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尼日利亚《先锋报》网站11月6日刊登题为《中国的“十五五”规划和中非合作的未来》的文章,作者是尼日利亚总统媒体与特殊职责高级特别顾问图恩德·拉赫曼。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1985年,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在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高层建筑的数量屈指可数。
2005年,也就是20年后,当我作为中非编辑代表团的一员首次访问北京和上海时,摩天大楼已成为中国各地随处可见的景象,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有目共睹。
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绝非偶然,而是源于持之以恒的系统性规划。中国始终在以全面统筹的方式推进发展蓝图。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探讨中非合作的未来,有必要先阐述这份文件的一些亮点、中非关系的重要性及其所蕴含的互利共赢潜力。
该文件明确了若干重点优先领域,包括经济转型、数字经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作为中非合作基石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它着重强调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毫无疑问,新的五年规划会为非洲提供独特机遇。这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农业振兴合作以及科技创新合作等多个方面。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弥补非洲的基础设施缺口,推动非洲经济增长与发展,并为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多元化开辟空间。
中非伙伴关系在过去5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果在多个领域均有体现。例如,在去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方宣布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在当代国际事务中,难免产生对比,尤其是在美国轻率的关税措施及其对全球贸易造成的负面冲击这一问题上。
今年6月,中国宣布将进一步把零关税待遇扩大至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的全部税目产品。中方的举措在尼日利亚引起强烈反响。在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由中国承建。由中企建设的轻轨蓝线为拉各斯市民提供了绿色便捷的大众公共交通服务。
在整个非洲大陆,中国留下的基础设施印记同样令人瞩目。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正快速进入非洲市场,为改善非洲城市空气质量提供了新选择。
因此,通过积极应对挑战并始终将互利共赢置于优先地位,中国与非洲能够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推动技术转让、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只要双方秉持坚定意愿,所有挑战都将迎刃而解。合作前景令人充满信心,中非关系的未来必将蓬勃发展。(编译/邬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