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最怕三伏天。三伏天一到,暑热如影随形,动一动就一身汗。热就热吧,而且闷。空气不流动,树叶不摇动,没有一丝风,太阳就那么一天到晚暴晒,人走在柏油路上烫脚。睿智的先人们创造了个词汇叫“难受”,这个词极具概括能力,古人把所有的不堪忍耐的感觉都叫难受。
现代人占了科技发达的便宜,暑热再猖狂总有办法对付,有空调房,有冷气扇,实在不行一个飞机爬升到高海拔地区。科学道理有讲究,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度么。古代人只能硬扛,不过古代人对待暑热的态度要比现代人优雅的多。
白居易写过一首《消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
唐代也有空调房,据说唐玄宗有一处,是利用了水的循环外加冰块打造的。可惜白居易资格不够,他最多就能领个高温补贴。但是白居易活得通透,他明白心静自然凉的道理,欲望减少,就能减少烦躁。三伏天如果去了暑燥,那就能静心看待生活,不会再烦躁不安了。
宋代的杨万里也写过一首同款《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大晚上不睡觉干嘛呢,太热了睡不着。干脆起身开门月亮底下溜达。听一听竹林深处此起彼伏的虫鸣,凉气时不时就四下里冒出来了,虽然没有风,但还是获得了瞬间的爽快。
![]()
最厉害的是宋代的苏泂,这娃会用意念乘凉消暑。不信你看他写的这首《热》:夏云端的似奇峰,忽作颓墙四面红。坐想微风过荷叶,梦成疏雨滴梧桐”。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高手就是高手,意念到处,暑热算个鸟。我抬头看到天边的云就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小坐片刻就能想到微风拂过荷叶,湖面上清凉横生。偶尔小憩,梦中恍然就能萌生滴雨频敲梧桐。都说热热热,我咋就感觉不到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