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入冬后的河北承德,寒意渐浓。
燕山脚下,一座座崭新的民房拔地而起。
今年7月底,一场罕见的洪灾横扫承德市11个县(区),造成51.83万人受灾,大量房屋倒塌、农田被毁、基础设施受损。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关怀下,河北省与承德市快速、有序推进灾后重建,确保每一名受灾群众都能温暖过冬。
11月1日,承德正式供暖。与此同时,在承德各个灾后重建现场,工人、老乡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只为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温暖的家。
给了补助和保险赔付,还帮着修房子
“这是我们的新家,这儿是客厅和餐厅,还有四个卧室,后面是厨房。我准备在这儿放张茶桌,到时候,欢迎你们来喝茶。”站在主体已经完工的新家门前,承德市滦平县南台子西沟村村民李东阳难掩心中喜悦,憧憬着美好的新生活。
“暴雨把我们的房子冲毁了,家没了,什么都没了。当时心情特别低落。”回想起灾害发生时的一幕幕,李东阳眼含热泪地说,“幸亏有村干部、乡干部和包村干部,他们天天忙碌奔波,给我们发放了房屋重建和各类补偿资金,还有过渡安置费、取暖费等,帮我们重建家园。”
“我们要确保在11月15日前完成所有重建房屋主体工程,确保在明年6月底前让受灾群众住进新家。”驻南台子村灾后重建工作队队长、滦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瑞利说。每天早上8时,他都会准时赶到南台子村集中安置重建区,协调推进重建工作。
集中安置重建区主要涉及南台子西沟村的19户D级危房村民。受灾情影响,该村已不具备重建条件。“经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我们选择在南台子村对这19户村民进行集中安置。”张瑞利介绍说。
临近傍晚,南台子西沟村炊烟升起,村里又恢复了往日宁静。走进村民石德会的家,只见墙体已修缮一新,院内新铺了墙砖、地板,干净整洁。
“我们家被鉴定为C级危房,政府给了补助和农房保险赔付,各级干部还帮着我们修房子。今年暖和过冬,没问题!”石德会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滦平县4511户B、C级危房全部完成维修加固,355户D级危房全部开工重建,大部分受灾群众都能在新家温暖过冬。
“对于房屋入冬前不能建设完成的,村民可选择投亲靠友或租房。”滦平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訾国刚介绍,D级危房重建户取暖费补助为每户2000元,90天过渡期生活救助为每人每天33元,每户每月还有1200元的租房补助,连发11个月。
炉子一烧,屋里温度能到20多摄氏度
11月6日清晨,记者驱车行驶在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新修的柏油路上,马路旁、河道里、村落间,工人和老乡都在忙碌着,曾经的创伤正渐渐被抚平。
顺着一阵刺耳的电锯声,记者走进六道河镇六道沟村一家农户院内,只见几名工人正忙着装修。
“再有10天左右,我们就能搬进新家了!”农户主人商金成说,洪灾中,他家受损严重,被鉴定为D级危房。
“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各项补贴共计10余万元,装修材料都是村里和乡里帮忙联系购买的,价格便宜,质量还好。”商金成感激地说。
10月初,在原址基础上,商金成的新家顺利建成。“我们家临近山沟,为防止再有洪水冲下来,政府还单独给我们修了一个护坝。”商金成说。
在六道沟村三组采访时,村民王淑芹一见到记者便激动地说:“你一定要来我家看看。”
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王淑芹家的白墙上,灶台和火炕已经修好。“这是政府帮我们装的生物质火炉,这炉子一烧,屋内温度能到20多摄氏度。”王淑芹一边展示温度计上显示的度数,一边开心地说。
为确保受灾群众能尽快住上安全的房屋,兴隆县应急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保险公司联动,加快保险赔付,落实政府补助政策,高效推进修缮工作。“全县各类保险已全部赔付到位,664户C级危房已全部完工验收,365户D级危房中有228户已开工重建并陆续完工。”兴隆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见明华介绍道。
为让受灾群众住有所居、温暖过冬,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8个督导检查工作组,深入受灾县区“手把手”帮扶,对灾情较重的县区,选派副处级干部“一对一”督导,同时充分协调帮扶企业等各方力量,加快推进重建进度,保障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新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