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阿姨,我不搬了,就住在这里陪您。"25岁的设计师方小语对着65岁的退休教师林阿姨说道。
2018年,为了省房租,方小语选择与素不相识的林阿姨同住一屋。
六年来,两个原本陌生的人建立起了超越血缘的深厚感情。
可当林阿姨突然患病,家人齐聚商讨她的去向时,一句意外的话语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想法...
![]()
01
2018年春天的上海,房租涨得让人心慌。
方小语拖着行李箱站在地铁出口,看着手机上那些租房信息,每一条都像是在嘲笑她的钱包。
刚从设计学院毕业的她,月薪只有6000元。
扣除各种开支后,能用于租房的钱不超过2000元。
可是在上海,这点钱连一个像样的单间都租不到。
她已经看了整整一周的房子,要么价格超出预算,要么条件实在太差。
有些房子连窗户都没有,有些房子要跟四五个人合租,还有些房子位置偏僻得像在郊区。
"小语,你再不找房子,下周就要露宿街头了。"室友小雯催促道。
"学校宿舍下周就要收回,你总不能睡大街吧。"
方小语苦笑着划动手机屏幕,心情越来越焦虑。
她来自江苏的一个小城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
好不容易考上上海的设计学院,毕业后留在这里工作,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房租、生活费、交通费,各种开销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甚至考虑过回老家发展,但心里又不甘心。
突然,一条特殊的信息映入眼帘。
"65岁退休教师寻找合租室友,两室一厅,月租1200元,要求女性,生活规律,能陪伴聊天。"
方小语眼睛一亮,这个价格简直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
她立即拨通了电话。
"喂,您好,我是看到您的租房信息..."
"小姑娘,你先别急,我问几个问题。"电话里传来温和的声音。
"你多大了?工作稳定吗?有没有男朋友?"
"我25岁,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目前单身。"方小语如实回答。
"那你愿意陪我这个老太婆说说话吗?我一个人住久了,有时候想找个人聊天。"
方小语心想,陪聊天换便宜房租,这买卖划算。
"当然愿意!我也喜欢跟长辈聊天。
"那你明天下午来看看房子吧,地址我发给你。"
第二天下午,方小语按照地址找到了位于静安区的老式小区。
小区建于八十年代,虽然有些陈旧,但绿化不错,环境安静。
她爬上三楼,敲响了302室的门。
开门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身穿浅蓝色衬衫。
老太太大约65岁,但保养得很好,皮肤白皙,眼神清澈。
"你就是小方吧,快进来看看。"林阿姨热情地招呼道。
房子不大,约80平方米,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客厅里摆着老式的红木沙发和茶几,墙上挂着几幅山水字画。
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大多是文学类和教育类的。
"这间房间给你住,朝南的,采光好。"林阿姨推开一扇门。
房间约15平方米,虽然不大,但家具齐全。
有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还有一个小书架。
窗户很大,阳光洒进来,整个房间都很明亮。
"阿姨,这房租真的只要1200?"方小语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不过我有几个要求。"林阿姨笑了笑。
"晚上尽量在家,最好九点前回来。"
"偶尔陪我吃吃饭,聊聊天,我一个人太孤单了。
"还有,不能带男朋友回来过夜,你能接受吗?"
方小语连忙点头,"完全没问题!"
这些要求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
她本来就不喜欢夜生活,也没有男朋友。
"那你先介绍一下自己吧。"林阿姨请她坐下。
方小语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她来自江苏徐州,父母都是工厂工人。
从小成绩优秀,考上了上海的设计学院。
刚毕业不久,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
"我叫林婉清,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林阿姨也介绍了自己。
"我有一儿一女,女儿张婷在美国定居,儿子张伟在上海工作。"
"老伴五年前去世了,我一个人住在这里。"
"孩子们都很忙,也不常回来,所以想找个人做伴。"
方小语听了很感动,能理解一个老人的孤独。
"阿姨,我愿意陪您聊天,您就当我是您的孙女吧。"
林阿姨听了很高兴,"那就这么定了,你什么时候搬进来?"
"如果可以的话,我明天就搬过来。"
就这样,方小语搬进了林阿姨的家。
第一个星期,两人都在互相适应。
林阿姨作息很规律,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准时睡觉。
她每天早上会出去买菜,上午在家看书或者看电视。
下午有时会去公园散步,或者去社区活动中心。
方小语却习惯熬夜工作,经常到凌晨才休息。
她的工作压力很大,经常要加班赶稿。
"小方,你这样熬夜对身体不好。"林阿姨担心地说。
"阿姨,我工作还没做完,再坚持一下。"
"那我给你煮点夜宵,垫垫肚子。"
没过一会儿,厨房里就传来锅碗瓢盆的声音。
林阿姨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走进方小语的房间。
"趁热吃,熬夜最伤胃了。"
方小语心里涌起一阵暖流,这种被人关心的感觉,她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
从小到大,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人关心她吃饭了没有,睡得好不好。
慢慢地,两人开始了解彼此。
02
林阿姨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教书育人四十年。
她年轻时就很喜欢文学,家里收藏了很多经典名著。
"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读了不下二十遍。"林阿姨说。
"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
方小语对文学也很感兴趣,两人经常讨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
"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更喜欢谁?"林阿姨问。
"我更喜欢黛玉,虽然她多愁善感,但很真性情。"方小语回答。
"宝钗虽然完美,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林阿姨笑了,"年轻人都喜欢黛玉,年纪大了就会欣赏宝钗的好。"
方小语则分享了自己的家庭背景。
她的父母关系不太好,经常因为小事争吵。
家里的气氛总是很紧张,让她从小就渴望一个温暖的家。
"我爸妈结婚二十多年了,还是会为了谁洗碗这种小事吵架。
"有时候我真羡慕那些家庭和睦的同学。
林阿姨拍拍她的肩膀,"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重要的是不要被过去束缚。
"现在这里就是你的家,想吃什么就说。
六个月后,两人已经建立起默契的生活节奏。
方小语工作压力大时,林阿姨总是默默地煮好夜宵送到房间门口。
有时候是一碗面条,有时候是一杯热牛奶。
"阿姨,您别总给我做夜宵,我会胖的。 "方小语开玩笑说。
"胖点好,你太瘦了,风一吹就倒。
林阿姨看老电影时,方小语会陪在旁边,听她讲述那些年代的故事。
"这部《庐山恋》我年轻时看了不下十遍。 "林阿姨眼中闪着光。
"那时候的爱情多纯真啊,不像现在这么复杂。
方小语看着屏幕上的画面,想象着那个年代的浪漫。
"阿姨,您年轻时一定很漂亮。
"哈哈,那是当然,追我的人可多了。 "林阿姨得意地说。
周末的时候,林阿姨会教方小语做上海本帮菜。
"小方,红烧肉要这样烧,先焯水,再炒糖色,最后小火慢炖。
"糖醋排骨的关键在于糖醋的比例,我来教你。
方小语笨拙地模仿着,经常把厨房弄得一团糟。
她从小就不会做饭,在学校都是吃食堂。
![]()
林阿姨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哈哈,小丫头,你这是在给猪做菜呢?"
"盐放这么多,咸死人了。
作为回报,方小语教林阿姨使用智能手机。
"阿姨,您看,这个微信可以和女儿视频聊天。
"这个淘宝可以买东西,送货上门,特别方便。
林阿姨学得很认真,还买了个笔记本记录操作步骤。
"小方,你说这个支付宝安全吗?"
"阿姨,您放心,比现金还安全呢。
一年后,方小语的薪资涨到了8000元,完全有能力租更好的房子。
但她没有搬走的打算。
她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了林阿姨的关怀。
"小语,你为什么不换个更时尚的地方住?"朋友李娜不理解。
"现在年轻人都住在市中心,那里生活丰富多彩。
"你一个25岁的年轻人,跟个老太太住在一起,多别扭啊。
"你这样下去,什么时候能找到男朋友?"
方小语没有解释太多,她知道朋友不会理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能有一个人关心你吃饭了没有,睡得好不好,这已经很珍贵了。
林阿姨的邻居们也有些议论。
"老林,你怎么跟个年轻人住在一起?"
"万一她带男朋友回来怎么办?"
"年轻人不靠谱的,小心被骗钱。
"现在的年轻人心眼多,你要留个心眼。
林阿姨总是淡淡地回应:"小方是个好孩子,比我自己的孩子还贴心。
"你们不了解她,所以才会这样说。
方小语的感情生活确实受到了影响。
她交往的男朋友陈浩对这种居住安排很不满。
"你一个大活人,干嘛要看老太太脸色?"
"搬出来跟我住,我来付房租。
"我们可以在外滩附近租个公寓,那里多浪漫。
"我不想看脸色,是想有个家的感觉。 "方小语解释道。
"家?你把一个外人当家人?"陈浩不理解。
"她不是外人,她是我最亲近的人。"
"那我算什么?你的男朋友连个外人都比不上?"
两人因此分手,方小语并没有后悔。
她觉得如果连这个都不能理解,那这个人也不值得深交。
03
第二年的冬天特别冷,林阿姨感冒了。
方小语买药、煮粥、量体温,忙得团团转。
"小方,你上班要紧,不用管我。 "林阿姨虚弱地说。
"我这把老骨头,死不了的。"
"阿姨,您别说这种话,照顾您是应该的。"
方小语请了假在家照顾林阿姨,寸步不离。
她煮白粥、炖鸡汤,每隔两小时给林阿姨量一次体温。
晚上还要起来给林阿姨擦身体,喂药。
"小方,你真是个好孩子。"林阿姨眼中泪光闪闪。
"我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让你住进我家。"
"阿姨,您对我这么好,我照顾您是理所当然的。"
一周后,林阿姨的感冒完全好了。
这件事让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真的像祖孙一样了。
第三年,两人的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
林阿姨开始分享更多过往的故事。
"小方,我年轻时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那个男孩叫李明,是我的大学同学。
"他长得很帅,又有才华,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
"我们经常一起看书,讨论文学作品。"
"可是那个年代,师范生不能自由恋爱,我们只能分开。"
"后来我嫁给了你林叔叔,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也是相敬如宾。
方小语静静地听着,仿佛在听一部老电影的剧本。
"阿姨,您有没有后悔过?"
"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重要的是当下的选择。"
"我和你林叔叔虽然没有激情,但我们互相尊重,一起养育了两个孩子。"
"这也是一种幸福。"
林阿姨的话让方小语深有感触。
她也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阿姨,我爸妈从小就吵架,我觉得家庭就是吵闹的地方。"
"直到住进您这里,我才知道家应该是温暖的。"
"我现在很少跟他们联系,觉得没什么话说。"
林阿姨拉着方小语的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不要怨恨父母。"
"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难免有不足的地方。"
"重要的是不要被过去绑架,要学会原谅和释怀。"
在林阿姨的开导下,方小语开始尝试和父母和解。
她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虽然父母一开始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感受到了女儿的变化。
到了第四年,两人已经像真正的祖孙一样生活。
方小语工作越来越忙,但总会抽时间陪林阿姨。
她会在周末陪林阿姨去公园散步,去菜市场买菜。
![]()
"小方,你看这个番茄多新鲜。"
"阿姨,您真会挑,一看就是老江湖。"
林阿姨则学会了更多新事物,甚至开始网购。
"小方,你看我买的这个电饭煲,评价说很好用。"
"还有这个面膜,说是可以美白,我也试试。"
"阿姨,您真厉害,都会网购了。"
"这都是跟你学的,老了也要跟上时代。"
两人相视而笑,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了温暖的痕迹。
2022年,方小语已经28岁,在设计公司做到了主管职位。
她的薪资涨到了12000元,在上海也算是中等收入了。
林阿姨也70岁了,但身体依然硬朗,思维清晰。
她们的生活平静而充实,仿佛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方小语开始考虑在上海买房定居,林阿姨成了她最重要的精神支撑。
"阿姨,等我买了房,您就搬过去跟我住。"
"傻丫头,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几年?"
"您别说这种话,您要陪我到很老很老。"
"我还指着您给我带孙子呢。"
林阿姨笑得很开心,有这样一个孩子记挂着,此生足矣。
可是生活总是在平静中暗藏波澜。
2023年的秋天,林阿姨开始出现一些异常。
她偶尔会忘记关煤气,忘记自己刚说过的话。
"阿姨,您今天早上不是说要买菜吗?"
"有吗?我不记得了。"林阿姨一脸困惑。
"我什么时候说过?"
方小语起初以为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没有太在意。
但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
有时候林阿姨会忘记关水龙头,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放东西的地方。
她试图掩饰自己的健忘,但在细心的方小语面前,这些小心思都被发现了。
"阿姨,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不用,就是老了,记性不好,很正常的。"
"您别害怕,我陪着您,就当是体检。"
林阿姨内心其实很恐慌,她害怕自己真的有什么问题。
2024年春天,在方小语的再三坚持下,林阿姨终于同意去医院。
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医生给出了诊断结果。
"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也就是老年痴呆症。"
"目前病情还不严重,但会逐渐发展。"
"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照顾,不能让患者独处。"
方小语如遭雷击,她从没想过会面临这样的局面。
林阿姨倒是很平静,"我早有预感,只是不愿意承认。"
"阿姨..."方小语眼中含泪。
"小方,你不要难过,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
"我只是担心会拖累你。"
从医院回来后,方小语立即联系了林阿姨的女儿张婷。
"什么?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张婷在电话里惊呼。
"怎么会这样?她平时不是挺好的吗?"
"我马上订机票回国。"
儿子张伟得知消息后,也立即赶到了林阿姨家。
"妈,您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张伟满脸愧疚。
"如果我们早知道,就可以早点治疗。"
"我不想让你们担心,而且小方一直在照顾我。"林阿姨淡然地说。
"再说这种病也没什么特效药,知道了也只是徒增烦恼。"
04
三天后,张婷从美国赶回来。
她是一名律师,在美国定居已经十年了。
"妈,我回来了。"张婷抱着林阿姨痛哭。
"这些年都是我不好,没有好好陪您。"
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气氛异常沉重。
大家都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妈,要不您跟我去美国吧,那边医疗条件好。"张婷提议。
"我可以请最好的医生给您治疗。"
"可是我在那边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林阿姨有些犹豫。
"而且这种病也治不好,换个地方有什么用?"
张伟则认为应该送母亲去专业的养老机构。
"现在有很多高端养老院,专门照顾这种病人。"
"那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比我们照顾得好。"
"而且是24小时监护,安全有保障。"
方小语坐在一旁,感到前所未有的尴尬。
她虽然在这个家生活了六年,但面对血缘亲情,她显得格外多余。
张婷和张伟讨论得很激烈,似乎已经忘记了她的存在。
"小方,这些年真的辛苦你了。"张婷突然想起她。
"等我们安排好妈妈的事情,你就可以自由地生活了。"
"你还年轻,不应该被这些事情束缚。"
方小语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她也理解张婷和张伟的想法,毕竟血缘关系摆在那里。
正当一家人讨论得热烈时,林阿姨突然表情变得茫然。
她看着眼前的三个人,眼神逐渐空洞。
"你们是谁?这里是哪里?"林阿姨的声音带着恐慌。
张婷和张伟都愣住了,他们从没见过母亲这样。
"妈,我是张婷,您的女儿。"张婷急忙上前。
"妈,我是张伟,您的儿子。"张伟也凑过去。
可是林阿姨就像没有听见一样,眼神在他们脸上游移,找不到任何熟悉的痕迹。
她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双手不停地抓着沙发垫。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林阿姨喃喃地说。
"我不认识你们,你们是坏人吗?"
张婷和张伟手足无措,他们试图安抚母亲,但反而让她更加恐慌。
林阿姨开始哭泣,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无助。
就在这时,方小语轻轻地走到林阿姨身边。
"阿姨,我是小语,您还记得我吗?"
方小语的声音很轻很柔,就像平常聊天时一样。
她没有急于解释什么,只是静静地坐在林阿姨旁边。
奇迹发生了,林阿姨的眼神开始聚焦,慌乱的情绪逐渐平复。
她紧紧地抓住方小语的手,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林阿姨的反应。
房间里安静得只听得见彼此的心跳声。
在完全失忆的状态下,林阿姨用颤抖的声音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