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天津市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滨海新区),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市教委会同滨海新区共同建设,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津药联合院)为核心载体,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促进技术熟化和成果转化,这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又一生动实践。
揭牌仪式上,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与赛欧恒康、全和诚公司与天津大学结晶中心,津药联合院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与天化生物等三组校企代表现场签约,以平台促产学研深度融合初见成效。活动期间同步举办千团千企校企融合对接会,高校与企业双向发布需求,金融机构与市科技局精准解读扶持政策,泰达产业发展集团展示生物技术创新园产业生态规划……多维度、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正加速构建,为生物医药领域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据了解,高校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策源地”,其创新成果常因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中试平台与资金而“沉睡”实验室。“津药联合院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针对科研成果转化‘痛点’和‘堵点’,构建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有效填补‘实验室成果’到‘产品化’之间的关键环节;‘孵化+投资’专有模式联动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全成长周期资金支持;立足滨海新区产业腹地,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为企业与院校搭建精准对接桥梁。”津药联合院党委书记刘道刚说。
“依托滨海新区扎实的产业基础、显著的区位优势和成熟的平台条件,天津以新区为创新主体,以津药联合院为核心载体,布局天津市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搭建集展示、服务、孵化、引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孵化等,构建‘原创成果—概念验证—中试试验—规模生产’全链条技术转移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前沿技术转移转化高地。”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介绍。
近年来,天津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平台的打造,将区域中心布局建设作为赋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滨海新区重点发展产业,已纳入天津市“1+3+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滨海新区“8+8+8”产业布局,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来源: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