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北京秋意渐浓,梅兰芳大剧院内灯火通明、掌声雷动。2025年“国戏风华”展演季的重头戏——由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与国家京剧院创作团队共同排演的《红灯记》正在上演。台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铁梅首演者刘长瑜眼中满是欣慰。这盏跨越半个世纪的红灯,不仅照亮了舞台,也映照着戏曲艺术传承之路。
![]()
“国戏风华”展演季,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与国家京剧院创作团队共同排演的京剧《红灯记》。 学校供图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老中青少四代师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学校办学取得的可喜成果,对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如何将具备良好潜质的“好苗子”,培养成德艺双馨、堪当传承与发展重任的栋梁之材,是学校始终深入探索并致力答好的时代命题。
一间“课堂”,多次“登台”
在中国戏曲学院,人才培养的答案,深深镌刻在舞台上。
舞台实践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京昆系每学期组织多场校内实习彩排、校外社会公演,每年举办一流专业建设成果汇报和应届毕业生毕业推荐演出,师生们积极参与“梨花杯”“国戏杯”等专业赛事,常年保持“天天有排练,周周有彩排,月月有公演,年年有推荐(演出)”的旺盛态势。
![]()
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在练功。 学校供图
创办于1996年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培养戏曲艺术中坚与领军人物的标志性工程,其核心密码正是“教演一体”。第七届“青研班”由京剧名家、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主任于魁智担任班主任,实行“集中学理论、回团搞实践”的分段培养模式,三年间聘请近百位艺术家传授300余出传统大戏、折子戏。在延续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第七届“青研班”着力加强学员艺术实践的提升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先后集中举行28场教学汇报演出、17场毕业巡演,学员们在各地进行教学实践演出200余场。每一次登台都是技艺的淬炼与艺术的升华。
课堂教学之外,是另一条充满探索精神的实践赛道——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这里打破专业的壁垒,汇聚表演、导演、音乐、戏文、舞美等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为“打造一台好戏”的共同目标,在真实的创作生产中学会协作。
2024年“国戏风华”展演季的舞台上,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京剧《袁隆平》赢得满堂喝彩。这部从策划、编剧到表演、设计均由学生主导的原创剧目,不仅是学艺成果的展示,更是青春情怀与时代精神的交响。“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已成为国戏研究生培养的“标配”:近年来,累计立项72部、孵化推出62部艺术作品,涵盖京剧、豫剧、越剧、二人台、昆剧、评剧、晋剧、歌仔戏等21个剧种。参与师生2500余人次。项目获61家科研院团、文化企事业单位支持合作,与3家单位共建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12个项目落地推广,实现与地方院团的产学研艺术成果转化。这些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先后亮相中国校园戏剧节、黄河戏剧节、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北京国际电影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等国内外重要平台101次,成果丰硕。
![]()
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袁隆平》。 学校供图
一个“展演季”,万千“练兵场”
京昆系人才培养成果展示、“青研班”教学汇报、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最终都汇入“国戏风华”展演季这片更广阔的江河。
自2020年起,每年持续数月的“国戏风华”展演季,已成为国戏实践育人的金字招牌。它如同一场跨年级、跨专业、跨剧种的“全校大考”,覆盖附中、本科、研究生及“青研班”等各阶段,融教学成果展示、艺术创新探索、思政价值引领于一体,集中展现了学校在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坚实步伐与丰硕成果。
![]()
“国戏风华”展演季举办的舞美系实践教学展。学校供图
从名家校友云集的成果展演,到学生创排的小品小戏;从原创作品音乐会,到融合了现代科技的舞美实践教学展……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磨砺本领反哺课堂教学,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戏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学生全情投入、一丝不苟,在排练和演出中精进专业技能、增长舞台经验。台前幕后,参演师生坚持“传帮带”,在每一台演出中通力配合、各展所长。
2024年展演季前夕,学校开设“国戏风华”微信公众号,聚焦“国戏风华”中国戏曲学院展演季等活动,展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学校艺文系师生团队全面参与展演季的宣传策划、新闻撰写、照片和视频拍摄、公众号排版等工作,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增强实战本领。
每一个岗位都是实践的课堂,每一次掌声都是对教学最真实的反馈。展演季的常态化举办,有效推动了学校教学与实践的衔接联动,形成了“教学相长、演学互促”的良性生态。这种在实战中凝练并经实战检验的“一棵菜”精神,正是戏曲人最宝贵的职业底色。
回望“十四五”,以“国戏风华”展演季为缩影的实践育人之路,记录着学校在戏曲人才培养上的深耕与收获。从附中的基础夯实,到本科的系统传承,再到研究生与“青研班”的创新引领与拔尖示范,一条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培养链日益成熟,并在舞台实践的千锤百炼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望未来,中国戏曲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实践育人体系,努力造就更多理想坚定、技艺精湛、勇于创新的优秀戏曲人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崭新的国戏篇章。
文/高硕(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宣传部)
校对 穆祥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