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徐乐乐作品集》(第一套)首发仪式暨徐乐乐艺术革新与文化人格研讨会在南京南视觉美术馆举办,来自书画艺术及媒体界近30位嘉宾共同见证活动盛况。
![]()
![]()
![]()
![]()
![]()
徐乐乐是当代新文人画代表艺术家。她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78年进江苏省国画院,专攻工笔人物,取法陈老莲。其画作融合工笔与写意,线条灵动,色彩典雅,人物造型夸张幽默,兼具传统笔墨与现代趣味。
此次首发的《徐乐乐作品集》画册由南视觉美术馆与徐乐乐之女盛月共同筹划,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历经五年精心打磨面世。全书收录徐乐乐498件不同时期精品力作以及4篇创作者不同阶段创作的短篇美文,包括:《学画心得》《赏画随笔》《闲聊古人》《女性与绘画》,书中还收集了徐乐乐54枚印章。
南京经典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南视美术馆馆长陈赟介绍:“这本画册的名字较为特别——‘与众玄同’。所谓玄同,和其光、同其尘。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在于表达艺术家超越世俗纷扰,心灵所抵达的宁静与自由之境。”陈赟表示,此书无论对收藏界还是艺术市场而言,皆具有珍贵价值。
![]()
陈赟
新书首发的同时,南视觉美术馆推出徐乐乐《小精灵系列》特展,分《开脸集》《十二生肖》《外星人小精灵》三系列,展出徐乐乐69件新水墨作品。徐乐乐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创的6件精美缂丝艺术作品,也一同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陈赟希望,更多人能走进南视觉美术馆,领略徐乐乐笔下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期待携手更多杰出艺术家,共同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创造更加丰硕的成果。
在随后举行的徐乐乐艺术革新与文化人格研讨会上,各界人士聚焦徐乐乐的艺术世界,共同解码其革新精神与文化人格的独特密码,共赴一场思想的盛宴。研讨会由南京电台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叶帆主持。
![]()
叶帆
在著名书画家、史论家、鉴定家与收藏家萧平看来,徐乐乐是画坛中一位“相对奇特”的画家。“我很早就见过她的作品,今天走进展馆再次看到她的画,感受依然鲜明:我未必能说清她画的是什么,但就是觉得有趣。艺术的第一功能,不就是有趣吗?没有趣味,再深的功底也显得苍白。”
萧平说,徐乐乐有几个鲜明特点:首先,要么不做,一旦喜欢上什么,就投入得近乎痴迷。“就像此刻,我们正开着她的研讨会,而她可能正在家里安然入睡。这样的举止,在旁人看来或许失礼,但我们了解她喜欢晚上作画,白天睡觉,所以不觉为怪。正如明代张岱所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其次,她阅读量很广。中国绘画很本质的一点在于其综合性,是诗、文、书、画的交响。画家各方面的修养,最终都会在画面上流露出来。有些人画技纯熟,却一下笔就俗,根源在于借鉴不高、见识不广。唯有取法乎上,下笔才能雅。第三,一个真正的画家不应重复自己,不应在形成某种风格后就停滞不前。“我始终主张画家要不断求变,而乐乐正是如此。她在绘画技巧与诸多艺术问题的处理上,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说到底,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都要有趣。要以真诚、热烈,甚至带点游戏的心态去创作。而对一位艺术家最好的评价,或许就是三个字:有趣味。今天,《徐乐乐作品集》首套已发,希望该系列的后续编纂速度能快一些,尽早将乐乐的艺术全貌呈现给世人。”萧平说。
![]()
萧平
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刘毅说,放眼整个20世纪,江苏省国画院在中国画创作领域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画院人才辈出,从第一代、第二代直至今天,依然名家不绝,徐乐乐老师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画家。
回顾与徐乐乐短暂的两年交集,刘毅说,徐乐乐对年轻人关爱有加,当年他作为新入职画家在画院举办汇报展览时,徐乐乐曾在现场为他指出每一幅作品的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这对于年轻画家在创作初期明确方向、及时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毅还补充道,徐乐乐十分热心画院的集体与公益活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
![]()
刘毅
在第26个记者节当天见证《徐乐乐作品集》首发,新华报业集团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管云林感觉特别有纪念意义。“作为媒体人,我们怎么看待江苏本土优秀艺术家,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想用一句话概括——用纸笔传递人间真情,用镜头记录社会万千。”
管云林梳理了徐乐乐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深厚的渊源,早在1976年5月9日,《新华日报》头版就出现了徐乐乐的身影,报道中写道:南京艺术学院首届工农兵学员顺利毕业,毕业前夕,国画专业学员徐乐乐积极要求到农村去。此后,徐乐乐的艺术轨迹持续与《新华日报》交织:《新华日报》先后记录了徐乐乐于1986年获联合国亚洲文化中心野间国际儿童读物插图大赛二等奖;1987年获全国首届幼儿读物绘画一等奖;《聊斋》插图获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金牌等重要时刻……从徐乐乐毕业直到今天,媒体一直记录着她的艺术成长。管云林说:“今天,《徐乐乐作品集》正式发布,无疑是徐老师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给了我们一个系统品读她艺术思想、梳理她创作历程的宝贵契机。”
![]()
管云林
江苏省国画院研究所所长刘筱分享了一些与徐乐乐相关的珍贵回忆。“我刚进画院对徐乐乐老师的印象是,她特别神采奕奕,但画画时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次她对我说:‘刘筱你是搞理论的,我建议你回去读读古代诗词,找到那些适合入画的诗词。’这句话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位真正的画家,除了技艺,更需深厚的文化修养。”
随着交往渐深,刘筱发现徐乐乐兴趣广泛,不仅钻研中国古典诗词,对西方神话、艺术经典、童话故事等也多有涉猎,展现出开阔的全球文化视野。“她能够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自由演绎多元题材,这种能力十分难能可贵。”刘筱特别指出,徐乐乐具有跨文化的视野与胸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身份,也容易受其限制。但徐乐乐善于借鉴——从古人笔意到异域艺术,从音乐、设计、歌剧到文学,各类养分皆能融入创作。在我看来,这已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革新,更是一种精神与境界的超越。”
![]()
刘筱
在回顾自己近年策划的三场展览中徐乐乐的参与场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林书传谈起徐乐乐画作带给他的感触。“徐乐乐老师早期的作品多描绘她理想中的文化人格,而今她的创作走进了生活,而非停留在理想之中,这种转变令人动容。”林书传认为,艺术必须从生活中生长出来,具备打破闭环的勇气。徐乐乐以精妙的技艺与纯正的笔墨品格,对抗着插图式绘画风格,凭借个人的思考与笔墨语言,撕掉了许多艺术家难以摆脱的时代标签。
“如今,《徐乐乐作品集》第一套已成功出版,我觉得她的作品至少还可以整理出二十套书,这条整理、出版之路任重而道远。”林书传说。
![]()
林书传
中国嘉德中国书画部资深专家李抗在视频连线发言中表示,尽管学生时代也曾观赏过徐乐乐老师的部分作品,但对其艺术面貌的认知仍不免“盲人摸象”,难窥全貌。《徐乐乐作品集》的出版,系统梳理了她的创作时序与多元题材,丰满地呈现其艺术发展的脉络。
李抗说:“《作品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向艺术爱好者传达徐乐乐老师的创作状态,也为市场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艺术市场中,不少画家因对市场理解不足或配合度不高,影响了作品的流通效率。而这套《作品集》为当代画家的宣传与推广树立了良好典范,尤其在拍卖领域,它成为面向藏家的一种高效传播方式。同时,全书在作品真伪鉴定方面也具备参考价值,对收藏与拍卖活动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李抗
“认识徐乐乐快30年了。”江苏画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志坚在分享陈年趣事中总结了徐乐乐的重要特质:其一是对艺术纯粹的追求。“她喜欢一件东西,会一直记在心里。”其二是她的率真性情与分明规则。“她坚持拿别人的东西就该给钱,但别人想占她便宜,也绝对不行。”
对于此次展出的徐乐乐新作,邵志坚用“返老还童”四个字概括他的观感,他认为,这些新作是画家多年积淀在全新状态下的勇敢尝试,“没有深厚底蕴,‘还童’是还不回来的。在当今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徐乐乐以她的实践,为传统书画如何发展提供了个人的答案,这答案对今天从事文化行业的同仁而言,都极富启发。”
![]()
邵志坚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徐乐乐作品集项目负责人王超介绍:“本书的编撰工作启动于三年前。在此期间,编委会与盛月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呈现的《作品集》涵盖了画家不同阶段的创作。从精微的笔墨细节到整体的作品神韵,都引领读者步入她独特的艺术世界。”他觉得,徐乐乐的文字幽默且观点犀利,与画作相映成趣,形成了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巧妙共鸣。同时,画册的装帧设计在秉承传统艺术雅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出版的美学理念,这套书不仅是一部文献性的作品集,更是一件值得捧在手中反复品味的艺术品。
![]()
王超
作为徐乐乐艺术馆馆长、《徐乐乐作品集》主编,盛月告诉大家,徐乐乐是一位几乎完全沉浸于自我艺术世界的画家。无论早期创作文人画,还是后来视野拓展至更广阔题材,她始终坚守着对画面、对传统技法、对艺术造诣的执着探索。“早期她的风格并不固定,尝试过各类人文画题材;渐渐地,我们熟悉的高士罗汉、仕女孩童形象陆续成形,后来又有了《开脸集》《十二生肖》等一系列主题创作。她的心思始终扑在创作上,实际涉及的内容远比作品集中呈现的更为丰富,还有大量未曾面世的作品,未来将陆续在艺术馆中与大家见面。”
![]()
盛月
盛月说,这次新书发布会,是一次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她希望向观众展现这样一个视角:徐乐乐是如何走过那些寂寞而专注的岁月的。“她大约每三年就会转换一次风格,每一次都与前一阶段几乎断裂,这其中的转变逻辑,我亦难以完全解释。她对艺术的认知与追寻,全都在她的画里了。”盛月介绍,目前已建立的作品图库收录了徐乐乐约3000幅作品。本次的首套作品集呈现了约500幅,时间横跨1972至2023年。今天起,《作品集》第二套的征集工作也正式启动,希望更多徐乐乐作品集能尽早面世。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