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6年5月驾考真要改!现在报名还能走老规,难度涨价前赶紧冲

0
分享至

最近不少打算考驾照的朋友都在问:“2026年驾考要改革是真的吗?”答案很明确——是真的,而且不是小道消息,是国家层面的正式规定。2025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业务条件》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明确2026年5月1日起全国统一施行。



这次改革的核心不是“为难考生”,而是让驾考告别“应试化”,真正贴近上路实战,从源头减少“考场能过、路上不敢开”的新手司机。但对考生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考试难度增加、培训周期延长、费用上涨。现在距离新规实施还有大半年时间,想省时间、省费用的朋友,确实可以抓紧时间报名,赶一赶老规矩的“末班车”。今天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新规的核心变化、现在报名的优势和注意事项说清楚,全是干货,打算考驾照的一定要仔细看。

首先得把新规的来龙去脉讲明白,让大家心里有底。这次驾考调整是继2022年之后的一次重大优化,依据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和交通运输部的联合要求,目的是提升新驾驶员的实际驾驶能力。从已公布的标准来看,改革覆盖了科目二、科目三、训练场地、学时要求等多个方面,没有虚头巴脑的内容,全是实打实的调整,咱们一个个拆开来聊。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考试内容变化,这直接关系到拿证难度。最核心的调整在科目二,原来的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直角转弯、曲线行驶、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这5个项目一个不少,还新增了4个实战性极强的必考项目,相当于“在原有基础上额外加量”。

第一个新增项目是直线倒车,和倒车入库的“转向倒车”不一样,它考的是直线后退时的精准控制能力。要求车身和两侧边线始终保持30厘米以内的距离,中途不能压线、不能随意停车,考验的是对方向盘和车速的细腻把控。平时在小区、胡同里倒车,直线控制不好很容易蹭到别人的车,这个项目就是为了补上这个实用技能短板。

第二个是路口掉头,不是在封闭场地里简单打方向就行,而是模拟实际道路的交叉路口场景。操作时得提前开转向灯(至少3秒)、减速慢行,还要观察信号灯、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对向车辆留出安全距离后再掉头,车身摆正后及时回正方向盘。评分标准也很明确,掉头地点选错、没打转向灯、影响其他车辆通行,都可能直接挂科,针对性解决了新手掉头慌神的痛点。

第三个是停靠站(货)台,相当于“精准靠边停车的升级版”。要求车辆右侧轮胎和站台边缘线的距离控制在10-30厘米之间,而且车身必须和站台平行,不能歪歪扭扭。这个场景日常用车太常见了,不管是小区门口接人、公交站临时停靠,还是去超市购物停车,都需要这种精准控制能力,学会了不光能过考试,平时开车也能用得上。

第四个是车辆安全检查,属于上车前的必备流程。要求绕车一周检查轮胎气压、胎面纹路,打开车门后还要检查制动踏板、灯光开关是否正常,考试时还得能说出关键检查要点。别觉得这是“走形式”,很多新手开车前不查车况,轮胎没气、刹车不灵都没发现,很容易引发事故,这个项目就是要培养大家安全驾驶的好习惯。

除了科目二,科目三也有补充调整,新增了恶劣天气模拟驾驶和模拟导航使用两项内容。恶劣天气模拟主要是模拟雨雪、大雾等天气,考察考生开启相应灯光、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的能力;模拟导航则是让考生在驾驶过程中根据导航提示调整路线,考察实际道路中的路线规划和应变能力。这两项都是针对日常驾驶中高频出现的场景,能让新手在上路后更从容。

理论考试方面也有更新,科目一和科目四的题库里新增了新能源车辆知识、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环保驾驶等内容。现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很多新手第一次开车就是新能源车,新增这些知识点能让大家更了解车辆特性,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引发故障,这也是贴合市场发展的必要调整。

接下来是大家最关心的:新规实施后,考驾照会多花多少钱、多花多少时间?

先看时间成本。原来的驾培总学时要求是40小时左右,其中科目二实操学时大概10-15小时。新规实施后,总学时将提高到64小时,其中理论27小时、实操37小时,科目二的实操学时会增加5-8个。这意味着培训周期会明显延长,原来3-4个月能拿证,新规后大概率要6个月到1年,尤其是上班族,本来只能利用周末练车,学时增加后拿证时间会更久。而且新规明确“时长不达标不能约考”,想临时抱佛脚、缩短练车时间根本行不通。

再看费用成本。目前全国驾培费用差异不大,二三线城市C1驾照培训费大概3000-6000元,一线城市在5000-7000元。新规实施后,费用上涨是必然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场地改造,驾校需要搭建模拟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站台等设施,一个模拟路口的建设成本就达2-3万元,全国驾培行业预计要新增48亿元投资;二是车辆更新,部分地区要求30%以上的教练车必须是新能源车型,每辆新能源教练车的采购成本要10多万元,比传统燃油教练车贵不少;三是人力成本上升,学时增加意味着教练需要投入更多时间,这部分成本最终会分摊到学员身上。

根据目前多家驾校的反馈,新规实施后培训费预计会上涨500-1500元,一线城市涨幅可能更高。现在已经有部分驾校开始悄悄涨价,佛山、济南等地的驾校C1培训费已经上涨了500-800元,北京、上海的大型驾校报价已经达到6500-7500元,比之前贵了1000元左右。越靠近2026年5月,涨价的驾校会越多,晚报名肯定要多花钱。

还有个关键问题:已经报名的学员会不会受影响?根据以往新规实施的惯例,以及这次官方文件的隐含精神,判断标准很明确:只要在2026年5月1日之前完成报名,并且已经通过科目一考试,进入科目二、科目三训练的,后续考试仍然按照老规矩执行,不用参加新增项目的考试;但如果是2026年5月1日之后才报名,或者5月1日前报名但没通过科目一考试的,就需要按照新规学习所有项目,包括新增的科目二、科目三内容。

简单说,现在报名的核心优势就是“按老规考试、按老价缴费”,既能避开新增的6个考试项目,又能省下500-1500元的费用,还能缩短拿证时间,这也是最近很多驾校报名人数激增的原因——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11月的驾校报名人数比9月上涨了30%以上,周末练车场经常“一位难求”。

不过大家也不用盲目跟风,报名前有几个关键问题要注意,避免踩坑:

第一,确认驾校资质和场地条件。虽然现在报名能走老规,但选择一家靠谱的驾校很重要。建议报名前实地考察一下,看看驾校的训练场地是否规范、教练车的车况如何、预约练车是否方便。尤其是要确认驾校的备案情况,避免报了“黑驾校”,后续出现乱收费、预约难、练车时间没保障等问题。

第二,明确报名后的时间规划。现在报名后,要尽快安排科目一考试,只有通过科目一,才能确保后续按老规考试。建议在2026年3月前完成科目一考试,留足科目二、科目三的训练和考试时间,避免因为预约排队、考试挂科等原因耽误进度,最终赶不上老规的末班车。

第三,看清合同条款。报名时一定要签订正式合同,把培训费、包含的项目、练车时间、考试预约、退费规则等都写清楚。尤其是要确认“按2026年5月前老标准执行”这一点,避免后续驾校以新规为由额外收费或要求加练新增项目。

第四,别轻信“速成班”“保过班”。驾考的核心是掌握驾驶技能,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新规的初衷也是让大家把技能练扎实,所以不管是按老规还是新规考试,都要认真练车,掌握核心技能,而不是依赖所谓的“应试技巧”或“保过服务”,那些大多是不靠谱的营销噱头。

可能有人会问:“我现在不急着开车,要不要等新规实施后再考?”其实驾考改革的大趋势是“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贴近实战”,难度只会稳步提升,不会下降。早考早拿证,不仅能省时间、省费用,还能避免后续更多的项目调整。而且现在有驾照已经成了一项基本技能,不管是工作通勤、家庭出行,还是应急情况,有驾照都能更方便,提前考下来也能多一份保障。

还有些朋友担心“新增项目太难,自己考不过”。其实不用过度焦虑,新增项目都是日常开车必备的基础技能,不是什么高难度操作,只要跟着教练的节奏认真练,多花点时间打磨细节,大部分人都能顺利通过。而且这些技能学会了,以后上路会更安全、更省心,相当于一次到位掌握实用技能,比拿了证再“回炉重造”强多了。

这里也给打算按新规考试的朋友提个小建议:如果现在确实没时间报名,后续按新规考试时,要针对性地练习新增项目的核心难点。比如直线倒车重点练“稳车速”,用半联动控制车速,盯着后视镜保持车身与边线平行;路口掉头重点练“观察+时机判断”,多模拟不同车流情况;停靠站台重点练“找参照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停车参照位置;车辆安全检查可以提前背熟流程,每天上车前都走一遍,形成习惯。

最后再梳理一下核心要点:2026年5月1日驾考新规是官方明确的政策,核心变化是科目二加4项、科目三加2项、学时增加到64小时、费用预计上涨500-1500元;现在报名并尽快通过科目一,后续就能按老规考试,省时间、省费用;报名时要选靠谱驾校、明确时间规划、看清合同条款,认真练车掌握技能。

驾考不是目的,安全驾驶才是核心。不管是按老规还是新规考试,大家都要把驾驶技能学扎实,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这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现在有考驾照的计划吗?是打算赶在新规前报名,还是打算等新规实施后再考?身边有没有朋友因为没赶上车改政策多花了钱、多费了劲?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打算考驾照的朋友能少走弯路、顺利拿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庆多家银行违规遭处罚 涉事银行拒绝回应整改措施

重庆多家银行违规遭处罚 涉事银行拒绝回应整改措施

大众新闻报社记者
2025-11-13 09:37:31
德法意倒戈,乌克兰承认北溪爆炸真相曝光:泽连斯基已成众矢之的

德法意倒戈,乌克兰承认北溪爆炸真相曝光:泽连斯基已成众矢之的

霁寒飘雪
2025-11-13 21:47:05
欢迎来国家发改委吃早餐

欢迎来国家发改委吃早餐

新浪财经
2025-11-12 20:31:47
为啥美国马桶有缺口,我国的马桶没有,缺口设计有啥特殊用意吗?

为啥美国马桶有缺口,我国的马桶没有,缺口设计有啥特殊用意吗?

诗意世界
2025-11-12 20:20:39
沙溢亲吻宋雨琦持续发酵!路透高清图曝光!网友:明明是在玩闹!

沙溢亲吻宋雨琦持续发酵!路透高清图曝光!网友:明明是在玩闹!

深析古今
2025-11-13 09:25:26
“很少见,如此深度南下”!强冷空气来了!广东下周寒冷

“很少见,如此深度南下”!强冷空气来了!广东下周寒冷

FM96.2广州新闻电台
2025-11-13 17:37:01
收评:沪指涨0.73%刷新十年新高 全市场逾百股涨停

收评:沪指涨0.73%刷新十年新高 全市场逾百股涨停

财联社
2025-11-13 15:04:29
《四喜》大结局:恶婆婆瘫痪,养母吸血,沈明辉敲诈,许知冬离婚

《四喜》大结局:恶婆婆瘫痪,养母吸血,沈明辉敲诈,许知冬离婚

草本纪年
2025-11-13 17:33:07
挑衅!沈伯洋现身德国,叫嚷“来抓我啊”,大陆再出手,杀鸡儆猴

挑衅!沈伯洋现身德国,叫嚷“来抓我啊”,大陆再出手,杀鸡儆猴

南宫一二
2025-11-13 17:06:50
重庆一老人给街头怀孕女乞丐100元,谁料,认真一看,竟是自己失踪半年的博士女儿

重庆一老人给街头怀孕女乞丐100元,谁料,认真一看,竟是自己失踪半年的博士女儿

娱乐圈见解说
2025-11-13 14:14:39
上海外牌限行,或将升级,这些路段注意!

上海外牌限行,或将升级,这些路段注意!

唯不争媒介
2025-11-13 23:32:27
“谁掐死了中国生育率?” 年轻人不敢生的真相,比房价更扎心

“谁掐死了中国生育率?” 年轻人不敢生的真相,比房价更扎心

笑熬浆糊111
2025-11-14 00:05:10
哨兵被队友遗忘,深埋地下9年,发现时仍坚守军需库,双目已失明

哨兵被队友遗忘,深埋地下9年,发现时仍坚守军需库,双目已失明

兴趣知识
2025-11-11 21:20:51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25金第一,广东第二,北京单日6金升第八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25金第一,广东第二,北京单日6金升第八

两兄弟养牛
2025-11-13 14:55:45
俄罗斯一天借210亿美元:史上最大债务拍卖为战争买单

俄罗斯一天借210亿美元:史上最大债务拍卖为战争买单

桂系007
2025-11-13 22:38:34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卡地亚晚宴明星站位曝地位:那英、郭晶晶靠边站,C位实至名归

卡地亚晚宴明星站位曝地位:那英、郭晶晶靠边站,C位实至名归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0 16:06:40
北大才女殷杰与非洲黑人结婚定居北京,混血儿女如今是百万网红

北大才女殷杰与非洲黑人结婚定居北京,混血儿女如今是百万网红

乡野小珥
2025-11-14 02:07:31
岳云鹏没想到,自己的演唱会竟然让一个沉寂了20几年的歌手唱火了

岳云鹏没想到,自己的演唱会竟然让一个沉寂了20几年的歌手唱火了

乐悠悠娱乐
2025-11-13 16:23:06
世欧预前瞻|摩尔多瓦0-4意大利:意大利附加赛资格稳了

世欧预前瞻|摩尔多瓦0-4意大利:意大利附加赛资格稳了

体育世界
2025-11-13 17:28:44
2025-11-14 03:11:00
侃故事的阿庆
侃故事的阿庆
几分钟看完一部影视剧,诙谐幽默的娓娓道来
357文章数 67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月产能突破百万片,中芯国际Q3净利增43.1%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春风拂面!古典美与工笔画的绝妙碰撞。

Steam 主机官宣!《天国:拯救 2》销量突破 400 万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