,本质上是因为没有能力把“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分离。
从某个角度看,站在潮流一方或者符合父母的社会期望,是件“很过瘾”的事。
但这是一个陷阱,当你小心翼翼保护瓷娃娃般非常易碎的人生形象时,你其实正在失去你自己。
这让我想起乔布斯,他把死亡当礼物,每日醒来问自己:
“如果明天我就要死了,我今天要做的事还该做吗?”
这种不在乎被讨厌、坚持自己并正向思考的态度,恰恰是真正成功者的共通特质。
![]()
今日头条的推荐机制其实也印证了这一现象。平台会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停留时长、点赞、评论和分享行为,生成显性的兴趣标签。
当你勇敢表达独特观点时,算法反而能更精准地帮你找到真正的知音。
那么,如何练就“被讨厌的勇气”
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小事情开始忠于自己的内心。
比如拒绝一个不想参加的饭局,或者公开发表一个可能不受欢迎但自己坚信的观点。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塔尔·班夏哈在他的“正向心理学”课上发现,
在网络潮流里,人负面容易,正向难;疯狂普遍,静谧难求。
网络上传播“恨”的讯息,可以瞬间狂转;传播“爱”的力量却很薄弱。
![]()
快乐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非“赞、自尊、社经认同”,甚至后者愈多,有时候愈失去自我。
这一生你不曾“成功”,可能代表你好好地为自己活了一生;
如果成功,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
下次当你发朋友圈前,不妨问问自己:
我是在表达真实的自己,还是在寻求他人的认可?
也许,那个敢于被人讨厌的你,才会真正活得自由而轻盈。
![]()
说真的,你愿意为了自由,而承受被人讨厌的代价吗?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