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搜狐创始人的张朝阳,在过去四年以物理学博士的身份,将个人对物理的热忱转化为一档持续更新的直播课。这门以板书推导为核心的课程,已系统覆盖从经典物理到前沿宇宙学的多个领域,并逐渐从个人讲坛出发,拓展为专注于知识直播的独特内容路径,成为科学知识与公众的对话空间。
作者 | 安济(北京)
时间回溯到四年前,在岗什卡雪山凛冽的空气中,一个装登山装备的寻常纸壳,成了张朝阳演算飞船对接空间站公式的临时黑板。这个瞬间,充满了物理学者的本能与随性,仿佛一颗被不经意埋下的种子。
2021年11月5日,种子破土而出,成为「破天荒的第一堂物理课」的直播,之后的四年里,《张朝阳的物理课》持续了265期线上直播,累计在线时长超过26322.82分钟,并走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出版了三本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同名科普著作。
2025年11月2日,张朝阳再次站在搜狐视频直播间的黑板前,一场名为《以矢量微积分的精神表达微分几何》的直播,为《张朝阳的物理课》标记下四周年的清晰刻度。复杂的公式如溪流般缓缓铺展于直播间的黑板,弹幕里,既有「太难了」「虽然听不懂但大受震撼」调侃,也有专业领域的网友针对公式细节、张量与分量等专业名词的认真探讨——这不过是这个持续了四年的「物理实验」中,最寻常不过的一幕。
![]()
「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是物理的道理。」张朝阳这句平实而恳切的感慨,恰恰是这堂物理课最贴切的注脚。它无关精密的商业计算,更像是一场由纯粹好奇心与分享欲驱动的漫长探索。
从经典力学的础石到量子物理的迷雾,从天体物理的浩瀚到流体力学的精微,是搜狐创始人向物理学博士身份的深情「复工」,选用了一种「原始」的方式——一块黑板,一步步推演公式,张朝阳用他熟悉也擅长的方式,在追逐流量的喧嚣时代,开辟了一个安静而坚定的知识角落,为大众打开了一扇通往理性世界的大门。

一个IP的纯粹发心与自然生长
张朝阳与物理学的深刻联结,远早于他所拥有的任何商业头衔。在成为家喻户晓的搜狐创始人之前,他更早也更为根本的身份,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博士。学术基因,成为他日后一切故事的伏笔与底色。
这场实验的起点,或许一开始与宏大的商业战略蓝图无关,而是充满个人色彩的好奇心驱动。在四年前的第一堂物理课上,他便提出:「再复杂的知识体系,将它拆分开来,与分析你早上怎么做饭、怎么打车上班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高深的理论被张朝阳拉回生活本源的朴素初衷,这样的方式意外地获得了热烈的回应,直播在一小时后,在线观看便突破了140万热度。因为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高悬象牙塔的枯燥布道,而更像一次向大众发出的、邀请所有人一同进行理性思考的探索。
而《张朝阳的物理课》之所以能持续四年并愈发茁壮,核心也在于张朝阳本身就对这一领域的专注与扎实的理解。「学习物理就得动手去算,只有算出来了才是真的懂物理」,所以「硬核推导」是课程的脊梁,构筑了其不可替代的专业壁垒与信任基石。
无论是「张朝阳硬核推导质能方程E=mc²,全程不看书写满6块黑板」,在网友「不明觉厉」的评论中破层出圈,还是在2023年跨年直播中,从讲解广义相对论入手,最终推导出「这是一百年前的方程,决定了现在的GPS可以定义到几厘米」,他都执拗地、完整地展示着科学知识最严谨的生成链条。
![]()
「生活化解读」则是课程的血肉,让它能扎根于更广阔的公众土壤,获得蓬勃的生命力。将流体力学原理用于解释「火锅辣粉丝」以及呢子大衣、长发容易沾染味道的现象,用空气的波动方程,解释为何在零下30℃的哈尔滨,声音传播速度比北京慢10%,专业的物理知识变成生活常识的解释,高深的科学在张朝阳的物理课里,不再是网友们遥不可及的符号,从而引发了更广泛的共鸣。
「规律性更新」则是一种负责任的承诺,将一时的好奇沉淀为稳定的期待与习惯。每周固定时间的直播,雷打不动的出现,让「张朝阳的物理课」从一个偶然闯入公众视野的热点话题,逐渐沉淀为互联网同好每周生活的一部分和可以信赖的知识伙伴。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IP的演进并非人为设计的结果,而是遵循着内在逻辑的自然生长,完成了一场循序渐进的「三级跳」。从最原始的线上直播间「单人推导」起步,奠定了「硬核」的初始底色,而当内容积累到一定厚度,它便自然而然地走向更开阔的天地,开始了跨界破圈的第二步。
![]()
走进高校,与年轻学子进行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发起「夜跑二环聊物理」这类新颖活动,在运动的节奏中实时解析牛顿定律;结合热门电影解读《流浪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将恢弘的科幻奇观还原为坚实的物理公式,引发了全民讨论的热潮。
最终走到质变的跃升、步入平台化升级的第三阶段——借助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的平台,张朝阳在2024年及2025年,先后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徐一鸿、剑桥大学教授汤大卫等世界级科学家坐而论道。
此时,《张朝阳的物理课》已从个人的「知识秀」,演进为一座连接象牙塔尖端与公众求知欲的双向桥梁,让最前沿的科学思想流向无数普通的渴求心灵。
![]()

从课堂到平台:静水流深的相互塑造
张朝阳对物理课日复一日的持久坚持,像持续滴落的水珠,悄然无声却力量惊人地重塑着搜狐视频平台的生态与气质,完成了一场「静水流深」的相互塑造。
在内容形态日趋碎片化、娱乐化,算法精心编织信息茧房的当下,搜狐视频的直播间里却回荡着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有人在一笔一划、心无旁骛地推演着百年之前的经典方程。这种独特的「反算法」姿态,为平台锚定了「深度思考」与「专业理性」的核心价值坐标。
「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拒绝碎片化娱乐,以‘手推公式’沉浸式教学建立专业壁垒。」张朝阳在公开采访中如是说道。也是因为这种选择,使搜狐视频在众多平台中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特质,吸引了一批追求深度学习的用户。
![]()
更为深远和具体的影响,发生在产品与生态两个层面。首先,作为平台的「首席体验官」与最资深的播主,张朝阳在物理课驱动了搜狐视频产品功能的迭代与进化。为满足物理课高频公式推演需求而专门优化和完善的直播白板,成为了所有知识播主们不可或缺的「电子黑板」;为便于观众反复学习和消化而强化建设的直播回放功能,使每一场直播都成为一座可以随时回溯的「视频图书馆」。
其次,一个成功IP最动人、最持久的力量,在于其「灯塔效应」。它也清晰地标识了平台的调性,从而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旭、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垒等专家学者,开始在搜狐视频以科普短视频和科普直播的形式,普及最新的生命科学与健康知识,而汇集了这些同样想要「硬核」科普的人与直播间,并非出于精密的流量计算或商业回报的诱惑,更多的是为了一种独特的专业氛围和价值认同。
![]()
由此,搜狐视频平台自然地、有机地从一个爆款IP,生长出《科学演讲局》《星空下的对话》等一系列知识栏目,形成了一个小而美、充满活力的「知识内容群落」,构筑了自身在激烈竞争中最难以复制的生态优势与护城河,也通过提升平台调性、沉淀高价值用户、繁荣播主生态,来巩固搜狐在知识直播领域的行业地位。

互联网「普惠」:填补物理科普的缺失
当这场为期四年的「物理实验」行至当下,它所映照与承载的,已远不止于物理科学知识本身。它更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关乎坚持、理性和一个时代的初心。
「用30%的时间看书阅读,30%的时间用于思考,30%的时间进行推导演算。」 在很多媒体采访中,张朝阳都提到他「研究式学习」 的人生态度与思维习惯,他坚信「一万小时理论」的力量,认为「做事最重要的是坚持,长期坚持到一定程度,量变就会产生质变。」
这也暗合了他作为企业家所秉持的长期主义商业理念,《张朝阳的物理课》本身就是从量变到质变,「不追逐短期风口,深耕核心价值」理念的实践。
![]()
其次,这场实验也让张朝阳作为中国互联网奠基人之一的角色,完成了一次价值的升华与回归——从构建商业影响力到践行知识普惠的公共责任,巧妙地将个人作为商业领袖的影响力,从商业成功的单一维度,延伸至公共知识服务的更广阔领域,从而构建了一个更正面、更具公益价值和社会关怀的公共形象。
而这一切的落脚点,最终回归到了互联网世界一个近乎被遗忘的「古典理想」——知识共享与普惠。作为最早将互联网引入中国的创业者之一,张朝阳的视野从商业上的成功,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价值层面。他多次在采访中强调「偏远山区的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跟很多有知识的人学习,极大降低了教育的成本」,这一朴素的理念回应的,也是三十年前,当中国通过一根64K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时,无数先行者心中那份最珍贵的初心:
消除信息与知识的鸿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每一个求知的心灵都能被点亮。
![]()
在算法精心编织信息茧房、流量经济成为唯一圭臬的时代,张朝阳的物理课,以一种近乎固执的笨拙与硬核,守护着这片初心。没有选择最喧嚣、最易变现的捷径,而是打造一条安静、漫长且免费的知识河流,孜孜不倦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智慧,系统性地传递给任何一个愿意聆听的人。
因此,这场历时四年的物理实验,其价值早已超越了一门课程或一个IP。它是一个关于热忱、坚持与回归的完整故事,提示着大众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一些最朴素的价值——对世界葆有的好奇心,对理性与逻辑的坚守,以及对知识普及大众的追求——依然拥有沉静而强大的力量。
张朝阳的实验仍在进行中,重塑着他个人的公共形象,也为搜狐视频找到了独特的价值标签,更重要的是,让知识同好可以重温互联网那片最初的、致力于连接与共享的星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