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机电天下公众号(id:mepbbs)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1.1 配电房槽架布置工艺标准
2.1.1.1适用范围
适用于配电房槽架布置工艺。
2.1.1.2大样图
![]()
配电房槽架布置形式一
![]()
配电房槽架布置形式二
图例:1、电缆(线);2、主干槽架;3、分支槽架;4、刚性支架;5、镀锌角钢护角:L40×4;6、成列配电柜;7、异径水平三通;8、垂直等径上弯通;9、上边垂直异径三通。
2.1.1.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 该方案适用于采用配电柜上出〈或上进〉线形式的低压配电房内槽架布置。
2. 配电房内地桥架布置应整齐美观,安装牢固,受力合理,室内电缆敷设平顺,减少交叉弯曲半径符合规范,电缆固定点设置合理,电缆不对柜内电器施加额外应力。
3. 整体布置应便于维护,检修,同时应预留一定备用空间。
2.1.2 室内电缆沟安装工艺标准
2.1.2.1大样图
![]()
无支架电缆沟
![]()
单侧支架电缆沟
![]()
双侧支架电缆沟
![]()
支架大样一
![]()
支架大样二
![]()
支架大样三
图例:
![]()
2.1.2.2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 在重要的电缆沟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2.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
3. 支架一般选用不小于 40×4 角钢制造,主架与层架连接采用焊接。
4. 电缆支架安装间距为 1~1.5 m。
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5.1.3 规定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2)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 35kV 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3)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4)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 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lkV 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5)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5.1.4 规定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 1 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2.1.3 配电箱进出线安装工艺标准
2.1.3.1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电气配电箱(柜)安装工程。
2.1.3.2大样图
![]()
单根电缆进配电箱安装大样
图例:
![]()
![]()
A 铜电缆固定头安装;B 尼龙、塑料制电缆固定头安装
图例:
![]()
![]()
绝缘板开圆孔进配电箱安装大样
图例:1、绝缘板:2mm 厚;2、电力电缆;3、箱顶。
![]()
绝缘板开方孔进配电箱安装大样
图例:
![]()
![]()
配电箱内层面板大样
2.1.3.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 配电箱(盘)应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配电箱(盘)安装时,其底口距地一般为 1.5m;明装时底口距地 1.2m;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不得小于 1.8m。在同一建筑物内,同类的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为 10mm。
2. 挂式配电箱(盘)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3. 配电箱(盘)上的母线其相线应有颜色标出,A 相应为黄色;B 相应为绿色;C 相应为红色;中性线 N 应为淡蓝色;保护地线(PE)线应为黄绿相间色。
4. 根据配线情况注明(L1)进线、(L2)出线、(L3)配线空间的距离要求。
![]()
![]()
注:1、电缆头应安装在电箱箱体上,不应安装在电箱内;
2、配电箱按上表尺寸执行;配电柜按实际情况处理,但应≥上表标准。
5. 门板处应设置一透明塑料文件袋(T)内放置本屏一次性系统图、二次接线图以及相对应的接线端子编号图,也可提供给业主防止维护资料。
6. 5)配电箱(盘)带有器具的铁制盘面和装有器具的门及电气的金属外壳均应有明显可靠的PE 保护地线(PE 线为黄绿相间的双色线也可采用编织软裸铜线),但 PE 保护地线不允许利用箱体或盒体串接。
7. 照明配电箱(盘)内,应分别设置中性 N 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中性线 N 和保护地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应有编号。
8. 箱体内应有专用的接线端子排(N)和接地端子排(PE),并配有镀锌紧固件。并在订货时需说明安装位置。
9. 接零端子排(N)和接地端子排(PE)标准:
![]()
10. 二次线路应采用多股软铜线,颜色标识为 L 或+级为红色,N 或一级为黑色。
11. (U)分开关标识:统一使用(由标签打印机的)自印自粘式标签纸做标识。
2.1.3.4注意事项
1. 合同应注明:制造商在制造前应提供配电箱的尺寸图、箱内电器布置图、系统图、二次接线图供项目部审核,并按照审核意见进行制造生产。
2. 电箱(明、暗)安装方式。电箱的防护等级。
3. 配电柜的进出线方式(柜顶、柜底)
4. 按设计货建设方要求明确是否需要内层面板(I)。
5. (G)箱体的颜色要求,按设计要求。
6. 安装现场对箱体的尺寸限制要求:H(高)×W(宽) ×D(厚)。
7. 箱门锁和(M)铭牌的要求,按照建设方的要求。
8. 箱体开孔尺寸,箱体钢板厚度符合要求,如室外安装应注明防水型。
9. 建议落地安装配电箱的箱内元器件在距地 500mm~1800mm 的范围内。
10. 照明配电箱安装高度参照 BG50617-2010<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P16 页的规定。
![]()
11. 动力配电箱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2.1.4 电缆头制作
2.1.4.1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0.6/lkV 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户内终端头制作。
2.1.4.2 大样图
![]()
热缩式电缆头
图例:1、接地线:铜绞线或编织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通常25mm2;2、塑料防护套;3、防潮段;4、钢带铠装;5、铜扎线:1/Φ2.1mm;6、焊点;7、塑料手套:与电缆芯截面相适配;
8、填充物;9、内护套;10、外绝缘管:与电缆芯截面相适配;11、线芯绝缘;12、PVC 相色带2层:相色聚氯乙烯带(红黄绿蓝四色);13、填充物:绝缘带;14、导体;15、接线端子(接线鼻子):与电缆芯截面相适配。
2.1.4.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 用 l000V 摇表,对电缆进行摇测,绝缘电阻应在 10MΏ 以上。
2. 剥除护套,用填充胶填堵线芯根部的间缝,然后选用与电缆规格、型号相适应的热缩分支手套,套入线芯根部,均匀加热使软手套收缩。
3. 从芯线端头量出长度为线鼻子的深度,另加 5mm,剥去电缆芯线绝缘,将接线鼻子内壁和芯线表面擦拭干净,除去氧化层和油渍,并在芯线上涂上电力复合脂。将芯线插入线鼻子内,调节接线鼻子孔的方向到合适位置,用压线钳压紧接线鼻子,压接应在两道以上。
4. 用填充胶填满接线鼻子根部裸露的线间缝与压坑。将热缩管套入电缆各芯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部位,将火焰缓慢接近热缩管,并在周围沿圆周方向移动,等径向收缩均匀后再向轴向延伸, 使热缩管均匀收缩,包紧接头,加热收缩时不应产生裙皱和裂缝。
5. 己制作好终端头的电缆,固定在预先做好的电缆头支架上,并将芯线分开。根据线端子的型号选用螺栓,将电缆接线端子压接在设备上,注意应使螺栓由下向上或从内向外穿,平垫和弹簧垫应安装齐全。
2.1.4.4注意事项
1. 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
2. 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结合间隙不应过大;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 1.2~1.5 倍。
3. 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等应清洁。
4. 制作前做好电缆核对工作,如电缆的类型、电压等级、截面及电缆另一端的情况等,并对电缆进行绝缘电阻测定和耐压试验,测试结果应符合规定。
5. 户内电缆终端头安装应牢固可靠,相序连接正确。
6. 应在电缆芯线锯断前要量好尺寸,以芯线能调换相序为宜,不宜过长或过短。
选自机电天下永久会员资料库-100项机电安装标准化施工工艺汇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