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近的一项提议,让整个电信行业都紧张起来了。彭博社的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正在讨论是否要求成员国逐步把华为和中兴的设备从电信网络中移除。这条消息迅速引发了强烈关注,因为这可能是一场全面的技术封锁。
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的执行副主席正推动把2020年那份“关于减少高风险供应商依赖”的文件,从当时的建议版本改成带有法律效力的强制命令。如果提案通过,任何成员国继续使用华为或中兴的设备,都可能面临法律诉讼与经济处罚。这意味着电信安全的决策权将从各国政府手里被集中到欧盟委员会层面。
这项提议在布鲁塞尔引起了激烈争论。长期以来,欧盟成员国在电信网络建设上各自为政,安全评估也由本国监管部门负责。法国、德国等国家对这种中央集权式的干预始终持保留态度。一旦欧盟委员会获得统一管理权,不仅涉及商业竞争,还可能触及国家主权问题。
欧盟官方给出的理由依旧是网络安全。一些政客宣称,华为和中兴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存在潜在风险。这种老调重弹,几乎照搬了美国过去五年的指控。问题在于,至今没有任何独立调查机构公开提供过确凿证据。美国从2019年开始制裁华为,却始终无法证明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欧盟此时的做法只会让人怀疑这场行动是出于政治目的。
欧盟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强调,5G网络的安全关系到欧洲经济的命脉,但拒绝透露提案的具体细节。这样的模糊态度,其实说明委员会内部仍在拉锯。部分成员国担心,一旦实施全面禁令,电信网络建设将面临巨大代价。
![]()
根据欧洲议会今年三月发布的评估报告,欧盟目前仍有17个成员国没有完全落实高风险供应商限制措施。德国约60%的电信基站使用华为设备,铁路沿线、乡村信号塔对中国技术依赖度尤其高。塞浦路斯的情况更典型,几乎所有移动通信网络都采用华为系统。报告同时指出,这些国家的网络运行稳定,维护成本较低,未发现安全问题。
这些事实让欧盟委员会的提案非常尴尬。毕竟,过去二十年里,华为和中兴在欧洲扎根深厚。华为目前在欧洲拥有超过1.3万名员工,其中70%是当地人,中兴也在多个城市设有研发中心,持续投入创新。它们不仅提供设备,还创造就业、培训工程师、推动数字化升级。对于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东欧国家来说,中国企业的技术与价格优势,是支撑网络建设的重要支柱。
华为设备在欧洲市场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低三到四成。对于预算有限的电信运营商,这意味着能以更低成本提升网络覆盖。中兴在能源效率方面的技术,也帮助不少国家实现了绿色转型目标。如果这些设备被迫替换,运营商将面临巨额损失。英国是最典型的例子,2020年,英国政府宣布全面移除华为设备,最终增加了约20亿英镑支出,并导致5G建设进度推迟近一年半。更讽刺的是,英国后来使用的部分替代设备零部件仍来自中国。
欧盟的提案如果落地,恐怕也会重蹈覆辙。分析机构指出,全面替换网络设备的成本可能超过400亿欧元,其中大部分将由运营商承担。而消费者最终会通过更高的通信资费为此买单。这种政治决策带来的经济后果,很可能超出布鲁塞尔的想象。
美国在过去几年持续施压盟友,要求在关键技术领域与中国脱钩。欧盟处于中美之间,既希望维持独立决策,又担心得罪华盛顿。结果就是,委员会内部在政策制定上出现了矛盾的状态。部分国家出于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依赖,不敢公然反对封锁行动。
然而,欧洲其实根本没有足够的替代能力。诺基亚和爱立信虽然仍是主要通信设备供应商,但其全球市场份额与华为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5G核心网和高密度基站建设方面,欧洲厂商的产品价格高、交付周期长。过去几年,欧洲电信行业在竞争中逐渐被动,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支持。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欧洲若一味排斥中国技术,将错过新一轮通信革新的关键阶段。华为已在2024年推出5.5G解决方案,比传统5G快十倍,中兴则在布局6G研究项目,与多国高校和企业合作。欧洲若在此时切断合作渠道,等于在未来网络革命中主动退场。
而且,这关乎欧洲的技术独立。欧盟一边高喊战略自主,一边在关键领域日益依赖美国,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操作系统依赖美国公司,云服务由美国主导,半导体技术也几乎完全掌握在美企手中。如果连通信设备也交出去,所谓的自主完全就是笑话。
事实上,欧盟内部已有分歧。德国政府近期强调,不会立即全面禁用中国设备,将根据安全评估逐步调整。法国的电信监管机构也表示,现有设备在使用期限内不会被强制拆除。匈牙利则公开支持中国企业继续在本国投资。大家都不傻,欧盟所谓的统一行动面临重重阻力。
在这种背景下,布鲁塞尔的强硬政策又只是一次政治表态。欧盟如果真关心网络安全,完全可以建立更透明的检测机制。比如,邀请独立机构对所有供应商设备进行统一测试,根据结果评估风险,而不是以国家来源为依据进行排斥。这样的方式既能确保安全,也能维护市场公平。
现在,欧洲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量子计算等领域落后明显,面对中国科技的崛起,有些人只会选择以封锁来回应。但技术发展的规律从来不受政治左右,谁掌握创新和效率,谁就能赢得未来。
中国企业早已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华为在被制裁后依旧推出多项领先产品,中兴也保持稳定增长。如果欧盟坚持实施封锁,最终受损的不会是这些公司,而是欧洲本身。它将失去一个技术可靠、价格合理、合作稳健的伙伴,同时在下一轮科技竞争中被边缘化。
欧盟现在该问自己的是想要安全,还是想要进步?如果安全的定义被政治替代,那么安全本身也没有意义。世界早已进入多极化时代,任何地区都不可能靠排斥他国来获得真正的技术优势。欧洲需要的不是新的禁令,而是新的信心。只有在开放和合作中,技术才能持续发展。否则,这场以安全为名的封锁,最终只会让欧洲在21世纪后半页掉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