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郑丽文副手公然叫板!萧旭岑拒认“香港模式”和平统一窗口将关?

0
分享至

郑丽文自从上任蓝营党魁一职后,前前后后总共任命了五波人事变动,其中最让人关注的应该就是她的副手们,也就是国民党副主席。

分别是蓝营前秘书长李乾龙担任副党魁兼任秘书长,蓝营前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麟连、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蓝营前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担任副党魁。

这样的任命可以帮助郑丽文在国民党内部,以及对抗民进党、蓝百合、促统等事务有着很好的帮助。

可其中有一名副手露出了真实目的,难道这也是郑丽文的想法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副手先搅动风云

国民党新任党魁郑丽文的上任,就像往一池静水中投入了一块石头,外界都在盯着这涟漪会扩散到多远。

她还没亲自迈出一步,她钦点任命的副主席萧旭岑,就已经先替她搅动了风云。



这位同时身兼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的国民党副手,在履新前先行踏上了大陆的土地。

这一趟行程,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为郑丽文可能的访陆之行探路“打前站”,更是对岛内渴望和平沟通声音的一种回应。



在大陆高层面前,萧旭岑的表态可以说是相当到位,他重申了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的立场,并斩钉截铁地表示坚决反对“台独”。

这套说辞,几乎是两岸交流的标准开场白,也是获取对岸信任的“通关密码”。



他甚至更进一步,提出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应携手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愿景。这一系列操作,看似为两岸关系的春暖花开铺下了一条平坦大道。

可谁也没想到,这番温情脉脉的交流氛围,在萧旭岑返回台湾接受媒体采访后,瞬间被一盆冷水浇得冰凉。他公开发话,称“不接受香港模式作为两岸统一的参考”。



话音刚落,两岸舆论场顿时炸开了锅,刚刚营造出的些许稳定与互信,似乎被这一句话打破了。

这前后矛盾的姿态,究竟是个人口误,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这不仅让人对和平统一的前景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更暴露出国民党在新时期的战略迷航。



说给谁听的话术

萧旭岑的这番操作,简直把“九二共识”玩成了一块可以任意捏塑的橡皮泥。

它完美地展示了这个曾经被视为两岸合作基石的政治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异化成一个服务于不同政治目的的模糊工具。



在大陆,他需要扮演的是“沟通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所以,他口中的“九二共识”,重点全在“一中原则”和“反对台独”上。这是大陆方面设下的政治门槛,也是维持官方沟通渠道畅通的必要条件。



只有说了对岸想听的话,郑丽文未来的大陆之行才有可能成行。这是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然而,一旦回到台湾的舆论场,面对着执政的民进党和复杂的民意,他立马换了一副面孔。公开拒绝“香港模式”,实际上就是在刻意放大“九二共识”里“各自表述”的空间。



他想告诉岛内选民,国民党虽然讲“一中”,但这个“一中”和对岸的理解不一样,国民党绝不会接受北京主导的任何统一方案。

这么做,目的很直接:一是避免被绿营扣上“亲中卖台”的大帽子,二是为了迎合部分民众对大陆的疑虑与投机心态,企图在选票上捞取好处。



这种“内外有别”的双面话术,看起来聪明,实则是在动摇“九二共识”的根基。当一个共识的内涵可以被随意解读和取舍时,它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对话,也因此可能沦为一场没有实质内容的表演,双方都说着对方期待的台词,却离解决真正的问题越来越远。



香港模式成了个雷区

为什么“香港模式”会成为萧旭岑精准打击的靶心?

因为这个词早已超越了其本身“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在两岸的政治语境中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符号,背后是信任与恐惧的激烈对抗。



在大陆的官方叙事里,“香港模式”无疑是成功的。

他们会拿出香港回归后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全球竞争力依然名列前茅的数据,来证明“一国两制”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在他们看来,这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伟大创举,是为台湾问题提供的一条充满善意与价值的参考路径。

大陆方面甚至多次强调,台湾的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展现出最大的诚意。



然而,这套“成功学”叙事,在台湾的舆论场却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在萧旭岑等人的口中,以及在岛内某些政治势力的刻意塑造下,“香港模式”被直接定义为“制度压迫”的同义词。



这种解读巧妙地回避了“一国两制”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保留原有制度与生活方式的核心精神,转而利用并放大了岛内民众对于丧失自主性的深层恐惧。

它不再是一个可以理性探讨的方案,而成了一个激发对立、进行政治动员的有效工具。



萧旭岑正是看准并利用了这条巨大的叙事鸿沟。他深知,在台湾,只要抛出对“香港模式”的拒绝,就能轻易收获政治上的安全分。

这使得任何关于统一方案的理性对话都变得举步维艰,因为双方在讨论同一个名词时,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画面,对话的基础已然不复存在。



郑丽文的难念的经

萧旭岑在前台的种种矛盾言行,根源其实在于他背后的老板——国民党新任党魁郑丽文所面临的一道“无解方程”。

她被夹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三重压力之间,动弹不得。



第一重压力,来自北京抛出的“新考题”。如今,大陆方面对国民党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像马英九、朱立伦时期那样,只要守住“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就行了。

新的考验,被明确定义为要对“促进国家统一”有所作为。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迫使郑丽文必须拿出比前几任党魁更积极的姿态,否则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将可能被边缘化。



第二重压力,则来自国民党内部。

党内一直存在着以强硬姿态著称的前党魁洪秀柱为代表的“促统”声音。洪秀柱曾明确表态支持两岸和平统一,这条路线虽然在选举中受挫,却在深蓝群体中拥有市场。



因此,外界总会拿郑丽文与洪秀柱做比较,猜测她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洪秀柱”。这种比较,无疑构成了对她路线选择的另一种无形压力。



最致命的,是第三重压力——选票的生存现实。

在当下的台湾政治生态中,任何过于靠近统一的立场,都可能在选举中成为票房毒药。

为了带领国民党赢得选举、维持政党的生存,郑丽文又必须与任何可能引起民众反感的统一方案保持安全距离。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一幕:由副手萧旭岑在台湾公开表达对“香港模式”的强硬立场,这既是向绿营和中间选民的“政治表态”,也是党魁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做的妥协。

可以说,萧旭岑这种“一时一地,一言一策”的应激反应,正是郑丽文在这多重困境挤压下的无奈写照,它深刻反映了国民党在历史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剧烈撕裂。



结语

萧旭岑的“双面话术”,绝非一时兴起的即兴发挥,它更像是国民党在新时代下面临结构性困境时,投射出的一道清晰缩影。

这种企图用模糊换取空间、用话术平衡各方压力的策略,短期看或许能应付一下场面,但长远来看,却是在不断消耗着两岸之间本就脆弱的政治互信。



大陆方面发出的“和平统一窗口正在不断收窄”,甚至暗示如果和平路径被彻底堵死,最终可能走向“一国一制”的结局,这并非空洞的恫吓,而是对这种战略模糊性和投机心态最直接的回应。

当一方认为另一方毫无诚意、只想玩弄文字游戏时,对话的耐心自然会消磨殆尽。



无论岛内政治如何演变,历史大势与国际法现实是绕不过去的坎。联合国2758号决议所确立的“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台独”分裂分子最终只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两岸统一,也被大陆方面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国民党若想真正走出当前的迷航,就必须超越这种短期的战术性摇摆。

它需要构建一套能够真正回应时代挑战,既能被岛内主流民意所理解、又能被大陆方面所接受的,一套连贯且诚实的政治论述。

如果继续沉迷于在钢丝上跳舞,只会被证明,其所追求的和平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最终迷失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之中。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纪文谭 incentive-icons
史纪文谭
理性探寻如剖木,入木深处见根源。
3456文章数 3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