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义之出身普通,1917年在江苏武进一带长大。
![]()
年轻时正赶上国家危难,1938年他参加了新四军,从此走上军旅生涯。
![]()
战争磨练出他的性格,实战经验也让组织看重,慢慢在部队里从基层军官升到政委这种政治领导岗位。
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队攻城拔寨,立过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师级和军级的政治工作,做过第六十二师政委,也做过第二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到了1965年升为二十一军政委。
在军队里,他主要是管思想教育、纪律和干部体系这些事,习惯了军队里的层级和规矩。
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很多事情都打乱了。
那年8月的一次会议上,军区领导突然安排他去公安部担任副部级政治部主任。
最初他有点不情愿,但在劝说之下还是同意了。
1966年12月正式调到公安部后,他从军队的体制进入了公安系统,这里处理的是社会治安、侦查和行政事务,和军里的工作有差别,需要适应。
公安部当时内部也不太平,原来的政治部主任尹肇之已经被边缘化,后来还有来自四川的干部接手,部门里派系纷争明显。
施义之到任之后主要负责日常政治工作、干部教育和组织协调,尽力把军队的管理办法带到机关里来。
在公安部,他和李震的关系比较近。
![]()
李震多年前就参加革命,后来做过沈阳军区第四政委,1966年9月调到公安部,担当党组副书记和革委会主任,基本上管着部里大事。
两人都是从部队转来的,背景相似,合作也比较默契。
![]()
到1970年,李震在部里位置更稳了,担任重要小组副职,施义之则分担机关纪律与干部培训的任务。
1973年10月21日夜里发生的事情改变了部门气氛,也改变了施义之的命运。
那夜,李震的尸体在公安部机关大院地下的热力管道里被发现,位置奇怪,膝盖跪着、身体后仰,衣服口袋里有很多安眠药,地上也散落着药片。
管道空间小,也很复杂,没人知道他是怎么进去的。
22日一早发现后,最高层马上关注。
![]()
部里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两位副部长被牵连。
周恩来总理让施义之临时负责部里事务,要求他把机关先稳定住,还要配合调查组工作。
破案组最先得出结论,说是李震服药过多后昏迷并自缢身亡,解剖也有专家参与,认定服药导致昏迷继而自缢。
但这个结论并没有让部里的人都信服。
李震平素工作活跃、性格开朗,很多同事不能接受他会以这种方式离世。
加上有人说他离世前在办公室接了电话,那通电话是否有关联变成疑点;还有人注意到他与于桑、刘复之等人在一次核心小组会上就一些问题发生过争论,尤其是关于处理旧账的问题,大家的意见不一样,场面曾经很激烈。
因此,于桑与刘复之很快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并被隔离审查。
从10月底开始,施义之推动部里开展大规模检举,动员机关上千人提供线索,翻查档案、做笔录、勘查现场、核对值班记录、查李震的日记和办公文件,试图找到异常或可疑之处。
检举活动持续了几个月,覆盖整个机关,大家被动员参与,气氛越来越紧绷。
1974年1月中旬,华国锋主持会议后宣布李震之死与于桑无关,解除了对于桑的审查,但刘复之仍然被继续隔离。
尽管如此,施义之并没有停下检举的步伐,群众性的揭发活动在部里还在持续,这让机关里很多人感到压力巨大。
这些检举与复查花了很多时间和资源,但并没有带来对事件性质的完全清晰。
施义之作为军人出身,习惯于下令与组织动员,但在侦查技术和公安机关常规办案上缺少足够经验,导致行动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还得罪了不少人。
1976年10月之后,随着全国形势变化,公安部开始恢复一些正常职能。
到了1976年12月,中央组织部约谈施义之,纪登奎主持谈话并指出他的“问题很严重”。
这使他受到警告,随后在1977年5月正式被停职审查。
审查过程拖了多年,调查组对他的历年工作逐项核对,直到1985年才形成最终结论,并列出五条主要罪状。
这些罪状包括:1967年在处理一名叫赵明的人的材料时,没有做到充分核实便上报,导致其被捕;在李震事件中,他被指推动了扩大化的检举运动,使问题复杂化并导致多人受牵连;以及其他若干工作失误。
调查结束后,施义之被撤职并开除党籍,处分文件上有刘复之的签字。
此后,施义之离开机关,靠每月约150元的生活费维持生活,直到1995年因病去世。
这一生的起伏显示出一个人在特定历史阶段所能承受的政治波动。
施义之有战争年代的业绩,也有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经历,但在文革的政治冲击下,个人职业轨迹被外部力量所改写。
检举运动、长期审查和最终定案,使他的晚年生活与早年的军旅生涯形成强烈反差。
整件事没有华丽的结局,只有一段复杂的历史和一个人的落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