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辈登台被淘汰,评委竟无一首成名曲
“周传雄的歌养活了半个华语乐坛,却养不起一个评委席。”
2025 年某音乐综艺的舞台上,当《黄昏》的旋律响起,台下观众热泪盈眶,台上的孟美岐却面露难色。这位出道仅四年、无一首个人代表作的女团成员,最终举起了淘汰牌 —— 而被她淘汰的,是出道三十年、创作了《记事本》《寂寞沙洲冷》等无数金曲的 “小刚” 周传雄。
这段视频刷爆全网时,# 孟美岐有资格评周传雄吗 #的话题瞬间引爆热搜。有网友精准吐槽:“一个靠团队歌曲刷存在感的新人,对着乐坛前辈指点江山,这不是点评,是闹剧。” 这场荒诞对决,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最刺眼的真相:越来越多 “三无评委”(无代表作、无专业积淀、无行业口碑)正盘踞在评委席上。
![]()
二、四大荒诞名场面:谁在评委席上滥竽充数?
娱乐圈的 “评委注水” 早已不是个例,那些没有代表作却敢居高临下的身影,早已把综艺舞台变成了 “翻车现场”。
(一)跨界型评委:演员敢评唱功,底气何来?
“国际章” 章子怡的电影成就有目共睹,但在音乐综艺的评委席上,她的出现本身就是争议。作为从未发行过个人专辑、无任何音乐作品的演员,她却与音乐界领军人物同台点评唱功,首期节目就被质疑 “跨界越界”。
更尴尬的是团队赛环节,面对音乐前辈的善意提醒,章子怡不仅拒绝采纳,反而激烈反驳,最终因辩不过对方情绪崩溃落泪。网友一针见血:“连和弦和音阶都分不清,却要决定选手的音乐前途,这不是指导,是干扰。” 后来她在《演员的诞生》中暴露的演技退步,更坐实了 “精力分散、专业滑坡” 的批评。
![]()
(二)毒舌型评委:无作品却人身攻击,算什么本事?
“乐评人” 丁太升的走红堪称谜案。这位从未发表过原创音乐、甚至没参与过任何歌曲制作的 “圈外人”,却靠着犀利言辞横扫各大音乐综艺。在《天赐的声音》中,他点评萨顶顶时不谈编曲、不议唱功,反而嘲讽对方 “矫揉造作”“脸上粉厚五厘米”,连王力宏、张韶涵的辩护都拦不住他的人身攻击。
点评高进时,他直言其声音 “充满乡村味”;点评说唱歌手时,又在不懂说唱的情况下指责歌词 “没水平”,最终被选手当场回怼 “你什么都不懂”。网友辣评:“自己没写过一句歌词,却敢否定别人的创作,这毒舌不是专业,是狂妄。”
![]()
(三)速成型评委:出道即当评委,资历在哪?
孟美岐的评委之路更是 “火箭速度”。作为女团选秀出道的艺人,她既无传唱度高的个人歌曲,影视代表作也仅有演技遭批的作品,甚至《卡路里》都只是团队合唱。可出道不久,她就坐上了《天赐的声音》的评委席,还淘汰了出道三十年的周传雄。
面对质疑,孟美岐试图 “洗白” 却被网友拆穿:“连自己的作品都没几首,怎么有底气评价前辈?” 这种 “流量即资格” 的逻辑,恰恰戳中了娱乐圈的痛点 —— 曾经 “作品说话” 的行业规矩,早已被 “流量至上” 取代。
![]()
(四)无德型评委:没作品还耍大牌,谁给的底气?
柯以敏的案例更显荒诞。这位缺乏知名代表作的歌手,却因评委席上的恶劣言行频频出圈。在一档选秀节目中,面对身体不适的素人选手,她直接爆粗口;点评时随意打断选手发言、用手指着人嘲讽,眼神里满是傲慢。
当她试图靠直播教唱歌挽回口碑时,网友纷纷连麦反击,让她亲身体验 “被轻视的滋味”,最终羞愧离场。正如评论所说:“没有作品就算了,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这样的评委早该被淘汰。”
![]()
三、闹剧根源:流量至上压垮了专业底线
“无代表作评委” 泛滥,本质是娱乐圈 “逐利优先” 的畸形生态在作祟:
1. 平台的流量焦虑:话题比专业值钱
如今综艺扎堆,平台为抢收视不择手段。有代表作的专业评委不仅出场费高,还未必有话题度;而流量明星、毒舌红人自带热度,能快速拉满节目讨论度,哪怕专业能力为零。某综艺导演曾透露:“请个流量评委,光热搜就能上十条,这是专业评委比不了的。”
2. 资本的短期逐利:新人比前辈 “划算”
资本更愿意押注流量新人。一方面,新人评委出场费低,能压缩成本;另一方面,新人争议多,能为节目制造 “免费热度”。反观周传雄这样的实力派,虽有作品却缺乏流量,自然成了 “台上选手” 而非 “台下评委”。
3. 行业的标准崩塌:评委成了 “头衔游戏”
为了让新人评委 “师出有名”,节目组发明了各种头衔:“星推官”“发起人”“特聘老师”…… 看似换了说法,本质还是让无作品者点评专业选手。早年《超级女声》请的包小柏、宋柯等评委,要么有制作经验,要么有行业贡献,如今这样的专业门槛早已荡然无存。
![]()
四、闹剧该停了:三个信号预示专业回归
不过,观众的觉醒和市场的反馈,正在悄悄扭转这一乱象:
1. 观众用脚投票:无专业评委的节目凉了
某音乐综艺因 “流量评委争议” 收视暴跌 40%,赞助商纷纷撤资;而《乐队的夏天》等请了专业制作人、资深乐评人的节目,却靠干货点评圈粉无数。这说明:观众早已看腻了噱头,只想看真专业。
2. 平台开始纠错:专业评委成 “香饽饽”
2025 年多档新综艺回归理性,《歌手 2025》请的评委全是有十首以上代表作的歌手,《演员请就位》也邀请了陈凯歌、尔冬升等资深导演。平台终于发现:长期口碑比短期热度更值钱。
3. 行业呼声高涨:评委资质该有 “硬标准”
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呼吁建立 “评委资质认证”:音乐类评委需有 3 首以上代表作或 5 年制作经验;影视类评委需有 3 部以上主演作品或导演经历。一旦实施,“无作品评委” 将无处遁形。
![]()
五、结语:评委席该还给有作品的人
周传雄在被淘汰后说的一句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作品是歌手的根,没有根的人,站再高也会摔下来。”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评委席 —— 没有代表作的支撑,再犀利的言辞、再高的流量,都只是空中楼阁。
娱乐圈的热闹终会散去,只有作品和专业能留下。当平台不再为流量焦虑,当资本不再逐短期利益,当行业重建专业标准,那些 “无代表作当评委” 的闹剧,自然会彻底收场。毕竟,观众要看的是 “以老带新” 的传承,不是 “以新欺老” 的荒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