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蒋看到毛主席的诗词后,神情十分严肃问:这真是他自己写的吗?

0
分享至

咱们都知道,毛主席那可不光是卓越的军事家,更是一位超厉害的诗人呢。在革命那个特殊时期,他创作了好多诗作,尤其是长征那会,写下了不少广为流传、人人称赞的好诗。

其中有一首诗,可把蒋介石给“刺激”得不行,他打死都不相信这是毛主席能写出来的。就连老蒋身边的心腹陈布雷,都夸这首诗是“世间少有的佳作”。

蒋介石哪肯承认诗里的内容呀,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笔墨交锋”就这么拉开了帷幕。

那到底哪首诗能让蒋介石如此失态呢?老蒋为啥反应这么大呢?



重庆与老友相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落下帷幕,国共双方进入了一种微妙的对峙状态。蒋介石一门心思要挑起内战,可他又不想背上挑起战争的“骂名”,所以得找个合适的由头。

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同一天,蒋介石给毛主席发去了邀请,请他到重庆来谈判。我党这边的人都清楚蒋介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毛主席一开始并不打算去。

这正好中了蒋介石的计,他接着又发了内容一模一样的电报。老蒋心里明白毛主席不会轻易去重庆,所以才这么肆无忌惮,他就是想借着和谈的名义,把挑起战争的“罪名”安到毛主席头上。

可毛主席也在试探蒋介石呢。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后,毛主席也回了一封,说让周总理代替他去参加谈判,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蒋介石自己不会去重庆。

蒋介石果然上钩了,又发来了第三封电报。毛主席收到后,哈哈大笑说:“蒋介石还真以为我不敢去重庆啦!”

最后,毛主席决定前往重庆,还发了电报告知。可以说,在这场较量中,毛主席完胜蒋介石。

毛主席到了重庆后,和蒋介石进行了六次看似友好、实则暗藏机锋的会面。在这期间,毛主席还抽空会见了几个老朋友。

毛主席在革命时期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在重庆的时候,他接待和拜访了不少人。不过,单独会面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中国近现代有名的文学家、“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另一位是毛主席相识多年的老友柳亚子



毛主席先见了张恨水,分别的时候,送给张恨水一块灰色的呢料,还有延安产的红枣和小米。张恨水回到家,就跟妻子说:“毛先生知识渊博,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没过多久,毛主席又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在1926年就和毛主席认识了,几十年的交情,而且在革命时期,柳亚子也为我党出了不少力。

老朋友见面,那叫一个激动。柳亚子把自己写的诗送给了毛主席,还把这首诗发表在了《新华日报》上。接着,柳亚子就趁机向毛主席索要诗作。

柳亚子没想到,他这一举动,会引发一场“笔墨大战”。

毛主席赠诗

毛主席面对老友索要诗作的请求,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不过,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哪有心思重新创作一首诗呀,于是就把长征时写的《沁园春·雪》重新抄录了一遍,送给了柳亚子。

还写了封信说:“刚到陕北,看到大雪纷飞,就填了这么一首词,和先生的风格挺像的,抄录下来请您指正。”

这首词是毛主席率领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前往绥远对日作战时写的。当时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毛主席登高远眺,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色,便写下了这首词。

长征胜利后,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红一方面军继续以抗日先锋军的名义投入战斗。虽然遇到了阻拦,但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所以,这首词用来形容红军的英勇再合适不过了。柳亚子看到这首词后,大为震惊,他反复吟诵,一夜都没睡好,就想着弄清楚这首词为啥如此惊艳。

甚至还连夜写了一首风格相似的词,题为《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可见柳亚子对毛主席这首词的喜爱程度。

之后,柳亚子就把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他自己写的词一起送到了《新华日报》,想刊登出来。不过,要刊登《沁园春·雪》得经过毛主席的同意。

可当时毛主席已经签好《双十协定》回延安了。柳亚子赶紧给毛主席写信。过了几天,《沁园春·雪》成功在报纸上发表了。

在没发表之前,各界人士都对《沁园春·雪》充满了好奇,毕竟柳亚子把它夸得“神乎其神”。

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找柳亚子看原词,看完后都惊叹这首词的精妙,纷纷想要抄写下来。还有不少报社的人来找柳亚子要词,想第一时间登在自己家的报纸上。

《沁园春·雪》发表后,被疯狂转载,顿时重庆一片轰动,全国都为之传颂。蒋介石自然也注意到了。



“笔墨大战”打响

这首词太火了,蒋介石想不注意都难。本来他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在他心里,毛主席是农民出身,能有多高的才华呀。

可等他读完这首词后,脸色瞬间就变了,问道:“这首词真是他自己写的?”

老蒋觉得毛主席这首词就是在向他示威、嘲讽他,寓意着他也会像前人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于是,他找来陈布雷。陈布雷看完词后,直言道:“气势恢宏、气吞山河,是世间少有的佳作。”

蒋介石一听,大怒道:“我看毛泽东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效仿唐宗宋祖,称王称霸。”

还要求陈布雷说:“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对他的词进行批判,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为了和谈,而是为了称帝。”

按照蒋介石的指示,重庆的报纸上出现了很多和《沁园春·雪》风格相似的词,妄图压倒这首词。可他们随便填的词,哪能和见过北国壮丽风光的毛主席相比呢!

当然,这还没完。蒋介石还让人写文章来批判这首词,可实际上这都是无稽之谈,大家都有审美,国民党写的那些诗词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在延安的周总理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后,十分生气,于是号召进步人士进行反击。最后,这场声势浩大的“笔墨大战”以敌人的“丑态百出”而告终。



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毛主席这首词的真正含义,还想“蚍蜉撼树”,谈何容易!

结语

《沁园春·雪》广为流传,词句大气磅礴,平仄严谨,哪怕放到今天,也无人能及,堪称千古绝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旧日历史 incentive-icons
旧日历史
酷爱历史的读书人
174文章数 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