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同事提醒,都不知道双11的“正日子”已经过了。记得今年的促销战线拉得格外长,从10月初就开始预热,硬生生把原本的“单日狂欢”拖成了近两个月的“持久战”。
![]()
可奇怪的是,战线越长,狂欢感反倒越淡,没有了熬夜刷页面的紧张,没有了蹲零点付款的兴奋,甚至连朋友圈的“晒单大赛”都少了。
这股“降温感”其实藏着市场的成长密码。回想十几年前,双11刚诞生时,网购还是件让人犯嘀咕的新鲜事,那时候的双11必须靠“超级低价”喊人进场,用最直接的甜头帮大家迈出网购第一步。
后来几年,虽然GMV一路狂飙,几分钟破百亿、几小时破千亿成了常态,但背后也存在零碎的一些问题。零点的支付页面会崩,快递堆成山半个月送不到,快递员连轴转却还被催单。而如今的平静,恰恰是这些问题被解决后的必然结果。
双11就像个“压力测试机”,一年年逼着物流和支付系统升级。现在再看,10月21日到11月11日期间,全国快递揽收量高达139.38亿件,旺季单日峰值达到7.77 亿件,刷新单日业务量纪录,却没出现“爆仓”新闻,支付也是秒成功不卡顿,这些曾经的“奇迹”变成了日常,自然没必要再为大促狂欢。
![]()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和商家都变得理性了。以前大家攥着钱等双11,是因为一年也就这一天很便宜。可现在不一样了,“全年最低价”变成了“天天性价比”,想到了什么、需要什么就买什么,没必要疯狂囤货。
平台也不再盯着“单日GMV”较劲,天猫开始深耕5300万会员的服务,京东比拼AI导购的效率,大家都明白,靠大促造势的热闹留不住人,细水长流的服务才是根本。
这种理性转型里,藏着比狂欢更扎实的增长。就像特卖电商唯品会,没靠铺天盖地的广告造势,却在今年1-9月实现了奢侈品销售额30%以上的同比增长,双11期间也交出了亮眼成绩:汤丽柏琦销量涨了60%,菲拉格慕涨了55%。
![]()
秘诀就在于它没想着只拼优惠,而是全面接入中国中检正品管理库:所有奢侈品100%全检,还能提供“一物一鉴一报告”,让大家买得放心。
曾经的双11靠狂欢教育市场,现在的平静证明市场成熟了。我们不用再为抢优惠熬夜,不用为等快递焦虑,是因为优惠成了日常,效率成了标配。就像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沙滩,看似平静,底下却是双11十几年催熟的坚实基建和理性生态。这样的平静,可比短暂的狂欢靠谱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