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昨天收盘后刷到一组数据,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单日净买入1.46亿。朋友圈里几个老伙计立马炸锅,有人喊着"科技股第二春来了",也有人嘀咕"又是诱多陷阱"。这场景让我想起2015年创业板疯涨时,满大街的"科技改变命运"标语,结果呢?改变的都是账户余额。
![]()
(这张图里藏着今年最残酷的真相:当你在纠结买不买时,大资金早已用真金白银投票)
一、牛市幻觉:为什么大多数人赚过却没赚到
最近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老师,这波反弹我抓了3个涨停板,怎么账户还是亏的?"这话听得我直摇头。在证券行业待久了,见过太多这样的故事——行情来了个个都是股神,行情走了才发现裤衩都输光。
你们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根据我跟踪的量化数据,在最近两个月的反弹中:
- 跑赢指数的个股不到45%
- 连续3天保持强势的股票仅占28%
- 真正有机构持续参与的标的不足20%
这就是典型的"纸面富贵"。就像你去澳门赌场,筹码堆得老高看起来很风光,最后能揣着现金走出大门的才是赢家。所谓牛市机会,必须是你看得懂、抓得住的机会。那些跟着K线追涨杀跌的,本质上和赌场里押大小的赌徒没区别。
二、血泪案例:上错车与下错站的代价
(1)选错标的=慢性自杀
去年关税摩擦后的反弹行情够猛吧?指数差点创两年新高。但你们知道吗?用我的量化系统扫描全市场:
- 32%的股票反弹幅度不及指数一半
- 17%的个股根本就没跟上节奏
看看这两只股票的对比:
![]()
(机构资金持续活跃时,横盘反而是蓄力)
![]()
(没有机构参与的反弹就像无根浮萍)
看懂了吗?左边那只股票横盘时橙色柱体(机构库存)始终存在,说明大资金在默默吃货;右边那个反弹时连机构影子都看不见,这种票不套你套谁?
(2)被震出局=煮熟的鸭子飞了
更冤的是那些买对股票却拿不住的人。来看这个经典案例:
![]()
(蓝色K线是机构洗盘信号,红框内是黄金买点)
数字3的位置多少人被洗出去?当时看着像双顶对吧?但量化系统显示的是:
- 橙色柱体表示机构没跑路
- 红色曲线显示空头正在回补 这哪是见顶信号?分明是主力洗盘结束的标志!
三、破局之道:用望远镜看市场
回到开头说的科创50ETF。为什么专业投资者敢大举买入?因为他们看的不是K线起伏,而是:
- 政策面: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战略地位
- 资金面:近期科创板融资余额增长曲线
- 情绪面:科技类ETF份额变动趋势
普通散户呢?盯着分时图数浪型,研究MACD金叉死叉——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我常说:"在菜市场买菜都知道要挑新鲜的,怎么到了股市就敢闭着眼睛买?"十八年来我用同一套量化系统,就是因为它能像X光机一样照出市场的真实骨架。当你在纠结"要不要卖"的时候,数据早就告诉你答案了。
尾声
现在再看那组ETF两融数据还觉得枯燥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博弈。记住:
- ETF融资余额增加≠马上要涨
- 融券余额上升≠必然下跌 关键是要看懂资金行为的持续性。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这个市场永远存在信息差,但量化工具能帮你把差距缩小到可控范围。别再用石器时代的方法玩现代金融游戏了——你手里的木棍,怎么打得过机构的激光炮?
声明: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金融市场变幻莫测,文中提及的任何标的均不构成操作建议。请注意防范假冒本人名义开展的非法证券活动,本人从未建立任何收费群组或提供个股指导。若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