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以武力介入台海”的叫嚣,中国外交官“火力全开”了。
9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警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本某些愚蠢政客选择的自取灭亡之路。
![]()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薛剑总领事特别提及了《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指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论述“违背了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的臣服义务”,是“完全忘却《联合国宪章》‘敌国条款’的鲁莽尝试”。
日本右翼近年动作
近年来,日本在军事与外交领域的一系列动向,持续引发周边国家警惕。在军事扩张方面,日本防卫预算已连续多年增长,2026财年防卫预算申请额达8.85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
首相高市早苗更是提出将“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提前至本财年内达成,远超此前规划的2027财年节点。
为配合军事扩张,日本多次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逐步放宽杀伤性武器出口限制,2025年更是组织三菱重工等13家防务企业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海事博览会,积极开拓国际军火市场。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自民党与维新会联合执政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下一代推进系统”潜艇研发,为核动力潜艇的研产列装铺平道路,其打造“不对称威慑”的意图明显。
![]()
在历史认知与地区事务方面,日本右翼势力的小动作从未停歇。部分政客与学者持续质疑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性,将其称为“没有定论的事件”;每年8月15日前后,包括部分内阁成员在内的日本政客都会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公然挑战历史正义。
在涉台问题上,日本的干预姿态愈发明显,高市早苗多次公开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甚至暗示将采取武力介入,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与战后国际秩序。面对周边国家的多次抗议与警告,日本方面不仅置若罔闻,反而倒打一耙,指责相关国家“破坏地区稳定”,常规外交表态已难以遏制其扩张野心。
![]()
敌国条款
“敌国条款”并非临时设立的外交工具,而是1945年生效的《联合国宪章》中明确规定的法律体系,主要集中在第53条、第77条与第107条。
这一条款的制定背景与二战的历史语境紧密相关,当时纳粹德国已战败投降,日本仍在负隅顽抗,反法西斯同盟国为防止侵略战争重演,专门针对德、意、日等轴心国设立了约束性条款。其核心内涵在于赋予反法西斯同盟国特殊权利,以遏制战败国的侵略野心死灰复燃。
![]()
根据条款规定,若日本等昔日轴心国再次推行侵略政策,反法西斯同盟国有权直接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强制措施,且无需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同时,战胜国可将战败国相关领土纳入联合国托管制度,对其战略资源与行政管理实施必要管控。
《波茨坦公告》对此进一步细化,明确包括中国在内的战胜国拥有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驻军、修改宪法等合法权利。这一系列规定共同构成了战后国际秩序对日本的法理约束,是二战胜利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
自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后,日本便将废除“敌国条款”作为外交重要目标。由于修改《联合国宪章》难度极大,日本转而推动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条款失效,1995年第五十届联合国大会虽以155票赞成、3票弃权通过相关建议案,但该决议并无法律效力,“敌国条款”至今仍是《联合国宪章》的有效组成部分。
2004年前后,日本调整策略,直接瞄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与德国、印度、巴西提出“四国提案”,试图通过“入常”间接摆脱条款约束,最终因未获普遍支持而失败。安倍晋三执政期间及高市早苗政府延续了这一思路,将推动联合国改革、废除“敌国条款”作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关键步骤。
![]()
重提条款的深层意义
薛剑总领事在此时重提“敌国条款”,恰逢日本加速军事扩张、模糊历史认知的关键节点,其时机选择与战略考量极具针对性。这一举措并非主动挑事,而是通过明确国际法依据划定红线,形成“预防性警告”,提前遏制日本右翼的冒险倾向。
与单纯的外交抗议不同,“敌国条款”为反制日本的危险行为提供了坚实的法理支撑,使相关回应既有道义制高点,又有法律约束力,让国际社会清晰看到中国的行动完全基于战后国际秩序与国际法准则。
![]()
这一举措直接戳中了日本的核心关切。日本多年来致力于摆脱“战败国”身份标签,追求与其他国家“完全平等”的国际地位,而“敌国条款”的存在恰恰是其身份缺陷的法律证明。薛剑总领事的表态相当于公开重申日本的战败国身份,明确其必须承担的战后义务,打破了日本试图模糊自身历史定位的企图。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这一提醒也具有重要意义,促使各国重新关注日本的军事动向与历史态度,认清谁才是地区稳定的真正威胁。从实际效果来看,“敌国条款”的威慑力远超常规外交手段。日本外务省的紧急抗议与右翼势力的激烈反应,恰恰暴露了其对这一条款的忌惮。
![]()
作为国际法明确规定的有效条款,它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同盟国提供了应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合法手段,既可以通过谈判、调停等和平方式介入,也可在必要时采取强制行动,形成多层次的制衡体系。这种“师出有名”的制衡方式,既避免了冲突升级,又精准打击了日本右翼的嚣张气焰,其效果远非单纯的口头抗议可比。
提升威慑力的关键环节
“敌国条款”的强大威慑力,建立在其被广泛认知的基础之上。然而长期以来,这一重要的国际法条款在国际舆论场中并未得到充分传播,多数民众对其内容与意义并不了解,导致其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直到薛剑总领事公开提及,这一尘封数十年的条款才进入公众视野,这也反映出国际舆论传播中的短板。
![]()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法理武器的威慑力离不开通俗化、国际化的传播推广。如果能将“敌国条款”的核心内容转化为短视频、漫画、图解等易于理解的形式,通过多语言平台向国内外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日本所受的法理约束与违反条款的严重后果,就能形成持续的舆论压力,从根本上遏制日本右翼的冒险冲动。
外交官的表态为法理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而媒体、学界与民间力量的跟进则能将这种威慑力常态化、最大化。战后国际秩序的维护,既需要坚定的立场,也需要清晰的法理支撑,更需要广泛的国际共识。“敌国条款”作为二战后确立的重要法律制度,其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约束日本,更在于警示所有国家珍惜和平、尊重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