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13日电(记者 曹音)第八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做好刑事审判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出重拳、下重手",加强对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保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至2024年,全国法院加大对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罪案件2957件,较上一个五年下降16.75%。
张军指出,要切实发挥死刑惩戒震慑作用,对残害未成年人等罪行极其严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犯罪分子,全国法院要坚决依法适用死刑,决不手软。与此同时,对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切实做到宽严相济、惩教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足见对此问题的重视。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特别是屡教不改、人身危险性大的未成年罪犯,绝不姑息纵容,坚决依法惩治。对情节较轻、初犯、偶犯、认罪悔罪态度好的未成年被告人,要切实把惩罚与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有机结合,帮助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要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反映出的家庭监护关爱缺失、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特殊场所行业监管有待加强等深层次问题,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妇联、共青团、学校、基层组织及未成年保护组织的沟通协作,推动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帮扶帮教等工作机制,破解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促推"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做深做实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综合治理。
张军表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刑事审判工作面临新的更重责任。针对涉网犯罪、经济犯罪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全国法院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依法惩治多发高发和新类型犯罪,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犯罪,传统犯罪借助网络传播也产生更大危害。网络犯罪的打击与治理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张军表示,要聚焦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网络直播淫秽表演、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电子数据取证认证等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司法规则,规范裁判标准,促进依法用网、文明用网。要依法严厉打击跨境网络赌博犯罪,依法追究为境外赌博提供服务和传播涉赌有害信息的网络平台刑事责任,配合有关部门整治网上涉赌推广链。要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灰产业上游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从严惩治"行业内鬼",依法适用从业禁止,推动压实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
刑事司法要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助推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建设。全国法院要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商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危害税收征管、扰乱市场秩序等各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加强对新型经济犯罪特别是数字时代背景下经济犯罪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应对,依法打击敲诈勒索、强迫交易、侵犯企业名誉权和企业家人格权等犯罪。张军强调,全国法院要秉持依法、审慎、文明、规范理念,综合考虑被告人涉案行为的目的是否为非法占有、财产走向是用于投资生产经营还是个人消费、挥霍等情况,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参与兼并重组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合法财产与违法所得,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除关注传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外,对食药安全、出行安全及隐私保护、产权保护、生态美好等需求不断升级,期待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安全、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对刑事审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张军说。对此,全国法院要依法妥善审理涉科技创新领域案件,既营造保护创新、激励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又促推加强科技法治、伦理、诚信、安全建设;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依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非法集资、洗钱、内幕交易等金融犯罪案件近9万件,较上一个五年下降15.51%;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3万件;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涉企产权案件,纠正错案194件313人;审结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5.4万件。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